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公益性、思想性、趣味性、科學性為指導思想,以少年兒童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以整個社會為大課堂,以實踐體驗為特征的各類少年兒童校外教育活動,是青少年宮等未成年人活動場所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載體和教育模式。
[關鍵詞]公益性 時代性 興趣性 社會性
少年兒童校外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的重要領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廣闊天地。
以公益性、思想性、趣味性、科學性為指導思想,以少年兒童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以整個社會為大課堂,以實踐體驗為特征的各類少年兒童校外教育活動,是青少年宮等未成年人活動場所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載體和教育模式。
一、校外教育活動的公共服務要突出公益性
教育是以培養人為宗旨的崇高的社會公益事業,這是教育的本質屬性和基本定位。我國教育的公益性在《憲法》和有關的教育法規中有明確的規定,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公共性,即公共受益原則。第二,公平性,即在教育的實施過程中盡可能體現公平。第三,非營利性,即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其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質,教育機構不能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作為我國教育事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少年兒童校外教育,其基本任務,就是要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努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發揮獨特的功能和作用,把少年兒童培養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強調指出:“由各級政府投資建設的專門為未成年人提供公共服務的青少年宮、少年宮、青少年學生活動中心、兒童活動中心、科技館等場所,是公益性事業單位。要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切實把公益性原則落到實處。”
筆者以為,青少年宮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的公共服務突出公益性,在服務對象上,必須堅持面向廣大的未成年人,服務廣大未成年人,使他們能夠充分享有校外活動場所提供的優質公共服務。在活動內容上,必須根據少年兒童的身心特點和成長需求,堅持以普及性活動為主,力求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活動形式生動活潑,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其中,以滿足未成年人多種多樣的興趣愛好。在活動安排上,必須根據場所自身的類型和規模,充分拓展其各項教育服務功能,主動地與學校做好聯系銜接工作,積極促進校外活動與學校教育的有效銜接,使中央要求的“學生平均每周有半天時間參加校外活動,實現校外活動的經常化和制度化”目標逐步落到實處。在開放時間上,必須堅持常年開放,節假日適當延長開放的時間,提高場所的利用率。在管理服務上,不得開展以贏利為目的的經營性創收。要積極爭取政府和社會的廣泛支持,創造必要條件,對集體組織的普及性教育實踐活動和文體活動實行免費;對確需集中食宿和使用消耗品的集體活動以及特專長培訓項目,可在物價部門核定的原則指導下,酌收成本費用。
武漢市青少年宮以中央精神為指針,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開展了一系列惠及廣大未成年人的公益活動。2006年暑假和秋季,該宮以小時候“我的暑期我快樂”、小時候“百場兒童劇進校園”為主題,策劃組織優秀兒童劇目下社區到學校,免費公演兩百多場;還舉辦了多場(次)廣場周末少兒文藝晚會、音樂欣賞會、健康科普教育展覽、視力保護咨詢普查、流動圖書車、名師講壇、紅色之旅夏令營、命題征文、比賽交流等活動,使全市近百萬未成年人廣泛受益,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
此外,武漢市青少年宮還根椐場所特點和自身優勢,拓展舉辦了科普制作、心理咨詢、早期教育、少先隊活動、青年就業等多種類別的公益性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動,并在武漢率先開展了由宮出資金出場地,青少年免費參加的晨(晚)練活動,還拆除了臨街商業門點3635m2,使得場所的公益性質日漸凸顯。
二、校外教育活動的課程體系要突出時代性
知識經濟時代所需要的人才,是一種既掌握最新知識,又具有創新能力,且綜合素質很高的人才。這種新型人才的教育培養必然要靠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來完成,而構成這一全新教育模式的任務,也同樣是我們校外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
所謂素質教育,指的是“按照社會發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規律,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以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形成學生健康個性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動”。素質教育的特征與核心是采取寓教于樂的活動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為體現素質教育的性質、原則和特點,校外教育活動的課程體系應根據鄧小平同志“關于教育的三個面向”、江澤民同志“關于教育的談話”和胡錦濤同志視察北京市少年宮重要講活的精神,按照“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中國教育學會少年兒童校外教育專業委員會三屆一次會議的要求,從以下四個方面予以構建:1.對所學習的領域和接觸的事物應采取的正確態度;2.在學習過程中應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的程度;3.在學習過程中應掌握的方法和應具備的能力;4.在學習過程中應養成的行為和習慣。四個方面以正確的態度為核心,以知識技能的程度和方法能力為基礎,以行為習慣為外在標志,形成一個綜合性的總體目標。這四個方面內容的確立將滿足以下條件:相同興趣的少年兒童群體為教育教學的對象;具有專業特點但又不是專業學校,應面向有學習愿意的全體學生;具體內容便于少年兒童接受,不過早地傳授枯燥的知識體系的內容;生動活潑地滲透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和世界優秀文化;潛移默化、言傳身教地滲透某項專業對進行此專業活動的少年兒童的人格、品位要求。
校外教育活動這一新的課程體系的建設,將把少年兒童作為主人,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將把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教育、相同興趣和少年兒童群體的互動作用作為基本途徑;將把室內和室外、校外教育機構和一切社會資源作為課堂,突出時代性,以達到促進少年兒童全面和終身發展的目的。
三、校外教育活動的實施過程要突出興趣性
關注少年兒童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索,關注他們的興趣愛好和性情陶冶,為他們的個性發展創造空間,使教育性與趣味性和諧統一,這是校外教育活動的重要特點。
美國著名教育家、哲學家、心理學家杜威認為:兒童的興趣,主要來自他們的本能和經驗。兒童的本能主要有四個方面:社交的本能、制造的本能、表現的本能和藝術的本能。由這四種本能產生四種相應的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在動力,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興趣可以引導兒童少年積極參與活動,勤于動手動腦;興趣可以豐富兒童少年思維想象力、創造力;興趣可以加速兒童少年整體素質的提高。
我們在日常開展的校外教育活動的實施過程中,經常通過各種形式和有效的措施,激發少年兒童參加校外教育活動的興趣。例如:宮內開辟了多處宣傳陣地,向少年兒童立體、全面地介紹豐富多彩的校外教育活動項目;文藝各興趣培訓班經常利用節假日和公共課的機會,公開展示學員的訓練成果;小記者團每學期組織社會考察實踐活動,擴大學員的視野;美術班學員抓住夏令營活動的機會,從祖國的大好河山中尋找創作的源泉;體育學員在各類賽事活動中積累比賽經驗;藝術團學員通過國內外各類重要演出活動的實踐,豐富和完善自我……
校外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目標要求我們必須創造條件來滿足少年兒童追求興趣、探索秘密、表現自己、充當主體的欲望和要求,使他們在參與校外教育活動中,在興奮和“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學會技能、懂得做人、快樂進步。從興趣發展到樂趣,再從樂趣發展到志趣。原我宮合唱團學員,曾榮獲全國電視主持人大賽金獎和中央電視臺兩屆“十佳主持人”的撒貝寧,就是一個成功的范例。
四、校外教育活動的運作方式要突出社會性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校外教育是開放式的社會教育,它必須以社會為依托,緊緊依靠社會,廣泛協同社會各界力量,把社會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整合為自己的管理力量、教育內容、教育師資、教育形式、教育手段和資金渠道。
實施專家戰略、提高自身形象。校外教育活動專業性較強,要樹立專業形象,塑造校外教育品牌,要為少年兒童提供優質的校外教育,必須借助外力聘請一批社會名人專家,提高教育活動質量,擴大社會影響,滿足社會需求。多年來,筆者所在單位聘請了武漢地區的朱全維、張家昭、黃懷朗、董宏猷、黃祥清、黃德琳、鐘經鑫、毛艷玲、朱士文、吳立果等一批社會威望高、專業能力強、理論知識淵博的名家執教。還不定期地邀請了朱伯儒、陶宏開、周運清等一大批各行業的名家開展講座活動。我們還聘請了莊則棟、嚴良堃、王昆、馬季、秋里、劉維維、李寧、馬曉春等一批全國(國際)著名專家擔任本宮藝術(體育)高級顧問。這些措施,把武漢市青少年宮的社會影響和教育活動質量大大予以提升。
爭取政府支持,形成育人合力。少年兒童校外教育是一項在黨和政府領導下,社會方方面面齊抓共管的事業。目前,青少年宮開展校外教育活動,普遍存在師資不足,場地設施簡陋,缺乏號召力和資金缺乏等多種困難。近些年來,在團市委的領導下,武漢市青少年宮憑借中央精神的強勁東風,搶抓機遇,采取多項行之有效的措施,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的關心與支持。由于武漢市領導的高度重視,我們不僅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得到了兩億多元資金的投入,使全宮舊貌變新顏;管理運行經費和開展公益性活動的經費也同時得到市政府強有力的支持。武漢市素有重視青少年教育的傳統,是全國較早整合社會教育資源的城市,1980年,黨中央曾專門下文給予充分肯定。2006年,武漢市組建成立了統籌協調全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動的“武漢未成年人社會教育活動指導中心”和“武漢小時候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指導中心由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全市10個相關直屬機構組成,工作機構設在武漢市青少年宮。在“政府主導、公司操作、市場營運、普惠少兒”的理念和原則指導下,一個創新、朝氣、協調、高效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動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宣告成立,使得武漢市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動朝著社會公益性的方向邁上堅實的一步,也為武漢市青少年宮開展公益性校外教育活動搭建了更廣闊的舞臺。
綜上所述,堅持公益性、時代性、興趣性和社會性,是新時期校外教育活動持續協調發展的必然;是青少年宮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實施素質教育,全面發展事業的必然;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
參考文獻:
[1]《現代校外教育論》.中國教育學會少年兒童校外教育研究會編.
[2]《校外教育學》.中國兒童中心編.
[3]謝冶范著.《現代教育觀念視野下的校外教育》.
[4]季萍著.《杜威的“活動課程”》.
(作者系湖北武漢市青少年宮副主任、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