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的教學應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應當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應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進行了研究,結合教學實際,提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的幾種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自主性 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能力 數學教學 數學學習
科技的迅猛發展,時代的不斷變革,越來越呼喚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人。依照素質教育的要求,關注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與主體作用的確立和發揮的核心是學生的自主學習。
對于我們在此探討的關于數學的學習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學生認識數學、理解數學、掌握數學、應用數學的必然方式。學生只有通過自主學習才能既提高數學素質又提高非數學素質。只有通過自主學習,才能真正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養成創造性人格。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要目的在于建構學生主體,主要任務是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條不紊、高質高效地展開。
一、自主學習的概述
(一)自主學習的概念
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自由地選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并通過自我調控的學習活動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
(二)自主學習的形式和特點
如獨立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互動式學習等都屬于自主學習的形式。由于自主學習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我決定、自我選擇、自我調控、自我評價反思,發展自身主體性的過程。所以自主學習具有能動性,獨立性和異步性三個基本特點。
總之,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生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學習,因而學習也就變成了自己的事,自覺自愿的事。學習積極性的根源在于學生內部學習動機,而這種積極性一旦被調動起來,學生將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學習也將是高效的。教師要放手給學生必要的個人空間,為學生創造、發現、表現,提供更多的機會,特別是為不同個性特點的學生提供必要的發展空間。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的現實意義
(一)素質教育和教學改革的需要
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即教育的主體是人,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的地位,一切的教育或教學活動都是以學生為前提的。素質教育是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的位置,不改變這種現狀,實施素質教育就將成為一句空話。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創新意識,有利于學生潛能的開發。
(二) 數學教育的需要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才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些方式的落實都有賴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程度。
數學的學習不同于其它記憶和實驗科目的學習,它主要是思維的課程,是以問題解決為主的課程。數學學習需要學生將所獲得的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經驗建立實質性聯系,主動進行意義建構,這離不開學生自主性的發揮。但由于數學的抽象和復雜,使很大一部分學生常感到數學學習的困難。導致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大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
1.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
由于數學學科的特點,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實施自主學習的關鍵所在,也是實施新課程的關鍵所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從樹立自主學習的理念來喚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首先要讓每個學生意識到他們自己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是他們自己的事,他們對自己的學習結果具有無可推卸的主體責任,教師或其他的人對他們的學習只是起幫助或促進的作用。樹立了這樣的理念,學生對自己學習的責任感就會增強,就會積極地、主動地學。
(2)從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來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
自主學習的意識只有在自主學習的實踐中才能得到不斷地增強。教師應創建一個積極自主的課堂教學環境,使學生有勇氣承擔對學習的挑戰。把重點放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上,充分體現學生的努力和理解。給學生以權利和自由,培養學生的選擇能力和履行職責的能力。
(3)從營造自主學習的競爭氛圍來升華自主學習的意識
教師在課堂上創設讓每個學生參與競爭的情境,提供給他們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的自主意識就會得到進一步的增強。如課堂上讓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進行補充說明,采用小組討論,分組競賽等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激烈的競爭情境。
2.激發、維持和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
(1)學生的學習動機需要多種方法來激發
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將使自主學習有一個長久的動力。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方法包括:增強學生學習的自我效能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幫助學生學會設置學習目標等等。
(2)維持學習的動機需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興趣
由于數學抽象、難懂,不少學生畏懼數學,逃避數學,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①營造寬松、快樂、輕松的學習氛圍,縮短師生的心理差距,改善數學抽象難懂的“可憎”形象。
②重視激發學習興趣。比如通過巧設疑問,喚起學生思考的興趣;聯系社會生產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應用數學的興趣等。
③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探索數學的欲望。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可接受情況對一節課的教學過程進行精心設計,做出詳細的具體的安排。
④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體驗。教師還可以通過形象生動、準確明白的講授、幽默風趣的語言、作業與考試成績的鼓勵、同一題目看誰的解法多,看誰的解法好以及開展學習競賽等,誘發學生渴求知識的欲望,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體驗,從而將這些積極體驗轉化為興趣的源泉。
(3)強化學習動機需要適時進行激勵
教師的期望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教師應采用一種科學而有效的方法來傳遞期望,形成學生對教師期望的內化,進而影響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同時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通過自己的態度、語言和行為方式等有針對性地指向自己所期望的那些學生從而通過欣賞來鼓勵學生。除此之外,引導學生對學習的成敗進行歸因,幫助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尋找獲取成功的對策,從而推動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著渴望,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之中。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獨立性
自主學習的實質就是獨立學習,獨立性是自主學習的靈魂,要求學生能夠不依賴教師和別人,自主獨立地開展學習活動。
1.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意識
教師要讓學生了解獨立學習對于學好數學具有特別的意義。讓學生認識到由于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需要有一個較長的思考和領悟的過程,尤其是對那些數學學習得不夠好、頭腦不夠靈活的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強的人通過預習就能掌握大多數或全部課堂上教師要講的知識,使課堂上的聽課有很強的收獲性。
2.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
(1)指導學生采用科學的學習方法
可以通過指導學生確定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學習目標或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并且指導他們學會選擇適合的學習材料、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采用不同的學習策略、自我反審、自我評價、自我調控等等來實現。
(2)指導學生采取適當的學習策略
比如記憶的策略、概念獲得的策略、問題解決的策略和合作研討的策略等
3.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1)培養閱讀的興趣,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
數學課本蘊含有大量的知識信息,有知識板塊,有數學知識的邏輯結構,有定理、公式、法則、概念,有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有數學的思想方法。要掌握它們,就要加強閱讀。數學課本對學生來說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閱讀數學書籍,尤其是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憤,培養他們挖掘數學信息的能力。
我們在閱讀數學課本時,不一定能得到全面、準確和深入的把握,這就需要掌握挖掘知識的本領。挖掘知識的目的,在于學會學習,培養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如何挖掘呢?要掌握對問題采用諸如歸納、類比、演繹、映射和反演、普遍化和特殊化的方法,開放性處理以及條件變更的方法等。
例如,在教函數的奇偶性這一節內容時,首先要求閱讀該節內容,然后抓住函數的奇偶性進行挖掘。
偶函數和奇函數是這樣定義的 :
“一般地,如果對于函數f (x)的定義域內任意一個x,都有f (-x)=f (x) ,那么函數f (x)就叫做偶函數。”
“一般地,如果對于函數f (x)的定義域內任意一個x,都有f (-x)= -f (x),那么函數f (x)就叫做奇函數。”
為此教師引導學生:既然對定義域內任意一個x,都有f (-x)=f (x)或f (-x)= -f (x)。這就說明定義域內的x和-x總是成對出現。通俗地講,有一個x存在,就一定有一個-x存在,否則的話,有f (x)存在,就不一定有f (-x)存在,那又如何有f (-x)=f (x)或f (-x)=-f (x)成立呢?再者,x的取值在定義域內具有任意性。此時,讓學生總結奇偶函數定義中所包含的信息,學生很快就有了其結論:
奇偶函數的定義域必然關于原點對稱,否則就不是奇偶函數了。并且舉出這樣一個例子:函數f(x)=x3-x2[]x-1,盡管當x≠1時,f (x) =x2,滿足f (-x)= f (x) 但此函數并不是偶函數,而是非奇非偶函數。因為f(-1)存在,f(1)不存在。
4.培養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
數學是一門抽象思維的科學,決定了數學學習的艱難、曲折和反復,決定了數學思維過程中必須隨時進行監控、評價和調整,也就是說,必須有元認知的參與。
在解數學向題時,解題的每一步都有可能“出問題”。因此,就需要解題者進行反思,檢查回顧解題中的每一過程。但如果我們的思維過程發生了停滯或偏離了正確的軌道,那就有必要進行調整.因此,我們總要一邊思考,一邊對思考的過程進行監督、推動、評價、調整。
5.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學會了對自己的思維活動進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調節,是思維成熟的標志。教師應培養學生進行全面的反思的習慣,分析得與失,總結經驗和教訓,為以后的學習提供范式或借鑒。
(1)對數學的學習計劃、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意志等進行反思。
(2)對各個具體的學習環節(如預習、上課、作業、復習、考試等)進行反思。
(3)對數學知識、數學技能、數學能力、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等進行反思。
(4)對自己在學習中的經驗或長處,教訓或弱點進行反思。
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數學課堂教學的模式
(一)“自學交流”的教學模式
“自學交流”數學教學模式的策略是讓學生在校階段學會學習數學的方法,掌握自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和自學精神,讓每個學生都會用自己內心的體驗和主動參與去學習數學。
一般模式:
為避免自學流于形式,可先挖掘內容的可讀性,課內、課外有區別地組織自學,列自學提綱,部分內容要求書面完成。從內容到思維的深廣度循序漸進地提出要求。
“自學交流”的數學教學模式的意義:可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的能力,閱讀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判斷和處理學習材料和相關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二)“問題教學”模式
問題教學模式是指利用問題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問題教學,并不是局限于用“問題”對教學內容作例證性闡述,也不是局限于用“問題”做單純鞏固知識基本訓練,更不是把“問題”等同于“習題”,用“題海”加重學生負擔以換取短期教學效果。而是把“問題”作為出發點,把問題作為基本要素來組織教學過程,用問題來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通過問題的提出,引入教學;通過問題的思考和討論,展開教學過程,通過問題的解決,使學生理解和把握知識;通過問題應用、引申鞏固和發展教學成果。
問題教學模式的意義: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索問題的能力,體驗問題解決的過程,積累問題解決的策略,讓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監控并調整實施方案,評估過程和結果,學會交流。
參考文獻:
[1]黃翔.數學改革的國際視角及啟示[J].課程.教材.教法.2002,(06).
[2]劉樹仁.新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師角色轉換[J].現代教育科學,2004,(04).
[3]葉瀾.重建課堂教學價值觀[J].教育研究,2002,(05).
[4]葉立軍.關于數學教學模式改革的現狀及其思考[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05,(01).
(作者單位:湖北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