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課外體育活動過程中,學生自發體育群體逐漸增多,且體育活動的形式、效果深得學生喜愛。通過對高中學生自發體育群體特征的分析,為高中體育工作者提供了正確引導學生自發體育群體的方法和手段,為開展高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高中學生 自發體育群體 課外體育活動
在提倡素質教育和創新教學的今天,高中階段的校園悄然出現了一種自發的體育群體。它一般是由幾個愛好某項體育活動的學生自發形成的、組織較松散的群眾性團體。作為高中學校體育工作的組織者,應正確認識這種體育群體對學校體育工作開展的作用,深入了解這種群體的特征,并根據它們各自的特點來加以調控和引導,使這些群體能沿著正確的軌道發展,并帶動其他同學開展文明、健康的體育活動。
一、自發體育群體的特征
高中學生自發體育群體由于形成的基礎、結構、規模、行為規范與學校組織的正式體育運動隊有很大不同,因而決定了這些自發體育群體有著與其他體育群體不同的特征。
1. 學生自發體育群體有較強凝聚力
高中學生自發體育群體的成員不僅靠的是情趣一致,而且他們的志向、個性也相仿。為提高自己的體育運動技能、滿足一定的興趣愛好或為戰勝某一對手,獲得一種競爭性的滿足而聚集在一起的。因而這種情感的維系心理具有很強的凝聚力。
2.學生自發體育群體中有核心人物
核心人物是指雖然未在學校或班級里擔任學生干部,但在學生自發體育群體中卻有著極強的號召力和影響力的學生。核心人物依靠自己較強的體育運動能力和嫻熟的體育技術、技能以及與生俱來的調控才干,通過某種人際關系、感情關系逐漸在群體內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使其他學生從內心對其產生敬慕,心甘情愿受其支配與指揮。
3.學生自發體育群體有強烈的排外性
由于學生自發體育群體成員的興趣愛好、目標利益、價值觀念有相同之處,大家緊密團結,共同對外,因而,很容易形成視其他同類型自發體育群體為敵對的觀念。同時,又因為個人在群體內地位的確定而擔心受到外來人的干擾與排擠,因此產生強烈的排外意識。這些現象說明,高中學生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還是較為片面的、狹隘的,有待于正確的調控與引導。
4.學生自發體育群體的信息傳遞渠道非常靈敏
由于學生自發體育群體人員比較復雜(跨年級、跨班級),且經常主動與其它學校或不同年級、班級的其他體育活動興趣小組進行課外體育競賽,群體內部成員之間的交往和關系極為密切,彼此一呼即應,很快達成共識,使學生自發體育群體內外的信息交流極為迅速和暢通,而且準確無誤。
二、學生自發體育群體在學校體育活動中的作用
1.豐富和活躍學生課外體育生活
由于中小學課外體育活動大多是在教師的統一安排下進行的,這雖然有眾多的好處,但卻抑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其中活動內容單一,形式機械,難以調動起學生體育活動的激情。而學生自發體育群體的存在,不僅活動形式、內容多姿多彩,而且能使那些不善于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也能夠積極地投身于其中。在這個集體里感情和興趣掩蓋了技術、技能的差距,從而使一些對體育活動持消極態度的人也勇于加入了體育活動的行列。學校學生自發體育群體的建立其主要結果是對各類不同體育項目進行認識、參與、交流和競賽,這種活動過程極大地豐富和活躍了學校課外體育活動。
2.促進正式體育群體的發展
由于正式體育群體和以年級、班級等不同類別的學生自發體育群體同時客觀地存在,許多正式體育群體成員也是學生自發體育群體中的成員,他們不僅是最受尊敬、最有威信的人,也是兩個群體密切聯系的組織者。他們把自己在正式群體中所學到的技術、戰術,會毫無保留地傳給本群體的其他成員,使其所在的群體整體的水平都得以提高。當然,正式群體與學生自發體育群體之間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對立和競爭,但這種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的競爭,不會影響不同群體之間的友情,有時反會促進了正式群體技術的發展和優勝劣汰的人員選拔制度的實現,激勵正式群體成員更加勤學苦練。
3.促進學校體育的社會化,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學生自發體育群體的主要活動是體育競賽,這種競賽不受時間、地點、經費、場地、項目和競賽對象的限制,具有較大的廣泛性和較強的經濟性。只要條件合適,雙方達成共識,就可以進行體育競賽。這不僅加強了學生對社會的認識,使學生將學到的體育知識能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同時也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使競賽對象和公眾相互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三、學生自發體育群體的引導策略
對高中學生自發體育群體的調控就是學校體育職能部門對學生自發體育群體施加影響,使其向預定的正確方向發展,以達到為學校體育服務的效果。
1.對學生自發體育群體內各成員的引導
(1)重視對核心人物的引導
學生自發體育群體的核心人物有特殊的威信,他們舉止言行往往決定著整個群體的變化與發展,管理者要善于觀察他們的思想動態,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這是調控學生自發體育群體的關鍵,該項工作做好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指導成員確立適合各人特點的目標
樹立目標是調控學生自發體育群體成員行動的一種方法。在學生自發體育群體自訂的群體目標之下,為群體成員制定一個個人訓練成效目標,就是通過目標的激勵促使群體成員自覺訓練來達到一定的成績,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地努力。
(3)考核與選拔相結合
為學生自發體育群體成員制定了個人訓練目標之后,就要運用各種手段和方法來考核群體成員,并將考核結果反饋給考核對象,以檢驗每個成員的訓練目標實現程度。通過考核可以糾正實施目標中的偏差,讓其主動總結經驗教訓。同時,應將正式體育群體成員的選拔與學生自發體育群體的考核有機的結合起來。
2.對學生自發體育群體組織的調控
(1)正確認識學生自發體育群體存在的客觀性
學生自發體育群體是學生體育意愿的表現形式。它反映了學生的體育愛好和選擇,因而我們不僅要正視它的存在和發展,還要像對待學校運動訓練隊那樣予以關心、理解,深入調查,認真分析這些組織的活動特征,從而為全面有效地調控和引導這些學生自發體育群體打下基礎。
(2)對可能出現的偏差進行預防性調控
學生自發體育群體在其活動過程中,往往易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所謂預防性調控就是在問題發生之前進行有效的調控,要做到預防調控,主要是應與調控成員一道參與制定計劃和調控標準,設計有效的調控結構。經過多年實踐,事實證明:以學校體育職能部門和被調控者共同參與制定的自發體育群體發展規劃、標準和調控結構,學生自發體育群體成員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學生自發體育群體容易產生的問題很多在發生以前就被消除了。
參考文獻:
[1]溫慶書.高校體育步入體育俱樂部分析[J].體育文史,2000,(5).
[2]田雨普.我國群眾體育的發展走向 與對策[J].體育科學,1999.
[3]韓進.《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河北滄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