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感在課堂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學生投入了情感,才能學得更加主動,更加積極,更加輕松,學得更好。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我們首先要對學生以“愛”,用“愛”來感化學生;其次,我們教師要以飽滿的情緒進入課堂,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振撼;第三,我們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育學生的情感;第四,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使學生的情感得以融入。
[關鍵詞]情感 師愛 課堂教學
眾所周知,情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是不可忽視的非智力因素。不少中外教育家都十分強調(diào)情感在教學中的意義,曾有許多精辟的見解。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的實驗證明,在良好的情感下,人的記憶力、思維能力較強,有利于智力的發(fā)展與發(fā)揮。
那么,如何讓情感奏響課堂教學和諧的樂章?
一、“師愛”是情感的基礎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學生也是一樣,教師對他的愛,他始終是刻骨銘心的,這在學生的日記中就有見證。別林斯基說過:“愛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币灿腥苏f,沒有教師的愛就沒有教育。的確,師愛是教師必備的情感品質(zhì),是促進教育優(yōu)化的重要條件。
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從愛的全身心出發(fā),從主觀上傾注對學生一片真摯的愛心。許多事例證明,師愛會像涓涓細流,能慢慢滋潤學生“厭學”的干枯心田;師愛會像暖流,能融化那些“厭學者”的冰冷之心;師愛會像一座橋梁,幫助學生越過“厭學”的沼澤地,走向愛學成功的彼岸。許多心理學研究表明,師愛的情感具有交流和反饋的特征,教師熱愛學生,期望學生早日成才,這種真摯的情感,能引起學生心理認識上的共振效應,會促使學生從心理上產(chǎn)生一種強大的感召力,促進學生在智力、情感、個性等方面良好發(fā)展。
那么,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怎樣的呢?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一種公正無私的愛,而不是那種狹隘的溺愛和偏愛。教師應該把愛的雨露灑給每一位學生,尤其是那些更渴望得到愛的后進生。
二、讓情感主宰課堂教學
心理學認為,情感是客觀事物符合人的需要與愿望、觀點而產(chǎn)生的心理體會,一般來說,凡能滿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觀點的客觀事物,就會使人產(chǎn)生愉快、喜愛等肯定的情感體驗,反之,就使人產(chǎn)生煩悶、厭惡等否定的情感體驗。教學中教師的情感與學生的學習認識活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主要反映在教師的情感是影響學生的眾多因素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它對學生的心理動機、學習興趣、課堂氣氛及思維能力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積極情感對溝通融洽師生心理關系,對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強有學習動機是十分有益的。
(一)以良好的情緒調(diào)控課堂,融入情感
在課堂教學中,融洽的師生情感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師生情感距離近了,學生才能更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在這一過程中,就要求教師必須保持良好的情緒?,F(xiàn)代心理學研究證明,心境輕松愉快,情緒樂觀,不僅能使人產(chǎn)生超常的記憶力,而且能活躍創(chuàng)造性思維,充分發(fā)揮心理潛力;而焦慮不安、悲觀失望、憂郁苦悶、激憤惱怒等不良情緒,則會降低人的智力活動水平。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大聲疾呼:“要精力充沛地教學?!蔽覀冊谄綍r的課堂教學中也能夠感受到,當我們以飽滿的情緒進入課堂時,學生的精神就會振奮起來;當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情緒高昂,講話抑揚頓挫時,學生就會思緒波動,發(fā)言熱烈。正因為如此,課堂上教師堅持良好的情緒習慣是十分重要的。
當然,我們保持良好的情緒要注意三點:一是和諧,即情緒要和教學內(nèi)容、教學氣氛等和諧;二是真誠,如教師實實在在地以真情對待學生,能正確地表揚、激勵學生,評價學生;三是理智,即教師首先能控制住自己的不良情緒,始終能以飽滿的情緒進入課堂,其次,不因課上突發(fā)事件(如學生有小動作,搗亂等)而發(fā)脾氣,批評學生,導致由教師的心境不好而降低課堂上熱烈的學習氣氛。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培育情感
“情感的情境觸發(fā)規(guī)律”告訴我們,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的,情境中的各種因素對情感的產(chǎn)生起綜合作用。依據(jù)這一規(guī)律,教師在教學中努力去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良好情境,就能使學生產(chǎn)生愉快感,從而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魏書生老師的語文課之所以深受學生喜愛,這主要得益于他所創(chuàng)設的一個民主的教學情境。我們在教學中也能夠體會到,當我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好的學習情境,學生的情感就能百分這百的投入,達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因此,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是十分關鍵的,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培育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入境動真情。
(三)挖掘教材情感因素,調(diào)動情感
語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寬闊的知識背景。這一獨特的優(yōu)勢,是其它學科所無法比擬的。通過對教材內(nèi)容的挖掘,給學生展示色彩斑斕的生活畫卷和無窮宇宙間的自然奧秘,可促使學生進入探幽覓勝、奇思遐想的學習境地。教學過程也將在學生情感的激發(fā)下,高潮涌現(xiàn)。
例如,在教學《祖國,我終于回來了》一課時,我抓住課題問學生:“你們認為課題中哪一個詞很重要?”學生都能感受到“終于”一詞很重要。我接著說:“抓住這個詞你想知道什么?”其實,這個時候?qū)W生的情感已是非常投入,他們都想急于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又如,在教學《小音樂家揚科》一文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揚科生活的困苦,喚起他們對揚科的同情,我就提出了思考題:“揚科是怎樣一個孩子?”要求學生找出句子進行討論,并和自己比較,這樣一來,學生的情緒都非常激動。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揚科“喜愛音樂”、“愛音樂勝愛生命”的這一情感,我讓學生深入課文,找出相關句子,在這些句子中激起學生對揚科的愛憐之情。
要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教師當然要深入鉆研教材,對教材要充分理解,首先自己要融入情感,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進入角色,投入情感,可以有效地開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通過教師自身情感的外露來感染、影響學生,產(chǎn)生共鳴效應。教學過程也會因為這種情感的中介力量而迅速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
情感在課堂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情感作為人的心理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是伴隨著認識的過程而產(chǎn)生的,并影響著認識和活動的進行。不能設想,沒有情感的共振,學生就會輕易地接受一種正確的思想觀念或升華精神境界。正如列寧所說“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傊覀円浞终J識情感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利用各種手段來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讓情感奏響課堂教學和諧的樂章。
(作者單位:山東膠南市教體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