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高等職業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緊迫性和時效性。指出要強化德育實踐,必須引導學生走向社會,正確認識社會,讓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等職業教育 社會科學研究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價值觀是指人們在處理普遍性價值問題上所持的立場、觀點和態度的總和。而人們在價值追求上抱有怎樣的信念、信仰、理想,便構成了價值觀所特有的內容。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是該社會所特有的文化、文明的精神實質和顯著標志,是其賴以維系的精神支柱,也是社會決策的動機和目的之所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概括為四個方面,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它是由一系列內涵明確、聯系緊密的社會主義基本價值思想、價值理想、價值精神和價值觀念構成的整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之魂,是引領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面旗幟,是全民族團結和睦、奮發向上的精神紐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理論支撐和道德支柱。
《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貫穿現代化建設各方面”。高等院校是傳播知識、傳承文化、研究學問、追求真理、創造思想、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陣地。高校要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研究和建設,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等教育的全過程,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教師、教育學生。
職業院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現代工業勞動力的任務,這支隊伍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領導階級,是共產主義理論和共產主義運動的階級基礎,這支隊伍的素質和價值理念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要求我們,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針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學習能力,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和諧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等職業教育的緊迫性
近年來,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改革取得了明顯成就,為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批高素質人才,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當前中國高等教育還面臨許多矛盾和問題,特別是高等教育質量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部在2007年的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出:切實把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進一步提升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和自主創新能力,全面實施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進一步把發展的積極性引導到提高質量上來。可見,經過若干年的規模擴張后,質量問題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關注的核心問題。作為發展中的高等職業教育,更應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擺在首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高質量的高技能人才,充分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自我價值,提升高等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
高等職業教育與其他各級各類教育一樣,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我們對用人單位進行的多次調研來看,絕大多數企業對這類人才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識和技能,而是職業道德方面的水準,他們總是將人品、敬業、責任感作為聘用員工的先決條件。這就是說,職業道德素質已經成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第一質量。
面向未來,高等職業院校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重視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信念、愛國主義思想、創新精神、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在此基礎上,強化學生的實際操作訓練,幫助學生掌握職業崗位(群)所必備的技術應用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在努力提高職業道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的同時,為了提高學生在未來社會的持續發展能力,還要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好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掌握必需夠用的基礎知識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學會學習,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提高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業意識,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等職業教育要具有時效性
在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高校的學子們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重壓導致有些畢業生心態失衡,校園中出現了畸形競爭、道德滑坡現象。很多大學生不懂得馬克思主義,不了解社會主義,缺乏創新精神,有些大學生甚至缺乏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不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而我們現實中的德育教育呢?基本上還停留在“假、大、空”的口號化階段。這樣的德育教育的存在,基本上是形同虛設。誠如許多人所言,現今還試圖用老套的德育教育來提高學生的素質的做法,已經不再現實。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應更趨于實用,要更趨于實際。在實用的德育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明辨是非能力,往往比口號教學更有用,學生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他們在遇到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時,也更知曉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如果我們的德育教育能達到這樣的水平,那么,德育教育距離成功,也許已經不是很遙遠了。
學校德育教育已不能囿于傳統的封閉式教育方式,德育教育的開放性已成為潮流。要強化德育實踐,必須引導學生走向社會,正確認識社會,讓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有廣、博、專、深的知識儲備,有健全的人格,善于捕捉時代信息,引導和激勵學生不迷信盲從、獨立思考、創新進取,重視和發展學生不同的個性愛好、特長,注重對學生的行為規范、倫理道德的修養和人格教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分層要求,加強德育教育的層次性、針對性,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要堅持疏導方針,改變強行灌輸的方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他們的人格,滿足他們的自我意識,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完全平等、坦誠的交流,達到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光明日報, 2006,10(19).
[2]胡錦濤.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光明日報.
[3]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5.
[4]郁建興,朱旭紅. 社會主義價值學導論.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5]李德順. 價值學大詞典.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
(作者單位:河北廊坊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