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幼兒 環保教育 環保意識
近年來,人們通過各種途徑感觸到了環境危機給人類帶來的種種災難,提高整個社會的環保意識水平勢在必行。環保意識與人們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密切相關,是一種生活習慣。幼兒正處在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幼教工作者應該不失時機地培養孩子從點滴中愛護環境的習慣,使他們在今后的人生中漸漸樹立起環保意識。
環境啟蒙教育本身是潛移默化的,幼兒的思維結構決定了實施環保教育不能以說教的方式來灌輸,而應結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采取直觀、形象、生動、有趣的形式,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做,寓教于樂,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一、增進幼兒對大自然的情感,使之萌發初步的環保意識
大自然是最好的課堂,它所激發的情感是樸素的、原始的。每當我們在小區里玩耍時,孩子們心靈的翅膀就要張開了。當他們悉心聆聽小鳥唱歌時,我就告訴他們,小鳥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才能有這么好的嗓子;當孩子們在小樹邊愉快的嬉戲時,我告訴他們小樹是人類的好朋友,它綠色的葉子就像空氣的過濾器,我們要保護它,不破壞它腳下的土壤,不折斷他的樹枝,讓它像小朋友一樣茁壯成長。最后我不失時機地向孩子們闡述:在小區里,如果我們都來珍惜它,保護它,它就像一個美麗花園,我們也能在樹林里玩耍,欣賞小鳥的歌聲,也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和我們做朋友。在孩子們若有所思的眼神中,我完成了環保啟蒙的第一課。
二、通過游戲等方式,加深幼兒對環境保護的理解
游戲是幼兒的主體活動,在游戲過程中,孩子們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得到了真正的發揮,他們在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悅感和滿足感的同時,也獲得了相應的知識。
“我是綠色小衛士”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之一。每當開展游戲時,孩子們像放飛的小鳥,在教師的指導下,給幼兒園里的花和小樹澆水,拔掉花壇里的雜草,用小鉤撿起地上的廢紙及丟棄的廢品,放在廢品袋里。孩子們在自己動手過程中所感受到的東西比單調的說教要有意義的多。
給孩子們講故事、朗誦詩歌也是對孩子們進行環保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徑。如《大河馬怎么了?》對孩子們的觸動就很深,使孩子們懂得了人們不正當的行為給動物們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正如奧地利著名的精神分析學鼻祖弗洛伊德所言:兒童發展的早期經驗是決定個體日后行為方式的重要因素。在幼兒期,充分利用游戲對其進行環境啟蒙教育,使幼兒從小就養成愛護環境的觀念,將會使幼兒終身受益。
三、創設廢品回收箱,為孩子們提供環保體驗
我們在教室里擺放了一個廢舊電池回收箱,并告訴小朋友廢電池被隨便扔掉后對土壤和水造成破壞,經過回收加工卻能再次成為有用的資源。孩子們帶來許多廢舊電池,我隨即將電池回收的意義再一次講給孩子們聽。
四、教幼兒從小做起,保護環境
教幼兒保護環境,不僅是口頭宣傳,重要的是以實際行動愛護環境。例如,帶孩子郊游時,為孩子們準備垃圾袋,讓他們從小養成不隨地亂扔廢舊物的習慣。同時,教師要對幼兒進行環保安全教育,在保護環境的時候要注意安全,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幼兒初步懂得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哪些事情對環保有利,哪些事情對環保不利。
(作者單位:河北青縣華北石油第一機械廠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