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課堂中學生存在各種不良的問題和行為,這些行為會妨礙教學或者學習,正確認識和恰當處理問題行為是搞好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和關鍵因素。本文針對問題行為的表現及原因,規避不良行為的建議和措施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問題行為 心理原因 規避措施 啟示
所謂課堂中的問題行為指的是學生不能遵守公認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標準,不能正常與人交往和參與學習的行為。也就是說,凡是那些直接指向環境和他人的不良行為,直接妨礙教學和學習過程的行為,以及一些適應不良行為都可以看作是問題行為。這些行為會妨礙教學或者學習,而且某些問題行為帶有普遍性,因此,正確認識和恰當處理問題行為是搞好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和關鍵因素。
一、幾種常見的課堂問題行為
1.注意力不集中。一節課40分鐘,有些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學習的時間少于10分鐘,然后就開始胡思亂想、心不在焉,由于對所學的知識沒有了興趣,有的開始看課外書,有的開始打瞌睡,有的照鏡子,有的干脆左顧右盼,有的寫日記等等。這些行為雖然是個人行為,不會影響到其他的同學,但明顯會影響到教師授課的質量和情緒。
2.擾亂課堂。由于無聊,有的學生開始傳遞紙條,有的低聲說笑,有的嗑瓜子,有的下棋,嚴重的有些甚至開始打鬧。這些行為很明顯已經對課堂紀律造成了破壞,不僅會影響到教師的情緒,還會對其他學生造成嚴重的影響。如果處理不當甚至還會使問題學生產生敵對情緒。
3.情緒焦躁。有的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對學習的過分專注,總是一副全神貫注的樣子,眼睛時刻盯著老師或黑板,生怕漏掉老師點滴話語,從而不能形成有效學習和難以與他人合作,表情痛苦。
二、常見問題行為的心理原因分析
學生之所以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行為,總結起來有如下幾種原因。
1.對學習了無興趣。有的學生可能是因為家庭問題干擾,如父母離異單親家庭,或父母兄妹關系不好經常吵鬧,或是因為家庭經濟狀況不好,或父母與子女缺乏溝通對子女的行為不聞不問漠不關心,或父母在外做事業無暇顧及孩子而使孩子有嚴重的孤獨感等,這些狀況或多或少都會對學生心靈形成傷害。
2.孤獨感。一些學生不善于與他人交往,無法與父母、老師、同學和朋友溝通,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關心自己的人,因此也沒有值得關心的事情。
3.師生關系的不和諧。一些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沒有足夠的關心,或者一些教師的專業素養不夠,對一些后進生沒有給予足夠的關心和愛護,歧視、打擊和嘲諷都會對這些學生造成傷害或者使其自尊心受損。
4.自我實現的欲望太強。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的預期結果期望值太高,過分追求成功,故而導致在課堂學習中害怕失敗,當遭遇到學習上的某些障礙時容易產生焦慮和緊張。
5.性格差異。一些學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使其在人際關系中處于弱勢地位,多疑而敏感,不愿袒露自己的內心世界;而另一些學生則性格外向,多動但缺乏耐性,容易在課堂上產生影響他人的舉動和行為。
三、規避不良行為,構建和諧的課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幾點措施和建議
1.教師要改變刻板的權威式教學。教師在學生面前如果是權威的化身,容易使學生產生焦慮和挫折感。
2.要改變滿堂灌的“一言堂”授課方式。課堂教學是雙向行為,不但要有教師的教,更要有學生的學,所謂教學相長,教師要善于和及時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創建民主平等的課堂環境和氣氛,引導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學會賞識和發現學生。不要只看到學優生,要更多兼顧學困生,因為學習優秀的學生已經懂得和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和樂趣,但后進生卻很少體驗到成功,教師要從學法上對他們進行指導,當他們取得進步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和獎勵,給學生以希望,使他們脆弱的自尊心得到尊重,使他們點滴的自信心得以重新樹立。
4.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作用是毋庸質疑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能讓學生有安全感,而且能釋放學生的焦慮和緊張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多數情況下,學生都是首先喜歡某個老師,然后才對某門學科感興趣,才會將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用于學習該學科。所以教師要跟學生交朋友,最重要的一點在于要多與學生作心理上的交流,要成為學生心理傾訴的對象。
5.引導學生多合作。課堂教學中,競爭是必須的,但過多的競爭會使個體容易遭受挫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既要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更要讓學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因為只有在群體的合作中學生才能有安全感,才能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6.正確運用獎勵與懲罰。一味的表揚或批評其實都是不可取的,表揚能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但濫用贊揚會使學生產生自滿而不思進取;不是什么事情都值得表揚,當某些問題行為對課堂和他人造成危害時,適度和適當的批評更能促使學生在品格和人格上的成熟。
四、幾點認識和啟示
1.愛是師德最好的體現。不懂得愛學生的教師不是好教師,沒有愛的教師在師德上是不合格的,當不良問題出現時,只有愛是最好的化解良方。
2.寬容和理解是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現代教育注重師生關系的平等與民主,而平等與民主的基礎就是師生相互的寬容和理解。
3.不怕出問題,最怕不會處理問題。學生是成長和發展中的人,而學生心理發展具有不均衡性,其智力和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長期性。所以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問題行為是正常的和必然的,教師的職責在于正視學生的問題行為并找到正確的解決辦法,幫助學生度過心理危險期,幫助學生實現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廣西河池市南丹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