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閱讀是一種雙向的交流,閱讀是人生一大樂事。適當的課外閱讀,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文學修養、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提高學生的自身素養。
文學名著的閱讀,并非是信手拈來、拿起就讀。在閱讀作品之前,教師首先介紹作品,介紹具體作品有三種形式:一是詳盡介紹。先是閱讀導引,介紹作品的背景;再是借用中國古代傳統的評點之法,在原文中夾批,點撥中學生閱讀時的賞析思路;最后是賞析提示,盡量做到引而不發,給學生多留思考的空間,讓其自己進入賞析境界。二是一般點撥。只有賞析提示,而無閱讀導引和夾批,或反之。三是讓學生自己閱讀,只留幾個思考題。
比如小說《魯濱遜漂流記》。教師首先介紹相關的一些常識,趣點。十八世紀初,在英格蘭的大街小巷,人們到處議論著一個傳奇的人物,講述著一個離奇的故事:1704年,水手塞爾科克登上了一艘海盜船去尋找寶物,沒想到,中途與船長發生了爭吵,結果被遺棄在一個荒島上,隨身只帶了一點武器與一本《圣經》。彈藥用完之后,他只好靠快跑追捕山羊,徒手覓食,過著茹毛飲血般的原始生活,后來,他居然跑得比一般的獵狗還快。就這樣,他一個人在荒島上生活了下來,直到四年以后,航海的人們發現了他……
1711年,塞爾科克回到了倫敦,并在報刊上講述了自己的經歷,他成了聞名一時的人物。他沒想到的是,這段傳奇般的冒險經歷激發了一個作家的靈感,不久,以他的故事為原型的小說就發表了,這部小說被后人尊奉為十八世紀歐洲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之作,進而成為文學史中的傳世之作。那位才華橫溢的作家便是丹尼爾#8226;笛福——人稱“英國與歐洲小說之父”,那部經典之作便是膾炙人口的《魯濱遜漂流記》。
之后,教師展示幾個從作品中收集來的妙語佳句。如:“世界上一切好東西對于我們,除了拿來使用之外,沒有別的好處。”“一個人只是呆呆地坐著,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東西,是沒有用的,這個絕對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來。”“一個人在明白事理以后,就會覺得,被上帝從罪惡中救出來,比被上帝從患難中救出來,幸福更大,”等等。
而我一般采用第二種介紹方式如:《聊齋志異》(清)蒲松齡著。 本書是我國文言短篇小說中的精品。作者構思奇巧,既幻異曲折,跌宕多變,又脈絡分明,敘次井然,且以文筆洗練、描繪細膩見長。其思想與藝術成就標志著我國文言小說創作上新的高峰。《巴黎圣母院》長篇歷史小說,法國作家雨果著。故事發生在15世紀的巴黎。主人公愛斯美拉爾達是美麗的吉普賽少女,在巴黎賣藝。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弗羅洛,作為一個祭司,認為情欲就是罪惡,會毀滅人的靈魂;但看到愛斯美拉爾達后,便對她動了邪念,并企圖占有她,罪惡的情欲使他的追逐變成了迫害。當他發現愛斯美拉爾達另有所愛時,便刺殺了她的情人并嫁禍于她,少女被判死刑。巴黎圣母院的敲鐘人喀西莫多,奇丑無比,他也愛愛斯美拉爾達,對于他的主人弗羅洛的殘暴與無恥十分憤怒,便在行刑之日,將少女救出,安置在圣母院避難。教會與法院串通起來要逮捕少女,弗羅洛趁機威逼少女,企圖污辱她,遭到拒絕后將她交給了官兵,愛斯美拉爾達被送上了絞刑架。絕望的喀西莫多憤怒地將弗羅洛從教堂的高塔上推下活活摔死,然后自盡于愛斯美拉爾達的尸體旁邊。副主教弗羅洛道貌岸然,人心卻丑惡骯臟,陰險毒辣,與容貌奇丑而心地善良高尚的駝背喀西莫多形成鮮明對比。作品揭露了中世紀教會和貴族統治階級的罪惡。《儒林外史》(清)吳敬梓著,本書是中國儒林群像的畫譜。魯迅評價它的出現,是說:“部中始有足稱諷刺之書,”而且是“后亦鮮有以公心諷世之書如《儒林外史》者。”《紅樓夢》(清)曹雪芹著不必我介紹,我相信你一定聽說過這部書,它是我國古代一部宏大、精致的百科全書式的偉大作品,在曹雪芹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寫作中,真是“字字看來皆是血,句句讀來皆有情。”《呼蘭河傳》蕭紅著,是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作品。茅盾曾這樣評價它的藝術成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但讀了《圍城》,掩卷遐思,你會發現,我們的“智慧”是多么可笑。
在向學生介紹文學名著的同時,我還滲透給學生閱讀方法。
小說的閱讀:
一、小說的特點
二、小說的種類
三、閱讀小說的方法
㈠驚心動魄、扣人心統的情節小說
㈡水波不驚、近似散文的心緒小說
㈢喜笑怒罵、恣肆犀利的諷刺小說
㈣警世策人、引人深思的哲理小說
㈤天馬行空、縱橫馳騁的幻想小說
㈥虛三實七、再現歷史的記實小說
散文的閱讀
一、散文的特點
二、散文的種類
三、閱讀散文的方法
㈠情真意切、沁人心脾的抒情散文
㈡娓娓道來,親切自然的敘事散文
㈢幽默諷刺、犀利辛辣的雜文
㈣短小精悍、意味深長的小品文
㈤簡潔明快、及時迅速的報告文學
戲劇卷
戲劇的閱讀
一、戲劇的特點
二、戲劇的種類
三、閱讀戲劇的方法
㈠感天動地、蕩滌靈魂的悲劇
㈡諷刺詼諧、笑中有淚的喜劇
㈢嚴肅崇高、深刻莊重的正劇
詩歌卷
詩歌的閱讀
一、詩歌的特點
二、詩歌的種類
三、閱讀詩歌的方法
㈠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
㈡掌握作者的寫作目的
㈢明確作品的寫作形式
學生閱讀的范圍,主要是以2000年國家教委頒布的《中學生課外名著閱讀》必讀書目為主,并且融會貫通,倘若有新作品,也會及時介紹給學生。
由于學生的學業較緊,課外閱讀經常安排在寒暑假,一起布置三至五部,讀完后,寫出800字左右的讀后感,開學后,教師審閱,指導。并且結合一些相應的試題,來檢驗學生閱讀的效果,便于進一步鞏固、加深印象。此外,我們還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來幫助學生領悟作品的精華。如:舉行一個小辯論會,就作品中的某一焦點,針鋒相對地進行辯論。
中學生課外文學名著閱讀,是一個不錯的時機,它給中學生躁動不安的青春期,一個穩定的因素;它給中學生富于幻想的青春期,一個理智的思索。它給中學生豐富多彩的青春期,一個美麗的回憶。
(作者單位:陜西雞西市樹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