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動教學是指師生雙方或學生之間在教學過程中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傳遞信息并相互影響的教學過程。長春“春天”青少兒外語培訓學校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課堂互動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和體驗教學過程,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成效。通過對該校課堂互動教學場景的分析可以得到幾點啟示,這些啟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傳統外語課堂教學的不足。
[關鍵詞]青少兒 外語培訓 課堂互動 教學研究
中國的入世與申奧成功,使國內英語培訓市場發展迅速。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培訓機構紛紛打出了各自的培訓特色與品牌。長春“春天”青少兒外語培訓學校是一所針對普通青少兒的大眾性普及培訓學校,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該校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課堂互動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和體驗教學過程,進而發展和提高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成效。
互動教學是指師生雙方或學生之間在教學過程中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傳遞信息并相互影響的教學過程。其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實踐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深刻體驗全部教學過程,進而通過交流與協作、探索與實踐,構建相應的知識意義并培養語言實際運用能力。本文就“春天”外語培訓學校課堂互動教學給傳統外語課堂教學帶來的啟示進行嘗試性探討。
一、“春天” 課堂互動教學場景舉例分析
1.組內合作,組間競爭
學習的過程應該是人與他人和世界對話的過程,兒童和教師都將通過對話重建世界,重建自身和伙伴,“春天”正在積極地把課堂變為鼓勵和支持這種對話的重要場所。“春天”采用小班化教學環境,每班16人。這16人被分為4組,每組4人。課堂上幾乎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在組內合作和組間競爭中展開的。
場景(1):教師和助教配合表演,講解關于如何問路的基本對話用語。之后給學生五分鐘時間組內討論、設計一個以主題為“問路”的情景對話,要求使用剛剛講解的對話用語。助教會在各組表演完畢之后,根據表演有沒有創意和對話用語的掌握熟練程度綜合評分,選出當日的“the best group”。討論過程十分熱烈,每位同學都為一個完美的情景對話貢獻自己的一份智慧。為了更準確地詮釋自己的角色,讓情景看上去更加真實,很多學生會充分挖掘自己的記憶潛力,在短時間內記住這些剛剛習得的基本對話用語,以使自己在臺上表演的精彩,這種對知識的主動納入無疑會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在pair work、group work中,每個學生在語言任務中擔當一定的責任,小組分工協作。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即使性格內向,平時寡言少語的學生也會意識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份子,有責任有義務為完成集體目標而努力。而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意識一旦被培養起來,就很容易減少學習困難,提高學習效果,促使任務完成,獲得成就感。而任務完成帶來的成就感,將會激發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新的學習,取得更大的成就,進而形成良性循環,極大的提高學生學習外語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2.課堂引入游戲因素
在外語課堂教學中,習題課是最令教師和學生頭疼的課,“春天”將游戲因素引入課堂,一改過去習題課單調乏味的局面,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場景(2):教師在習題課開始之前將事先精心準備的游戲板擺在講臺上,這個游戲板頗為類似央視李詠主持的“幸運52”中的觀眾抽獎環節的商標牌板。它被分為許多個小格子,每個格子的正面用1、2、3、4……這樣的順序編號,而每個格子的背面都不規律的標記著10分、20分、50分、100分、500分、1000分等不同的分值。在課堂上,學生采取搶答的方式來奪得答題的權利,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答對并且講解出其中的理由,便可獲得一次“抽獎”的機會,即有機會選擇游戲板上的任意一個序號,獲得它背面所標記的分值。但是如果這位已經奪得發言權的同學答的不對或是解釋不全面,其他同學有補充搶答的權利。助教負責紀錄各位同學的累計積分,在課堂最后結束的時候會評出當日的“lucky boy”or“lucky girl”。
由于介入了這樣一個“抽獎”和“積分”的環節,學生的參與意識明顯增強,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他們都想爭取在第一時間回答老師給出的題目。在同學回答問題的時候,其他同學為了獲得補充搶答的權利,會認真的聽講,積極的思考,找出錯誤或漏洞,課堂氣氛非常活躍、熱烈,隨著競答題目由淺入深的呈現,學生們的搶答和各抒己見的補充回答場面漸呈白熱化狀態,使課堂氣氛由一個高潮推向另一個高潮。
3.即興演講,主題辯論
“春天”的上課前十分鐘和下課前十分鐘永遠是屬于學生自己的free talk時間。通常學生們是陸續來到這里的,每個人在踏入班級大門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來到講臺,用英文隨便說些什么。可以講講昨天晚上的夢,也可以說說上學路上的見聞,這種隨意、輕松的氣氛為班級打造了語言交際的氛圍,為隨意交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下課前十分鐘是“春天”傳統的主題辯論時間。在這一環節,教師給出精心準備好的辯論題目,將班級分為兩大組進行正反方的辯論。為了使辯論活動有充足的準備,切合學生實際,教師會在上一次講課結束后,把辯論題目留給學生,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以保證每一次辯論的質量。
場景(3):教師給出題目“青少年參加多種特長學習的利與弊”,學生們自選觀點,分組準備。贊成青少年參加多種特長學習的同學分到“正方”的一組;反對青少年參加多種特長學習的同學分到“反方”的一組,由助教來擔任辯論會主持人。因為這個問題是青少年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所以大家都積極參與,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大家很珍惜這段時間,利用好這個展現自己的舞臺,為爭做當日的“最佳辯手”而努力。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充分發揮其“引導、點撥”的角色作用,在辯論的過程中相機插話,或評價,或激勵,或引導,方法得當,辯論的水平就會越來越高。
這種方式趣味性強,形式活潑,能夠大面積調動、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最重要的一點,是通過每次課的辯論,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使學生學到的英語知識得到了逐步的訓練和提高,真正體現了英語作為一種語言用來溝通思想、相互交流的價值。
二、“春天”課堂互動教學對傳統外語課堂教學的幾點啟示
傳統外語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就是所謂的PPP模式。PPP分別代表“講授”(Presentation)、“練習”(Practice)、“輸出”(Production)。這實際上就是外語課堂教學的幾個重要的具體步驟。這一模式有簡潔、易操作等優點。但作為外語教學的重要教學方式,PPP有著非常致命的缺點。如:以教師為中心、應試為導向、學生缺乏足夠的輸入、在學習方法上誤導學生等。
基于對“春天”課堂互動教學的個案分析可以得到幾點啟示,這些啟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PPP的缺點。
1.培養和保持學生的興趣。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去學習。”只要學生感興趣,就會主動、自覺地參與到課堂的英語學習中來,提高學習的成效。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特點,當他們懷著濃厚的興趣學習時,大腦皮層處于一種最佳狀態,當進行他們感興趣的語言活動時,大腦的左、右半球協調運作,會使感知更加清晰,想象更加活躍,思維更加深刻,記憶更加牢固。所以在課堂活動的安排中應引入各種可以培養和保持學生興趣的因素。提供愉快、有效的語言環境,安排競爭性、互動性、表演性的教學活動,給予肯定與表揚使之體驗到成就感,適當的引入游戲等,都是可以用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非常值得提倡的教學手段。
2.變大班為“小班”。外語課采用大班授課方式顯然不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不利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但是目前不少學校因教學投入不足,資金匱乏,師資缺乏,很多時候外語課只好安排為大班課。這時,教師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將大班分成若干“小班”,每個“小班”在構成上應體現一個班級的縮影,通常要由三至六名學生組成,由“小班長”來負責組織學習指定的教學內容。教師整體協調,為需要者提供及時的幫助。“班”內合作、“班”間競爭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互教互學、相互切磋、討論求解的空間。學生主體的參與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交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發出學生主動的認知、情感、意志及交往活動,非常有利于提高學習成效。
3.將知識灌輸轉為意義協商。事實上,就目前的英語教學來講,不少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還是以灌輸式的講解為主的。外語的學習,如果只是灌輸,學習者學到的最多只是語言知識點。而“春天”模式,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了其參與的積極性,這種讓讓學生自己在與同伴和教師互動學習的愉悅氛圍中主動掌握外語的學習方法,不僅習得語言知識,對于他們的交際能力的培養也具有建設意義。
參考文獻:
[1]韓光.學生自主學習與課堂互動教學—談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J].教育探索,2003,(1):79~80.
[2]束定芳.外語課堂教學新模式芻議[J].外語界,2006,(4):21~29.
[3]鄢文亞.西方同輩教學法對我國外語課堂教學的啟示[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6,19(1):116~119.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