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就業是高校價值鏈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這一環節沒有得到重視和有效建設,相對薄弱,這是導致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難以解決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加強就業環節建設,構建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就業的高校價值鏈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的重要路徑。
[關鍵詞]價值鏈理論 大學生就業 就業環節建設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式日趨嚴峻,并造成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民眾廣泛關注的熱點。政府、社會各界、高校等各個方面都積極采取各種措施,推動大學生就業,使問題得到了一定的緩解,但并沒有使這一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什么原因造成大學生就業難?各種說法紛紜、莫衷一是,如高校擴招過快、高校教育體制和社會用人需求的矛盾、大學生的擇業就業觀的偏差等等。各種說法都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解決提出了有意義的思路。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大學生是由高校負責教育培養的,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我們應該更多地從高校內部人才培養的體系中去尋求解決路徑。本文即是以價值鏈理論為依據,從高校價值鏈的角度審視大學生就業問題,以供探討。
一、價值鏈理論對高校的啟示
價值鏈理論是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邁克爾#8226;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認為,“每一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發送和輔助其產品的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體。所有這些活動可以用一個價值鏈來表明”。企業的價值創造是由一系列活動構成的,這些活動可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兩類,基本活動包括內部后勤、生產作業、外部后勤、市場和銷售、服務等;而輔助活動則包括采購、技術開發、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基礎設施等。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關聯的生產經營活動,構成了一個創造價值的動態過程,即價值鏈。
價值鏈理論有兩個核心思想:
(一)價值鏈上的每一項價值活動都會對企業最終能夠實現多大的價值造成影響。因此,企業與企業的競爭,不只是某個環節的競爭,而是整個價值鏈的競爭,即整個價值鏈的綜合競爭力決定企業的競爭力。用波特的話來說:“消費者心目中的價值由一連串企業內部物質與技術上的具體活動與利潤所構成,當你和其他企業競爭時,其實是內部多項活動在進行競爭,而不是某一項活動的競爭。”
(二)價值鏈的各個環節是互相關聯,相互影響的,一個環節的運行質量直接影響到其它環節,并會對整個價值鏈造成決定性影響。因此,企業價值鏈不僅要完整,而且各個環節必須協調平衡,不能厚此薄彼。
價值鏈理論作為管理學中經典的理論框架與分析手段,同樣適用于高等院校這樣的組織。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是我國高校的重要職能之一。從某種角度而言,高校也是一個生產組織,學生就是高校的產品,高校和企業一樣存在著業供、產、銷的不同而又相互關聯的環節,如“供”方面即招生工作,“產”方面即教學管理工作,“銷”方面即學生就業工作,因此,在人才培養方面,高校也像企業一樣存在著一條價值鏈。因此,波特的價值鏈體系分析完全可以用于高等學校的發展戰略分析。
根據價值鏈理論,有效的高校價值鏈應該符合以下條件:
首先,高校價值鏈必須是一個完整的、可循環的。各個環節都應該具備,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都將影響到整個價值鏈的有效運作。對于企業,如果價值鏈某一環節出現問題而不能有效解決,必然會破產倒閉,被市場淘汰。對于高校,就無法實現為社會提供合格人才的目標,就應該被掛牌責令整改或停止辦學。
其次,高校價值鏈各個環節應該協調平衡,任何一個環節被削弱,都會影響到其他環節的運作。雖然在不同時期,以及不同高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某一環節在整個價值鏈中的地位和作用給予加強,但并不能因此而輕視其他環節。
二、高校價值鏈中存在著就業環節的相對薄弱的問題
根據波特的企業價值鏈模型,我們也可以構建目前我國高校人才培養的價值鏈體系模型(見圖1)

根據目前我國高校人才培養的價值鏈體系模型,我們可以看到,高等學校人才的培養價值鏈主要由以下三個環節構成,即招生環節、育人環節和就業環節。在招生環節,高校主要通過組織開展招生工作,并按照一定標準錄取學生,確保招生數量和生源質量,是育人環節的前提和基礎;在育人環節,高校則根據教學目標,對學生實施專業教育和綜合素質教育,將其塑造成符合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這一環節對學生就業產生直接影響;在就業環節,高校則通過一定舉措,將學生推向社會,滿足社會的人力資源需求。
從表面上看,我國高校價值鏈三個主要環節的功能不同而又相互關聯和影響,構成一個完整、有效循環的價值鏈。而實際上,三個環節的建設和發展并不協調和平衡,就業環節在高校價值鏈中最薄弱。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沒有形成完善的、運作成熟的大學生就業促進和管理部門。目前各個高校成立的“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不僅在高校各個職能部門中沒有得到突出,而且其工作機制、人員配備等都顯得過于薄弱,在促進大學生就業過程中作用有限。
2.缺乏一套具有時代特征,符合社會要求的“就業管理”理論和思想。任何工作的有效開展都需要一定的理論思想做指導,而目前,各個高校在學生就業工作宏觀上有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政策作為指導,但在微觀實施執行上仍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缺乏系統、科學的就業管理。
3.沒有長期的大學生就業工作戰略規劃和有效的推進策略。在各個高校的發展規劃中,更多的側重基建、科研、教師隊伍建設、擴招等方面,往往會忽略就業問題。
4.沒有建立系統的、完整的大學生就業的促進機制,如擇業就業培訓、職業規劃、用人市場調研、畢業生就業跟蹤及反饋、用人企業數據庫等方面。
造成高校就業環節相對薄弱的原因主要在于:由于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對大學生就業實行“包分配”政策,導致我國對于高校職能的定位相對狹隘,在學生就業方面形成“政府主導、高校輔助”的狀況。
一直以來,國家對高校職能的定位是人才培養、科研和社會服務。而在人才培養方面僅僅局限于教書育人,把就業環節中本來應該由高校承擔的一些職責切割給了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而高校基本上只是負責畢業生派遣這樣簡單的工作,以至于形成了這樣一種觀念,大學生就業是政府教育管理部門、用人單位和社會的事,大學只要培養出合格人才就算完成任務。雖然,近年來由于大學生就業問題凸現,使得高校對學生就業工作給予了一定重視,但基本上仍是按照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政策進行,積極性和主動性仍不夠。
三、優化整合高校價值鏈,加強就業環節建設,促進大學生生就業
構建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就業的高校價值鏈,加強就業環節建設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的重要路徑,應該引起各高校的重視。
(一)優化整合高校價值鏈,構建起招生、育人、就業各個環節協調平衡、良性循環的價值鏈體系。如可以從大學生高考填志愿的環節就開始考慮就業問題,高校提供給高考生填志愿時參考的大部分專業,必須以市場預測為依據而設置。另外,一些專家提出,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則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常年工作,該機構應享有參與辦學決策的“特權”,甚至可以“指揮”校長的建議也有利于改變高校就業環節建設的薄弱問題,實現整個價值鏈的均衡發展。
(二)加強就業環節建設,尤其建立相對獨立的大學生就業工作指導服務部門,完善其職能,提高其地位,強化其作用。目前,各個高校都設有“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但其建設不足,發揮的作用有限。各高校應該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的建設,如在中心建立人力資源市場“數據庫”、就業心理輔導中心。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應常年與用人單位保持密切聯絡,經常會根據媒體的一則報道或廣告登門拜訪企業、建立聯系。
(三)加強“就業管理”理論和思想建設。在高校教育管理過程中,就業是一個非常重要內容和課題,需要高校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探索出一套完整、科學的“就業管理”理論,來指導高校就業工作。
(四)加強高校就業輔導教師隊伍建設,開設職業生涯設計規劃等課程、提高高校就業輔導的專業水準。改變現在高校就業輔導就是上上課、講講形勢;或開大會,作思想動員;就業輔導教師由班主任或年級輔導員的兼任的狀況。在一方面國外的一些高校就值得借鑒,如在英國的大學里作就業輔導的老師大多都擁有心理學等專業的博士學位,因此對于畢業生的輔導除了擇業外,還包括了個性分析、職業生涯設計等更重大的內涵,預約談話的畢業生終日不斷。
(五)從育人環節入手,重視大學生社會實踐,使大學生在學習的同時也為將來的就業做好充分準備。如學校可以與政府機關和企業建立密切聯系,盡可能多地為大學生安排實習機會。對于即將畢業的大學四年級學生,高校可以安排較長的實習時間。這方面法國的經驗值得借鑒,法國高校對大學生的時間安排較為靈活,法國有一種“帶薪大學生”,他們只要按照課程要求拿足學分,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就可以兼職。這類大學生畢業后更容易找到工作。在法國沒打過工或沒實習過的二年級以上的在校大學生很少。而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缺乏工作經驗往往是其找工作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參考文獻:
[1]杜義飛,李仕明.《產業價值鏈:價值戰略的創新形式》[J].《科學學研究》,2004年第5期.
[2]李平.《產業價值鏈模塊化重構的價值決定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6年第9期.
[3]曹殊.《新世紀初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J].《中國人才》,2002年第5期.
[4]王軍.國外大學生就業促進手段對我國的啟示[J].《黑河學刊》,2005年3期.
(作者單位:廣西玉林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