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高校會計教師 繼續教育 高校會計教師聯合會
只有高素質地培訓教師才能保證高質量的繼續教育,要培養跨世紀的能夠掌握專業領域前沿知識的高素質的會計隊伍,就必須建設一支適應繼續教育要求的師資隊伍。加強高校會計教師的后續教育,提高教師素質對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是十分重要的,可見大學會計教師的繼續教育問題已迫在眉睫。
一、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
1.政策誤導,認識不足。
財政部于1998年印發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第一章第五條中指出: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對象為在職會計人員,具體包括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從事會計工作并已取得會計證的會計人員。規定中所包含的會計繼續教育的對象并未包括在高等院校從事會計教學但未取得會計證的教師,致使高校領導及相關教師在認識上存在誤區:高校教師不需要參加當地財政部門組織的年度會計培訓,即便有教師愿意參加,學校也不承擔任何培訓費用。
2.傳統觀念,角色難變。
作為高校的會計教師,如果參加一年一度的當地財政部門組織的集中培訓,則必須進行角色轉換,由教師轉為學生,大部分教師不愿意進行這樣的角色轉換,即便是參加集中培訓這種后續教育方式的教師,也沒有把學習前沿會計知識作為己任,而是帶著挑剔的眼光去“學習”。可想而知,這種繼續教育對會計教師的知識更新起不到任何作用,更談不上推動會計教學改革和提高會計教學質量了。
3.重視理論,輕視實踐。
我國高等院校普遍設有會計專業,本科以上院校和部分專科及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研究型或理論型人才,而忽視了實踐教學。這也是高校會計教師長期沒有進行繼續教育的原因之一。
二、繼續教育實施的途徑
1.創建基地,另辟蹊徑。
對于財經類院校和一些會計專業較強的綜合性大學來說,應該成立自己的會計產業基地——會計師事務所(或會計服務公司),使很難下到基層的會計教師有了和基層密切接觸和廣泛交流的平臺。
2.成立協會,互相學習。
成立高校會計教師聯合會無疑是高校會計教師繼續教育的又一新途徑。有了這樣的一個民間組織,定期或不定期的召開經驗交流會,切磋教學中出現的疑難問題,互相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這樣做對我們的會計教學將會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3.接軌國際,更新理念。
有條件的高校可以進行國際間的訪問交流,既學習國際會計的先進理論知識,又傳播中國實際的會計方法及理念。我們要積極辯證地學習和吸納西方各國會計理論與方法及國際會計準則中的有益成分。同時,還要充分利用國際講壇向國外介紹中國會計,使國際會計職業組織的決議中包含適應中國國情的內容,從而真正實現雙向的交流與合作。
總之,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會計必須加快與國際會計接軌的速度,沒有高素質的會計人才,就不能實現中國會計國際化。因此,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才是高校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高校會計教師必須不斷進行學習,充實自己,才能擔此重任。在培養高素質會計人才的同時,高校會計教師必須終身接受多元化的會計繼續教育。
(作者單位: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