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英語詞匯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了詞匯研究現狀,指出詞匯教學效果差的原因是在教學中忽視了英語詞匯教學策略的結果,并探討了幾種行之有效的詞匯教學策略。
[關鍵詞]詞匯教學 語義場 關鍵詞法 反義詞
一、詞匯的重要性
在外語學習中,學生要掌握的一個最重要、最基本的方面就是詞匯。如果不儲備一定數量的詞匯,就不能實際運用語言。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聽、說、讀、寫等各項能力的發展。學生只有具備了充足的詞匯量,才能讀懂和聽懂,從而也有可能為寫作提供“可理解的輸入”。正如Wikins所說,在語言交際中,沒有語法,只能傳遞很少的信息;沒有詞匯,將沒用信息可傳遞。
二、詞匯研究現狀
20世紀80年代至今,國內陸續出版了多部英語詞匯學專著。1983年,陸國強就出版了《現代英語詞匯學》,以后陸續問世的有林福美的《現代英語詞匯》,張韻斐與周錫卿合著的《現代英語詞匯學概論》以及汪蓉培的《英語詞匯學教程》等等。
國外,20世紀70年代之前人們不重視詞匯教學。從40至60年代,結構主義教學法風光一時。20世紀70年代,便有人對他提出挑戰:D.A.威爾金斯,他竭力主張詞匯在語言教學中應占重要地位;此后,F.特沃德爾主張在閱讀中使用猜測策略擴大詞匯量;M.唐利鼓勵學生探究詞匯的內部結構。
三、詞匯教學效果差的原因
從詞匯研究現狀,我們可以看出,詞匯教學并非無法可依。但為什么詞匯一直是學生語言能力發展的最大障礙?筆者研究發現國內外學者對各種詞匯教學方法的長處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但對其弊端則很少提及。這就使得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各種詞匯教學方法的負面影響,詞匯教學中事半功倍的現象也就不足為怪了。
四、幾種詞匯教學策略
(一)通過語義場理論進行詞匯教學
語義場理論是德國學者J.Tries最先提出的。這個理論的核心是探討詞表達的類概念與詞表達的種概念之間的關系。根據這個理論,詞可以在一個共同概念的支配下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語義場。這個共同概念可由上義詞來表示,語義場由下義詞組成。如color一詞表示共同概念,在其支配下,blue、yellow、red、black等詞形成語義場。再如joy、happiness、enjoyment等詞可在語義特征(Pleasurable Emotion)的支配下形成語義場。
Tries的這一理論用在詞匯教學中,就是要求教師在教生詞時把屬于同一個語義場的詞一起呈現在學習者面前。例如,教師在教“yellow”這個單詞時,應把它呈現在由color所構成的語義場中。這樣呈現的單詞可以使學生清楚的明白教師所要教的單詞的意思以及該單詞與其他單詞的關系。可以說,運用語義場理論進行詞匯教學已被教學界普遍接受,它使教師和學生在詞匯教學中受益匪淺。大家可以采取以下兩種策略。
1.教師在教一新詞時,與同一語義場中已學過的詞進行比較,如在教“niece”這個單詞時,教師可與“nephew”進行比較,“niece”,侄女,女孩。“nephew”,侄子,男孩,通過比較,促使學生把這兩個詞區分開來,而且會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記憶。
2.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視覺援助,通過對視覺的刺激加深對單詞的記憶,如在教“colour”這一共同概念支配的單詞時,教師可向學生提供各種顏色的圖片,并反復呈現,使學生把所學的單詞與某種特定的顏色聯系起來,每當想起這個單詞的時候,頭腦中便會出現與之對應的色彩,這樣可以避免學生把表示不同顏色的詞混淆。
(二)用交際教學思想指導詞匯教學
交際法,是英國應用語言學家坎德林和威多森等人在60年代末期創立的一種外語教學法。交際法認為:培養交際能力應該是語言教學的根本目的,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的訓練必須為交際能力服務。
運用交際教學思想教授詞匯我們可以采用以下具體方法:
1.詞匯教學與語言運用相結合
在進行詞匯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該詞匯的不同語言運用場景。例如:The night is so still.“still”在這個句子中是“寂靜”的意思。He is still a child after all.在這里“still”是“仍然,還”的意思。這樣,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詞不離句”。
2.重視詞匯教學的強度
在我們學習單詞的過程中,有的單詞只見一次便可記牢,有的單詞重復幾十遍還是記不住。由此我們可知,一個人學習時的關注和投入十分重要的。一個“高強度”的生詞一次全可記住,而頻度只能形成瞬時記憶。根據這一事實,教師在教詞匯時,要避免呆板、僵硬的灌輸,不能只領著學生有口無心地去重復一個生詞,而要注意教學的生動性。注意通過實物、圖片、手勢、體態、電化等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感知詞匯,注意它的發音和拼寫,觀察它在句子中的使用。
(三)用閱讀法指導詞匯教學
20世紀20年代美國興起了閱讀法(Reading Method),其目的就是通過閱讀來提高學生的詞匯水平。Michael West認為外語學習者詞匯量小是因為:“(1)他們的時間被那些并不能幫助他們提高聽說能力的活動浪費了;(2)他們學習的詞匯對他們并無多大的用處;(3)他們并沒有完全掌握他們學習的詞匯。”
根據這一理論,我們可以運用間接學習(Implilit Learning)教學方法。間接學習指再交際中間接地學習詞匯,其實就是指通過大量的閱讀來學習詞匯,并且提倡利用上下文猜測詞義,并把它作為一項基本的閱讀技能,并且,采用閱讀法,可以:(1)增大詞匯量。大詞匯量對于英語學習十分重要。并且這些詞不但包括高頻詞,還應包括一定量的難詞和低頻詞。(2)實現新舊詞一體化。詞匯語義理論認為詞匯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網絡,通過閱讀可使新學詞匯和已學詞匯有機地連接起來,根據記憶理論,這樣更易于記憶。(3)提高重現率。記憶一個詞的全部內容只能通過多次接觸,許多研究表明一個詞至少要接觸5到6次才能完全掌握。通過閱讀提高詞匯的重現率,達到記憶的目的。
五、結論
從眾多語言學家、語言研究者和教師的研究來看,詞匯教學的總體趨勢是:詞匯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詞匯教學正走向系統化;教師和學生更注重通過運用來學習詞匯;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策略得到關注等。
在國內,一些教師開始運用現代語言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英語詞匯教學與學習的規律,也開始注意學生詞匯的語境、語用、語篇意義,幫助學生在交際中得體地使用詞匯,達到有效交際的目的。但是廣大教師對詞匯教學的重要性的認識還不統一,盡管大多數教師都認識到了詞匯教學的重要性,但只有少部分教師能夠運用科學方法進行詞匯教學。不少教師采用直接法和間接法進行詞匯教學,大多數教師很少提及詞匯的文化差異和語用原則,還有相當一部分教師采取填鴨式的詞匯教學方式,不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練習的機會。這說明十分有必要加強詞匯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促進詞匯教學,從而促進英語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林福清“怎樣培養學生記憶單詞的能力”.《英語教學論文薈萃》.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年.
[2]戴曼純.論第二語言詞匯習得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
[3]沈敏瑜.詞匯法——一種新的教學路子[J].外語界,1999.
(作者單位:山東聊城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