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教語文教育越來越被弱化,其德育元素更是被功利者所忽視。本文意在談論,怎樣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最大限度利用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元素,達到培養學生情感的目的。
[關鍵詞]語文教學 德育元素 情感
被譽為圣人的曾國藩曾在給其子弟的家書中,談及過讀書的目的,他說讀書的目的有二:一者,能使人博雅能文;二者,能使人提升修齊。他認為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可是多年來,我們的語文教學一直把傳授知識作為首要任務,而忽視了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元素,這是教育資源的一種極大浪費。尤讓人痛心疾首的事情是職教的語文教育已經越來越弱勢化,對其德育元素的挖掘的重視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在全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教育的著力點便是培養學生全面素質、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學校教育各個環節中注重挖掘各種教育資源,努力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本文僅就對職教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元素的認識談幾點不成熟的看法。
一、立足課堂,培養情感
職業學校學生,并不是智商低下的一類,相反他們的智商大多很高,倒是情商不足。情商的不足,導致了他們性情乖僻,學習成績不如重點院校學生。所以亟待要開發他們的是情商而不是智商。因此職教的語文教學不能再以傳授語文知識為唯一目的,而是要把培養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同培養學生品質、情感、意志、人格相結合,注重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教學的內容是極其豐富多彩的,除了教材,還有大量見諸報刊、雜志的優秀作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除了教文化,還要教認識、育情感。一個好教師應該知道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利用豐富的語言文字材料把學生帶入作品情境,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使性情得到陶冶,靈魂得以凈化,不僅“知書”而且“識理”,當同學們從優秀的語言文字材料的學習中能潛移默化地使認識水平得以提高,那么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元素也就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二、借助寫作,溝通情感
教師與學生間的相互溝通和理解,是德育功元素的又一途徑的開發和利用。而不同的學生對德育的心理需求及其表現方式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天性膽小、靦腆,有困難不敢求助,有疑惑、苦悶也全憋在心里,但他們往往在作文、周記、日記里傾訴,語文教師在閱讀評改學生作文、周記、日記時,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教師可以通過批閱這種筆談的方式促進師生感情的交流,密切師生關系,即使少數同學和教師發生誤解,教師也可以通過筆談消除師生間對立情緒,促進矛盾轉化。
有一位同學在以“讀書”為題寫作文時寫自己因為成績較差,性格又內向,從上中學起一直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久而久之連看黑板的勇氣和耐心都沒有了,其實自己的內心何嘗不想成績好。看過他的作文,我深感慚愧和自責,其實每個學生都是追求進步,渴望成功的,只不過因種種原因使進步有大有小,成功有快有慢。于是在他的作文后我這樣寫評語:
“也許在某些老師的眼里并不是所有的小草都美麗,但是進取、求知的態度和堅強的毅力不能丟,生命的綠色也同樣裝飾大地。”
其實,今天我們所面臨的學生,他們的內心情感是豐富多彩的,他們在日記、周記、作文、隨筆中常會流露出許多教師不易察覺的東西,當我們以筆友、兄長的身份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呵護好他們純真的心靈,師生關系就會在和諧、融洽、民主的氛圍中得到發展,這種心與心的交流、心與心的溝通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十分重要的。
三、開展活動,升華情感
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光有書本知識是不夠的,還需一個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它包含矢志不移的堅定信仰,求真務實的理性思維,勇于開拓的進取精神,敢于負責的生活態度,承受挫折的意志品質,團結協作的人際品格等。而開展語文活動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塑造心靈、健全人格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文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榮譽感、責任感,增加他們對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升華審美情趣。一個沒有豐富多彩活動的班集體就如一潭死水,難以泛起半點漣漪,有著豐富多彩活動的集體所表現出來的精神面貌一定是生動、活潑、團結、進取的。在多種活動中,語文活動所占比例較大,易實施。語文教師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德育工作者,這種說法決不為過。在推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有豐富多彩的活動能讓學生在學校里感受到生活、學習的快樂,提供一個自我表現的廣闊舞臺,有利于培養學生各種能力,塑造人格,升華情趣,張揚個性。
語文教師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開展多種語文活動,每種活動各有其物征,也各有其獨特的育人功能。新同學進校后舉行“我想這樣完成本階段學業”為主題的演講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現力,又可以幫助同學們確立目標,樹立理想。學習之余,針對同學們寫錯別字現象普遍,寫字隨意性強,而且街頭路邊商店、廣告上錯別字也較多。于是,以“清掃垃圾漢字”為形式的競賽活動,既增強同學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又利于同學們養成認真負責的態度和社會責任感,有利于凈化我們的文字環境。為了幫助同學們養成注重積累,注重語言學習的習慣,經常舉行“演講比賽”、“唐詩宋詞朗誦會欣賞”等活動,讓學生與詩為伴,培養同學們高尚情操、良好的修養,氣質不凡的人格素質,讓心靈在詩的美感中凈化升華。文秘專業的學生開展的語文活動就更多了,如辯論會、編演課本劇、辦手抄板、辦墻板比賽、自辦書畫作品展、收集廣告妙語等。如針對美伊戰爭,在班上開展“新聞述評”活動,以此激發同學們為了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學習的熱情。在整個職教段的活動不僅局限在學校,還可以利用寒暑假讓同學們走入社會,接觸社會,我曾要求學生做有關“動植物保護現狀及對策”和“農村學生輟學打工”等問題的社會調查,要求同學們寫出調查報告。同學們通過觀察、了解、認識社會,可以增強他們的責任感、使命感。還要求同學們在假期盡量多參與社會實踐,如“做一次小記者”、“做一回小老師”、“當一回售貨員”,既培養了同學們的勞動意識,又有利于幫助他們理解父母、老師勞動的艱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興趣就沒有發現的樂趣,就沒有才能和愛好,就沒有活的靈魂,就沒有人的個性。”多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既能有意識、有目的地喚起學生的認識,豐富他們的內心情感,使他們的認識水平、審美能力都得以提高,同時又增強了班集體的凝聚力,讓不同層次、不同性格的同學找到適合自己演出的舞臺,這樣既有利于營造一個和諧、民主、平等、活潑的班集體氛圍,又利于學生養成自尊、自信、自強、自立、誠實、奉獻的人格品質。
語文教學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停留在技術層面的老師,他只是一個“匠人”而已,能夠利用它去影響學生、改變學生、強固民族之本而建立我之本的教師,才算得上是一個德藝雙馨的老師。利用好語文教學陣地,充分地開掘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元素,是我們職教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
(作者單位: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