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學英語學習中學生自主學習和任務驅動型學習并不是各自獨立存在的,他們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因此在任務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關鍵詞]大學英語學習 自主學習 任務驅動型學習
許多研究表明,要想提高學習效率,學習者必須具有主動的學習態度和對學習的責任感。因此,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態度和自主學習能力。關于自主學習應包括以下含義:自主學習是一種獨立的、進行批評性思考、做出決定并能實施獨立行為的能力(Little D,1991);自主學習是學習者管理自己學習的能力,其中包括確立學習目標、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等(Holec ,1985);自主學習是學習者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應承擔的責任的認識和接受,以及監控和管理自己學習的能力(huttenen ,1986);自主學習指學習者對學習內容和過程的心理反應,對學習過程做出決策的權利。
自主學習是教育機構(學校)提供多種學習媒體,由學習者自主選擇適合其本人的教育資源以獲取知識。自主學習有賴于教、學雙方的良性互動,需要教師經常組織、啟發、點撥、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只有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逐步培養起來。所謂“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自主學習”是指較少依賴別人的幫助而自己可以進行有效的學習。它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但自主學習并不是說放任自流,這里所說的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學條件下的學生的高品質的學習。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就帶給學生另外一種學習方法即任務驅動型學習。
任務驅動型學習是雙邊或多邊的交互式活動。在活動中所學語言是交際工具,學生能夠感到知識和技能在交際活動中的相互作用和價值,因而會加強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任務驅動型學習有較明確的目的,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容易看到成就、體驗成功,有利于激勵學習的積極性;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到自我的不足,有助于激發自我完善的欲望,啟動不斷學習的內驅力;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承擔著一定的責任,因此在任務活動中進行技能教學,有利于培養責任心;責任心是完善技能的內在驅動力。
在任務型學習中,有較多的人際交往,有較多的機會思考、決策、應變,因此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性格、情感,發展運用交際策略的能力;每個學生都扮演著一個角色,需要全身心投入。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利于語感的生成,有利于自然熟練地運用語言技能;在任務型學習中,不可能單純使用一種技能或一項語法知識,因此有助于綜合語言能力的發展;學生在任務型學習中所獲得的實踐經驗有利于較順利地向真實交際過渡;采用任務型學習的方式可以改變目前教學中仍然存在著的知識傳授比重較大,語言實踐不足甚至單純講授語言知識的現狀,有利于語言的實際運用。
英語任務型教學強調了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注重發展學生的學習策略,促進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出其優越性。
因此在大學英語學習中學生自主學習和任務驅動型學習并不是各自獨立存在的,他們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美國人文主義心理學家卡爾#8226;羅杰斯認為,若要使人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活動必須讓學生面臨對他們個人有意義的有關問題。所謂課堂問題教學,就是以問題為載體,貫穿課堂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設問和釋問的過程中,新舊知識融合重組和內化,獲得比超前學習更積極、更深層次的體驗。對教師而言,就是要發現那些對學生來說是關鍵性的、共性的問題,以問導學,以問促學,多方位、多層次設問,使學生學得全而深,而不是將課本的知識再從頭至尾認真講解一遍。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情感和理智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去。
所以作為教授英語的教師來說應該更新觀念,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及正確處理能力培養和考試成績的關系等。教學過程是生生交往、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給學生多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由被動變主動使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總之,在任務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學生的自主學習才會持久。
參考文獻:
[1]錢勇.對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探索.
[2]孫小峰.“任務型”教學模式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甘肅科技縱橫,2007,(1):179.
[3]萬小平.構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
[4]張丹.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策略與實踐.
(作者單位:新疆石河子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