[摘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關注和挖掘學生智慧潛能,是教學一個重要的問題。本文通過對《認識人民幣》這課教學,廣泛關注學生、充分調動其主動性和創造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關注學生 課程資源 人民幣 問題 交流
新課程中,教師的角色和行為發生了變化,教育不再是為了把所有孩子送進最好的大學,而是為了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都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他們身上的潛能。如何去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什么?教師應該起到什么作用?
《認識人民幣》這個單元學完后,一位細心的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新版人民幣正面左下角都有一個圓形圖案,表示什么意思?干什么用?備課時,我根本沒有預設到,而且班內也沒有學生知道。于是,我就讓學生下去向銀行的工作人員了解,并舉行了一次“匯報交流會”——我所了解的人民幣。學生調查的結果不僅限于對那個圖形的了解,還通過對比、觀察知道了正面右下角的點叫盲點,是方便盲人而制的;點的數目和位置表示了不同的數(一個點表示“壹”;兩個點豎排表示“貳”;兩個點斜排表示“伍”),還有點右邊的角表示了大額人民幣“0”的個數(一個角表示一個“0”;兩個角表示兩個“0”)……這真是一次意外的收獲!學生的一個問題引發了這次活動,也引發了我的思考。
一、尊重學生的意見
千萬不要以為只有老師才是知識的傳授者,是無所不知的,有時對于學生的突發奇想,或提出超常規、甚至超教學的意見時,教師一定要慎重,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不懂裝懂的給學生一個答案,胡亂搪塞過去,而應坦誠的給學生說明和解釋,以保護學生敢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教師尊重學生的意見的結果,是為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創設了一次機會,同時,使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收獲。
二、重視學生的問題
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四個方面的具體目標告訴我們,學習數學課程的基本目的,不在只是讓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眼光去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和社會,學會用數學思考,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展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情感、態度和習慣等。這些目標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數學的“問題化”。如果當初學生向我提問時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很可能會影響到學生以后的學習,他也許會從此失去提問的興趣和勇氣,成為一個不善思考的人。重視學生的問題,就能保護好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思考的熱情,也能使學生在心理上得到尊重和滿足。
三、聯系學生的經驗
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知識,學生就會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學得興趣濃。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的角色和行為相應的發生變化,教師的任務是激勵和促進學生建構數學知識,幫助學生參與數學問題的討論,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他所生活的現實,不要因為他們年齡小而小看了他們的能力和探索求知的熱情。調查的結果不一定非得以書面形式呈現,但教師必須組織學生以口頭形式進行交流,教師要學會傾聽并允許學生在數學上的不同觀點,在問題活動中充分發揮個性,表現個體特點,使調查結果能得到大家的認同,能和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樂趣,從而激發他們的熱情,鼓起他們與人交往的勇氣,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調查能力,在自主探索與交流中使其思維能量得到充分發揮。
四、關注學生的體驗
舉行這個“匯報交流會”,有的學生積極準備了,有的沒有準備,而且準備的結果也是五花八門。是關注調查活動的結果?還是關注學生在活動中的情感與態度?現代教學論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存在兩個心理過程:一個是感覺——思維——知識、智慧(包括知識技能的應用)的過程,另一個是感受——情緒——意志、性格(包括行為)的過程。前者是智力活動,后者是情感過程,是非智力活動。兩者密不可分,缺一都不成其為真正合理的學習過程。然而,傳統教學理論只看中認知過程,而忽略了情感過程,丟棄了非智力因素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巨大作用。因此,針對這次實踐交流活動,我認為只要學生是積極的去實踐了、參與了,能把大家的意見整和,為己所用,對數學問題抱有熱情,獲得了一些成功的體驗或是能與同學合作交流、相互幫助就可以了。
五、滿足學生的欲望
在課堂上,學生想研究什么樣的問題?用什么方式去研究這個問題?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可以嘗試?教師能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這些愿望,是教師關注學生與否的一種重要體現。當問題提出時,盡管跟數學知識無關,但是,這是在數學課上提出來的,“認識人民幣”僅僅就是課堂上的這些內容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學習吧!實踐再一次表明: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他們感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這次活動,學生學得特別主動,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求知的欲望得到了滿足。
總之,只要教師在教學中真正地關注學生,用心感受學生身上的每一點變化,就會不斷地找到靈感,不斷地從學生身上尋覓到新的課程資源,數學課也會不斷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作者單位:河南新鄉市衛濱區人民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