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開放式教學 思維 興趣
一、時代呼喚“開放式教學”
新的時代賦予教育新的使命,人才的定義也并非僅僅局限于掌握知識的多少,能力與實踐操作被提上一個新的高度。因此,教師應該采用何種最恰當、最科學、最有效益的教學方法來“傳業、授道、解惑”,以及更好地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是當前每位教育者應該考慮的問題。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于知識型教育,現代教育則更應注重于能力型教育,“開放式教學”由此應運而生。
二、開放式教學應該是全方位、多角度的
將靜止不變的“封閉式”教學改變為動態的“開放式”教學,使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變“靜”為動,在動態中不斷改進與完善。因此,開放式教學應該是全方位、多角度的。
第一,教育內容的開放。科學與真理來自生活,走向發展,教育內容本身就具有開放的屬性??桃庾非篌w系的嚴密與穩定,追求課程要求與教學內容的統一,實質上是以靜態的、封閉的形式來對應動態的、開放的內容,與客觀課程相背離,同時構成一道道有形無形的桎梏。培育創新素質,亟需打破教育內容的封閉。知識無法窮盡,學習內容有取有舍,不能追求完整。同時,要給予面向實際、自選內容、按需施教、靈活施教的余地,改變“一綱一本管幾億”的一統式僵硬格局。
第二,教學過程的開放。要打破以問題為起點,以結論為終點的封閉式過程。創新的教育價值觀認為,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教會解答、掌握結論,而是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維,發展能力,激發沖動,從而主動尋求和發現新的問題。開放式教學就是依認識規律理順“過程”與“結論”的關系,恢復“過程”的應有地位。在開放的格局中,注入式、教條式沒有市場,而啟發、討論、探究、實驗、質疑、爭論、搜集信息、自主學習等才是教學的基本形式,開放性的思維方式正是從中得到訓練與強化的。
第三,教育空間的開放。打破囿于學校,囿于教室的教育空間概念,課堂應向社會延伸,向影視報刊等傳媒延伸,向電子網絡延伸。這種空間的開放既是培育創新素質的需要,也是現代科技發展牽動教育的必然走向。
第四,思維訓練的開放。首先,向“全腦”開放。在重視左腦的言語邏輯思維的基礎上,特別加強右腦空間思維、 形象思維的訓練,重視形象與抽象、直覺與分析、想象與思考的結合。為此,在頻繁動筆動腦之時要特別重視觀察、體驗想象、動手和動感情。其次,加強開放性的發散思維訓練。課堂的提問,作業和考試的編制應特別重視推出開放性問題。解決一個個開放性問題,實質上就是一次次創新演練。
三、開放式教學的作用
總而言之,實行開放式教學,只要應用得當,是行之有效的。首先,它調動了師生兩方教與學的積極性,充分顯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主動探求知識。其次,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以興趣激發學習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后,這種教學方法變學生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主動探求知識,學會學習的方法,這對學生以后終身學習是有幫助的。
(作者單位:湖北鐘祥市胡集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