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學習興趣 興趣培養 興趣激發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哲學家柏拉圖說:“興趣是知識之門。”興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給予更多的關注。如果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有了興趣,那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
一、融洽師生關系,尊重激勵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智力發展遲緩,學業不良的學生。孩子們有很強的表現欲,面對學生的活動成果,我們要喜出望外,贊嘆不已。“科學的發現總是屬于孜孜不倦,頑強探索的人。”而對學生的創新想法,老師應不恥下問:“這么新奇的想法你能告訴老師嗎?”面對學生的暫時失敗,老師應熱情指導:“換個角度想想,說不定會柳暗花明呢。”這樣學生始終處于被激勵的氣氛中,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二、為學生體驗成功創設條件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學生獲得成功而產生鼓舞力的地方,才會出現學習興趣。”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促進學生好學的愿望。因此,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成功意識,對學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能激起學生潛在力量,激發向上的主動性;其次,創設使他們能獲得成功的機會,進行分曾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精心設計練習,布置分層作業;再次,學生學習能成功選擇捷徑,如: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環境等;最后,展示成功,讓不同層次學生學習成果得到展示的機會,營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三、創設情境,培養創新意識,感受學習的愉快
小學生的特點是:求知欲強,但學習不刻苦,聽課時間不持久,好動,精力不夠集中,為了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教師在講課時,除了用生動的語言,恰當的比喻,直觀的演示,形象的畫圖等來吸引學生,也可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景,激發求知欲。創設情景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積極探求,就必須營造一種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思維自由奔放。在教學圖文應用題時,我根據教學內容,采用情景創設,編制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其身臨其境。
四、抓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基本途徑
學習興趣是在活動中形成、改變和發展的,在教學中要充分讓學生實踐,積極參加各類活動,除課堂上活動外,課外活動既是課堂內的補充和延續,又會讓學生去實踐、創造、探索新的知識,教師始終要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成功,在實踐中發展興趣。如,在教學完求平均數應用題后,我要求學生通過社會調查,數據收集和整理來了解各自家庭用水,用電情況。課堂上分組活動進行漏水實驗,觀察一分鐘漏水多少毫升,再依次類推一小時,一天,一周……用水情況,在活動中,既復習了舊知,加強了單位間的換算,也教育了學生節約用水、用電。通過實踐活動,學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所在,增強了自信心,體會了學生之間團結合作,互助互愛精神。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觀察,分析不同學生心理特點,了解學生學習動機與需要,采取不同方法,使用不同手段,從不同的角度去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使其長久保持下去!
(作者單位:四川西充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