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誠信是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當前高校大學生誠信缺失既有大學生自身因素,也有社會環境、教育、制度等外部因素。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要完善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關鍵是要建立一套大學生的誠信教育、約束、監督、評價機制,從大學生的養成教育入手,鑄造大學生的誠信品質。本文著重總結鄭州大學旅游管理學院的誠信教育機制的建立情況及經驗。
[關鍵詞]大學生 誠信教育 教育機制建立
旅游管理學院從05學年在新生中開始探索建立大學生誠信機制,試圖建立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教育機制、約束機制、評價機制,在05級新生畢業時試發信用等級證書,中國青年報頭版予以報道,幾十家媒體和幾百家網站給與報道和轉載,中央電視臺12頻道制作了專題片,河南電視臺、鄭州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采訪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有很多人給熱情的鼓勵和支持,也有人從不同角度質疑并提出了理性的批評建議。本文將結合我們的思考全面說明旅游管理學院學生誠信機制的建立情況。
一、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性及緊迫性
1.加強誠信教育是大學生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重要途徑。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自古就有誠信的優良傳統。《禮記》中就曾經記載:“誠者,天之道也;誠者,人之道也?!闭\信作為一種重要的道德品質,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美德。傳統美德教育一直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把誠信教育作為傳統美德教育的突破口,有助于形成一種輻射效應,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2.加強誠信教育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市場經濟既是一種法制經濟,也是一種信用經濟。我國的市場經濟正處在不斷的成熟和完善的過程,客觀上要求社會有一個相對完善的信用體系及公民較高的信用道德水準與之相適應,來保證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主力軍,加強誠信教育提高大學生誠信素質,對整個社會的道德建設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進而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
3.加強誠信教育是塑造大學生健全人格,培養合格人才的客觀需要。社會要求高校所培養出的人才應該是德才兼備。塑造大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的重要目標。加強誠信教育,通過建立良好的教育、約束、評價、監督機制,幫助學生養成一種誠信習慣并最終上升為大學生的人格和信念的追求,對于提升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加強誠信教育也是現實的迫切需要。目前,大學生的誠信問題,既是一個突出問題又不是一個突出問題。所謂不是一個突出問題,是說絕大部分大學生還是能夠認識到誠信對于社會和個人的重要意義,并努力在生活中身體力行。所謂又是一個突出問題是指在少部分學生身上存在著嚴重的誠信缺失,甚至是“誠信危機”。如果不能認清這種缺失的危害并采取必要措施,勢必危及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無論從高校自身的建設或者社會的發展來看,在高校大學生中強化誠信意識,開展誠信教育,都迫在眉睫。
二、大學生誠信缺失的表現及原因
(一)大學生誠信缺失表現
目前,高校在誠信教育方面與大了很大的困境,少部分學生身上存在著嚴重的誠信缺失,表現在很多方面,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1.學習誠信缺失。學習誠信缺失主要表現學習不努力,抄襲作業、考試作弊、做假數據,抄襲、剽竊論文等。有些同學在圖書館、閱覽室給書記、雜志“開天窗”,偷竊資料。
2.生活誠信缺失。生活中的誠信缺失主要表現在行不守時、言不守諾、說謊話、乘交通工具逃票,不遵守交通規則,闖紅燈、弄虛作假騙取榮譽等。有些學生根本不把約會時間當回事,甚至上課、開會、聽報告都會遲到,絲毫沒有時間觀念。這些可能都不是多大的事情,但卻反映著一個人的品質,都是誠信缺失的表現。
3.經濟誠信缺失。經濟誠信缺失主要表現在,惡意拖欠學費住宿費、惡意拖欠借款、惡意拖欠國家助學貸款、采用欺騙手段、弄虛作假開假證明、假材料騙取助學金等等。據報道,工商銀行北京分行從1999年9月開始向各高校發放貧困生助學貸款1.8億元,從2001年12月20日開始有1250名畢業的學生進入還款期,但迄今仍有10%未還錢,這個比例遠遠高于社會平均比例的5%。如果任其發展,勢必大大損害大學生的信譽。
4.就業誠信缺失。就業誠信缺失,主要表現在有些學生求職書造假,編造榮譽甚至偽造榮譽證書,騙取用人單位的信任。一些學生認為,“求職書不造假,簡直一大傻”,編造在校學習的任職情況,虛假包裝自己。另一方面,隨意撕毀和用人單位的合同,不把簽約當回事。2005年 7月,據網上一項用人單位的不完全統計顯示,畢業生畢業后 3年內跳槽率達到 70%。某公司經理郭先生介紹,該公司2004年招了 15名大學生,現在只剩下 2人。大學生跳槽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是誠信意識不強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二)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
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會的客觀原因,也有大學生自己的主觀原因;既有教育體制的原因,也有家庭教育的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基礎教育體制的原因。誠信和其他道德品質一樣,需要從小進行教育,從日常行為規范抓起,逐步養成一種習慣,最終固化成自己的人格信念。但是目前的基礎教育體制在根本上還是一種應試教育體制,由于升學的強大壓力,使得學校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抓學生的道德養成教育。基礎教育階段是學生道德養成的黃金階段,這個階段的缺失或者不重視是造成大學生誠信缺失的根本原因。
2.社會環境的原因。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環境,道德品質的培養也一樣離不開社會環境的熏陶。我國目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處于發育階段,在法制尚不健全的情況下,極容易出現一種道德失范狀態。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等不誠信現象使人容易得出老實人吃虧的結論,這些都對學生的誠信品質的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3.家庭環境的原因。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是孩子的又一所學校,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和根本的。但是,我們的一些家庭教育并不十分注意家長的言傳身教,自己不講誠信,甚至有些家長還信奉“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老實人易吃虧”等格言古訓,對孩子進行的這方面的教育,這種環境是不可能培養出學生的誠信品質的。
4.大學生自身的原因。這是大學生出現誠信缺失的主觀因素。一些大學生還沒有充分認識到誠信對于大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誠信對于社會發展的重作用,從而缺少誠信意識。有些大學生是由于沒有把誠信固化成自己的人格信念,還有些大學生看到別人不誠信而擔心自己吃虧等等??傊?,大學生自身的原因比較多,但一個根本的原因是道德品質不堅定。
5.大學德育工作的原因。目前大學的德育工作存在著不少的缺陷,特別是誠信教育方面,有教條化和空洞化的傾向,誠信教育手段單一,說教成分較多,缺乏創新性,缺乏行為養成,導致教育效果不好。沒有形成一套較為健全的教育、約束、評價、監督機制,沒有形成從學生日常行為進行養成教育,進而達到追求誠信人格化的機制。
三、游管理學院構建大學生誠信教育機制的探索
旅游管理學院自2005級新生開始,以建立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教育、約束、評價、監督機制為目的,進行了探索,初步取得了一些經驗,雖然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但初步勾畫出了一種教育機制輪廓,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1.構建誠信教育機制的整體構想和出發點
誠信屬于道德范疇,是人的道德品質的一部分。人的道德品質的好壞,不能只看他是怎么說的,更主要的是要看他是怎么做的。換句話說,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的好壞,關鍵是看他在生活中的實踐行為的品質指向。但是,觀察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的好壞,并不是一兩件事或者這一兩個行為就能給予結論的,也就是說,是要長期的觀察他的行為積累而來的。一個人是不是誠信,大抵也是如此。只有通過長期對一個人的行為進行觀察,才能大致對一個人的信用狀況作出判斷。正是如此,判斷一個學生的信用狀況也應當這樣。首先,要觀察他的行為。其次,要長期觀察他的行為。第三要從各個方面觀察他的行為。
基于這種認識,旅游管理學院認為,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必須從大學生的日常行為的養成教育入手,就是要構建大學生不誠信的行為標準,并以此標準對學生進行約束。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還處于形成階段,道德品質還沒有完全確立,可塑性還很強。通過行為約束、習慣養成是完全有可能形成良好的誠信品質的。
對大學生的誠信評價必須通過觀察他們的行為入手,用四年的時間觀察他們的行為,從同學的角度而不是單單靠輔導員多方面觀察,是有可能做出較為正確的評估的。
依據這樣的一個思路,旅游管理學院設立了一套以觀察學生行為、約束學生行為、監督學生行為、評估學生信用的誠信教育機制。
2.建立一級觀察點。所謂一級觀察點,是指學院所設立的對大學生在重大事情、重要行為上的誠信價值取向的觀察點。這些觀察點可以直接反映大學生的誠信狀況,進而反映學生的誠信品質,是最終對學生進行信用評估的重要依據。我們共確立了六個方面的一級觀察點,如努力學習,不投機取巧,不在考試中舞弊;不惡意拖欠學費、住宿費等費用;不惡意拖欠借款、貸款;不抄襲論文、不剽竊他人成果;不編造虛假信息,不提供虛假求職書;重諾踐約,不隨意撕毀和用人單位簽訂的合約等。在2005級新生一入校即向學生公布,并請學生自愿簽訂承諾書。為了保證這種觀察的連續性,我們建立了新生信用檔案,專門記錄學生在這些重大事情上的失信情況。一級觀察點主要通過學生信用檔案反映,由輔導員按照一定的程序監督、記錄,并由輔導員保管。
3.建立二級觀察點。很明顯,單靠一級觀察點觀察和評價學生的誠信狀況是遠遠不夠的,為此,我們又設立了二級觀察點。我們通過對學生進行調查,確立了12個二級觀察點,比如說謊、不守時、不守諾、乘坐交通工具逃票、闖紅燈、借圖書館的書籍不按時歸還、偷撕圖書館的圖書、抄襲作業、提供虛假證明材料、調查材料作假等等。二級觀察點在學生入校時即向學生公布,主要由學生掌握,并由學生互相監督。在學生畢業離校時,由學生根據這些標準進行互評。設立二級觀察點不僅僅是為了彌補一級觀察點的不足,更主要的是想通過二級觀察點的設立,約束大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幫助他們養成誠信的良好習慣,并最終固化成為大學生的道德品質。
4.信用度模型及其分析。建立學生信用度模型主要是為了擴大評價的參與面,使學生的互評盡可能的科學和公正。在學生的互評的過程中,如果人數過少,極易產生不公平的現象。保持在一個班的規模(40人左右)比較合適,符合多維度觀察的原則。為了更好的說明一個人的信用狀況,我們引進了信用強度的說明。一個人的誠信可以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日常行為的誠信,即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日常行為方面的處事方式;其次是行為習慣方面的誠信,是一個人的誠信的行為定勢,就是經常所表現出來的在日常行為上的一種習慣性的誠信;最后,人格和信念方面的誠信。應該說,第一個層次是第二個層次的基礎,而第二個層次又是第三個層次的基礎。就是說,只有通過第一層次的努力,才能達到第二層次,也只有通過前兩個層次的努力,才能最終達到第三個層次。第三個層次應該是學生所追求的,但第三層次又必須從第一層次開始努力。這里,應該說,第一層次的一些小的行為上的偶爾的不誠信并不能就說明一個學生的信念和人格的不誠信,所以,我們考察一個學生的信用狀況時,必須從多方面長期的積累來考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設計了學生信用強度模型來分析學生的信用度。整個模型采用一個數軸來表示,右邊的正數表示信用度趨強,而左邊則表示信用度趨弱,毫無疑問,信用度越強,越講信用;信用度越弱,越不講信用。
為此我們設立了學生信用強度模型,如下圖:

如果一個同學的信用度60%集中在“較好”“很好”“極好”這個范圍,我們把這個范圍的強度稱為A強度,則可以初步確定這個同學的信用度較強,可以成為A級的一個條件;如果一個同學的信用度60%集中在“不好說”“一般”“較好”、這個范圍,我們把這個范圍稱為B強度,則可以成為B級的一個條件;如果一個同學的信用度60%集中在“不好說”“一般”“較差”這個范圍,我們把這個范圍稱為C強度,則可以成為C級的一個條件;如果一個同學的信用度60%集中在“較差”“很差”“極差”這個范圍,我們把這個范圍稱為D強度,則可成為D級的一個條件。如果一個同學的信用度60%集中在“不好說”這一項,我們一樣把它稱作C強度,就只能根據失信紀錄情況在B、C兩級中確定。如果出現個別學生的信用度為好差各占50%等其他無法作出信用強度判定的復雜情況,學院信用等級評定領導小組將組織部分學生進行調查訪談,根據調查結果確定學生信用強度。毫無疑問,信用強度是學院評定學生信用等級的重要標準。為此,旅游管理學院開發了信用強度數據庫及學生信用強度模型分析軟件。
5.信用等級評定。在學生四年大學畢業時,學院將根據學生信用檔案的記錄情況及學生的信用強度對學生進行信用等級評定。信用等級共分為四級,A級、誠實守信,B級、信譽良好,C級、信譽一般,D級、信譽較差。學院將對學生頒發信用等級證書,以證明學生在校時的信譽,為用人單位提供參考。
這樣,從約束學生的行為入手,培養學生的習慣,到學院和學生的兩級監督,再到信用等級的評估,旅游管理學院初步建立了一套誠信教育的機制,為了保證這個機制的順利進行,學院制定了詳細的規章制度。當然,這套機制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其教育效果還必須在實踐中進行檢驗。在05級未來的四年教育中,旅游管理學院將不斷完善、堅持到底,為探索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新機制而努力。
參考文獻:
[1]胡欽太.《重構大學生誠信教育機制》[J].道德與文明.2003,(1).
[2]白文宏.《建立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勢在必行》[J]. 蘭州學刊,2005,(3).
[3]徐柏才,李從浩.《淺析大學生誠信教育機制的構建》[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版),2003,(6).
(作者單位:河南鄭州大學旅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