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英語備課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備課前要鉆研教學大綱,通讀、熟悉、鉆研教材,找出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不要受課次順序的限制,而要把一個單元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備課時應根據學習的一般規律和學習英語的特殊規律考慮教法;應考慮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學習實際,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考慮教法,備課包括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鉆研教材,另一方面是了解學生。
[關鍵詞]英語備課 考慮教法 鉆研教材
一、備課前要鉆研教學大綱,通讀、熟悉、鉆研教材,找出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
根據教材內容制定教學目的、教學要求和教學方法。教學大綱是編寫教材的依據,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是學生學習的依據,因此要重視大綱的學習。在鉆研大綱的基礎上通讀教材,可以增強對教材的理解。只有對教材有較深刻的理解,才能駕馭教材。要理解教材,不能只讀一課書或一個單元,必須通讀全冊教材,有條件時應通讀全套教材。不僅通讀,還要熟讀、鉆研教材。只有這樣才能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任何知識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它的系統性和連貫性。不了解前后內容的關系,就不能準確地制定出每單元和每課書的教學要求,就不能在處理教材時突出重點。如教材對音標和拼讀規則的教學安排就是一個例子:教材為了使學生識記單詞,共安排了三個循環,由淺入深地結合單詞把拼讀規則、音標有機地結合起來。第一循環中,通過單詞中字母的排列,教會學生五個元音字母在重讀開、閉音節中的讀單音;第二個循環中,老師要教會學生認讀國際音標符號和學會一些拼讀規則;第三個循環中,通過歸納字母或字母組合的讀音,進一步學會一些常用的拼讀規則和幾個國際音標符號。老師如果注意到教材的這個內容,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這些材料,教會學生用音、形、義結合的方法記憶單詞,不是教學生死背拼讀規則,而是教學生在讀、記單詞時會用拼讀規則,就是看到符合拼讀規則的單詞,能基本正確地讀出來;聽到符合拼讀規則的詞的讀音,能拼出這個詞來。學生具備了把詞的音與形聯系起來的能力,再通過圖片或實物記詞義,他們記詞的效果就會大大提高。
二、備課時不要受課次順序的限制,而要把一個單元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
按單元備課比按課次順序備課更可以突出重點,對重點練的機會會更多,因而不僅節省了時間,而且還能夠通過多練達到熟練掌握。以其中的一個單元為例,這一單元是學“時間表達法”和“在什么時間做什么事”的內容。如果按書上的課次順序教,學生在第一節課上接觸不到時間表達法,到第二、三節課才能學到這個內容,而第四節課是單元復習課,課文里也沒有再出現“現在是幾點幾分”這類句子。是用兩節課的時間學、練時間表達法呢,還是把這個內容分散在四節課的時間學?當然用四課時,學生會練得更熟。因此,我認為重新安排一下每節課的內容比較好。要學時間表達法,首先要記熟數詞,尤其是1-60。所以我認為第一節課先學1-60的數詞,然后學:What's the time?It's….這節課讓學生把這兩個內容學熟;第二節課先用一點時間復習第一節所學內容,再學第二課的歌,通過這首歌,又可以鞏固It's time to do something這個句子 ;第三節先復習第一、二節所學內容,再學第三節第一部分和第四節第一部分,這三小段是互相關聯的,學完還可以讓學生表演。學完這三小段,再學第二課第二部分和第三課第二部分,學完也讓學生表演。如時間不夠 ,這兩個表演都可以留到第四節做,第四節再學第四課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再如學習現在進行時的“What are you doing?I'm doing…”這兩個句子,而He's doing …和She's doing…是下一節課的內容,教師在教這一節課時可以在學生初步掌握“What are you doing?I'm doing …”這兩個句子以后,即將What's he/she doing?He/She is doing…介紹給學生,這樣把下一課的部分內容提前介紹給學生,不僅使學生有更多練習的機會,而且幾個人在一起練,顯得課堂上活潑,多變化,更便于進行交際。事實證明,只有課備得具體、翔實,課堂上才能教得嫻熟、自如。
三、備課時應根據學習的一般規律和學習英語的特殊規律考慮教法
學習的過程就是認識問題的過程,它包括從不知到知、到會、到熟練掌握幾個步驟。人們認識問題一般是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表及里、由簡單到復雜,逐步發展和提高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不應超越學生現階段的認識能力和學習過程。我們在教學中常用舊單詞引出新句型、用舊句型引出新詞匯,這個做法是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的。有的老師喜歡把生詞寫在小黑板上,一個一個地帶讀,帶著拼,這種方法不太好。因為孤立地記單詞是難以記住的,即使一時記住了,到頭來還是不會用。老師應該把詞放在上、下文的句子里教,這樣不但容易記,而且記住以后也會用。教學中要重視第一次感知。感知印象是否深刻,關鍵在于學生在感知過程中是否處于積極思維狀態。在學習過程中,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是提高識記效果的一個重要手段。老師在教新詞、句子或課文過程中使用實物和圖片,使學生邊看實物或圖片,邊聽老師說這個詞和句子,邊想詞義,詞的拼寫形式或句義,邊說或邊寫這些詞。這樣眼看、耳聽、腦想、口說、手寫,幾種動作有機配合、協調活動,就能大大提高識記效果。心理學家經過實驗研究證明,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根據這個規律,為了防止遺忘現象的發生,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及時復習。結合新詞復習舊詞、結合新句型復習舊句型、結合新內容復習舊內容等都是常用的一些教法。當學到一個新詞時,老師可以要求學生一個一個地說出、拼出已學過的與這個新詞有關的一串詞。當學生在課堂上你一個我一個地拼讀這些詞時,他們的學習興趣會很濃。這樣做既起到復習作用,又形成一種無形的競爭氣氛,課上花的時間少,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進行經常性的復習,效果是顯著的。
四、備課時應考慮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學習實際,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考慮教法
備課包括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鉆研教材,另一方面是了解學生。從某種意義上講,了解學生比鉆研教材更難,因為教材是固定的,而學生的思想是經常變化的,并且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此外,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方法、學習習慣都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老師如不注意這一點,就要犯主觀主義的錯誤。此外,配合教材有一本寫得很詳細的教師用書,這本教師用書是供老師們備課時參考用的,切不可原封不動地照搬教師用書的每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每項練習內容。因為教師用書的編寫者不可能考慮所有學生的情況,而作為教師就應在備課、教課過程中考慮自己的全部學生,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因此,教師一定要結合班上的實際使用教師用書,更不可以為有了教師用書就可以不備課,那樣做將會給教學帶來不良的結果。
總之,備課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并非輕而易舉的事情,備一節好課更難。然而,只要我們認真學習新大綱,鉆研教材,了解學生,掌握教法,就能備出一節很好的優質課來。
(作者單位:貴州湄潭縣興隆鎮大蘆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