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以及人才和社會就業的激烈競爭,高校學生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在這樣的背景下,筆者作為一名高校的體育老師,從體育課本身的優勢和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聯系以及從外部身體到內部心理的影響方面做了進一步的分析,并就高校體育課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
[關鍵詞]體育 高職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應具備的特征
筆者認為心理健康是建立在生理健康的基礎之上的,二者不能截然分開。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是指個體的心理活動處于正常狀態下,即認知正常,情感協調,意志健全,個性完整和適應良好,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最大潛能,以適應生活、學習、工作和社會環境的發展與變化的需要。心理健康應具備的特征如下。
1.能對“自我”作出適當評價。心理健康的人,能在相互對比和別人的評價中,不斷校正對自己的認識,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對自我能力、品質作出適度的評價,既不過高地估計自己,又不過低地估計自己。
2.能善于從經驗中學習。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所需要的能力、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有正確的認識,且有高度的熱情和堅韌不拔的學習毅力,孜孜以求,永不滿足。
3.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的人,與人為善,能容納別人;樂于助人,富有同情心,關心別人的痛苦、歡樂、興趣和愛好;真心相待,在社會生活中有自己知心的同志和朋友。
4.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一個人心理健康與否,應當主要依據他對外界環境的適應來判定,適應是指機體同環境關系的協調平衡。心理健康的人,不管在什么環境中,都能應付自如,處變不驚;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能夠自我安慰、自我解脫。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心理健康的人,其氣質、能力、性格等人格構成要素的各個方面均能獲得平衡的健全的發展。對前途充滿信心,富有朝氣,勇于上進;對自己從事的工作和事業,積極熱情,認真負責,不怕困難,腳踏實地,表現出堅強的意志品質。
6.能自覺控制和調整情緒。心理健康的人,他的情緒是愉快和樂觀的,這種樂觀、愉快的情緒,是以對生活、工作和事業的正確態度為基礎的。雖然也有悲、憂、哀、愁等不良情緒,但能主動自我調節,同時能適度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使自己成為良好心境的主人。
二、體育課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學校體育課教學在實現素質教育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影響和培養。針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特征,筆者認為體育課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作用。
1.體育課能增強學生體質和促進智力的發展,為學生心理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校體育課對學生健康、健全的體質是有不可替代的培養作用的,這是不言而喻的。健康、健全的體質也不容易讓學生對自身產生自卑感,有利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隨著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程度的迅速提高,學校體育還需引進終身體育教育的思想,運用終身體育教育理論和方法,激發每個學生的體育興趣 ,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習慣和能力。使學生走向社會后,有一個強健的體魄,以適應現代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體育運動首先能促進人體大腦的發育,改善機體功能,為人們健康的從事其他事物和腦力活動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其次,可以促進人體小腦的發育和功能健全,提高人體的觀察能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體育運動能很好的促進身體運動技能的提高,在運動中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敏性與應變能力。在團體的體育運動中,能改變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發展他們的團隊觀念,促進大家團結協作,能激發他們助人為樂的優秀品質。心理健康也包括情緒的健康,體育運動能為學生的不良情緒找到適當的發泄方式,不至于對社會構成危害。
2.鍛煉學生的頑強意志和拼搏精神
體育教學是一種人生的激勵。學校通過體育課,可以開展各種體育運動,除了傳授各種體育競技的技能和方法外,還可以培養學生在參加各種體育活動中的頑強進取的意志和努力拼搏的精神。特別是在體育競賽中,體現的最為突出。學校作為一個群體性很強的場所,為開展大型多樣的體育競賽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如舉辦校園運動會,其中就可以包含多個體育項目。作為運動員,肯定會有求勝心切的心理表現,他們會最大限度地開發自身的潛能和利用外部條件,以求更完美地完成個人或團體的競技項目奪得冠軍。在這種心理的支撐下,運動會舉辦前運動員就會付出極大的努力克服自己心理和生理上的困難。當訓練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往往提高是很難的,這就要求學生要在訓練的每一個進程中都要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而意志力的形成培養和堅定又與克服困難的行為是密切聯系的,這樣學生的意志力就會在訓練中得到體現和鍛煉。長期科學和有系統的體育課教學能有效的培養和鍛煉學生頑強的意志力。當然,在求勝心理的支持下,學生也會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他們會想盡辦法用最科學、最完美、最快捷的運動技能和方式取勝。這種創造性的心理動機和行為,能使他們慢慢養成有準備的接受挑戰和分析挑戰的心理趨向,使他們更容易經受住挫折和打擊,也更能融入到社會激烈的競爭中去。在榮譽感的激勵下,不管是個人還是團體又會在運動中不斷的努力拼搏。因此,學校通過開展各種不同形式的體育競賽能較好地動員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競賽或練習中去,有利于培養鍛煉學生的堅強意志和拼搏精神,這正好又是心理健康中不可或缺的品質。
3.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和高尚的情操
體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們不僅要把學生培養教育成體態美的個體人,也要把他們培養成心靈美的社會人。在學校的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多樣的體育訓練方式,讓學生獲得各種情感體驗,特別是美的體驗。讓學生懂得什么樣的體育運動才是美的,教會學生知道美、體驗美、熱愛美,從而培養他們科學健康的審美觀。我們可以從體育訓練的姿勢,隊型的排列,體育節目的排練,體育場館的設計和運用,體育器材的造型等多種方面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這些都可以使學生受到外在和內在美的熏陶,并獲得豐富的,多樣的美的情感體驗,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和熱愛美的情感,提高學生鑒賞美,創造美和表演美的能力。使學生知道社會和自己美的同時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不管是體育課堂教學還是各種體育競賽,能使學生獲得各種強烈的情感體驗才是最重要的,情感體驗包括很多特點,這些特點對陶冶學生的情操具有特殊的作用。作為體育教師,我們可以在教學中經常采用團體合作、互相配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這種教法指導下,在各種身體運動技能練習中,培養自己的責任感、信任感、合作感與助人為樂的美好精神品質。
參考文獻:
[1]于長鎮.體育教學論[M].大連:大連海運學院出版社,1991:67.
[2]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
[3]顏軍.體育教學心理學[M].神州出版社,1986.
(作者單位:湖南永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