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介紹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因為興趣在英語教學中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應該渲染課堂后氣氛,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認真備課,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培養興趣,開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
[關鍵詞]英語學習興趣 主體作用 課外活動
“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學本族語如此,學英語更是如此,但是如果學生有興趣學則會事半功倍。所以一個成功的英語教師會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于輕松的學習狀態中,使他們對英語愛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而教師要培養學生較濃的學習興趣,應該把握良機,渲染英語課堂氣氛,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認真備課,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培養興趣;開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等。
一、把握良機渲染英語課堂氣氛,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中學生這個年齡的特點是,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因此我們必須因勢利導,不要盲目追求課堂紀律,打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課時教師應以充滿感情色彩易于理解的語言,生動活潑的表情,善解人意,和藹可親的目光以及輕瀟灑的舉手投足來影響學生,給他們鼓勵,勇氣和暗示,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中,可以使學生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自然就敢用英語大膽發言,積極思維,不斷產生學習英語和施展能力的興趣。中學的教材當中有很多內容都涉及到學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們應適當把教室變成他們的活動場所,讓他們自由地施展性格,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習內驅力自然逐步增強。
為了淡化傳統教學給人們的印象,“寓教于樂”,“動靜結合”,“師生配合”。課前可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用自己學過的知識來編故事或演講或自由談,從而活躍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完成教學前的預熱活動,引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充分研究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
教師對學生材料和內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同時要考慮到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學生的思想始終處于積極狀態,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級。其次增加教學環節中的趣味性,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有助于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呈現語言材料前,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學生注意力,再由該情景過渡到課本所展現的情景中,同時,合理地運用實物、圖片、簡筆畫、現場錄音、多媒體課件等,讓所要呈現的情景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比如在進行課文教授時,教師可用從網上下載的聽說讀寫的英語材料、采用自制課件來進行教學,通過聲、光、電的完美結合,用生動的形象、真實的畫面、優美動人的語言和音樂,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例如,在教“ Food and Drink”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運用實物展示、課件輔助教學的辦法,讓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食物進行操練,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三、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過去的教學常常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把學生單純地視為教育對象,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頭腦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識的容器,忽視教學特點,無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把中學生看作是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其內部蘊藏著主體發展的機制,認識到教學的目的在于開發學生的潛力,驅動其主體的發展機制使之成長成熟。“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來越深入人心。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廣大教師所熱衷的教學方法。母語習得研究及外語學習研究的證實:外語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是“我們該教什么”,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條件”。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防進行一番“換位思考”。把學生置于主人地位,使學生很自然地用英語思考、很積極地進行英語語言輸出,相對傳統的灌輸式、封閉教學方法而言學生的學習興趣可想而知。
四、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培養興趣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緊要。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卓著。這種現象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屋及烏”吧!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個老師,由于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愿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這種現象也是大家司空見慣。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當然,這并非說他們的缺點不可批評??梢月犞沃?,而是批評和表揚是出于同一個目的的愛護他們,因而批評的方式比批評本身更重要。要讓他們不傷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從內心讓他們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也只有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五、開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睘榱嗽鰪妼W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給學生更多的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教師可以設計和組織多種難易適度的課外活動。通過活動可以讓學生學習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使學生認識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強其自信心,增添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進而長久保持其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經常性地編寫英語學習園地或辦英語壁報,解決疑難問題,分析常見錯誤,辨析詞語用法,英美風情知識講座等,還可適當刊登一些游戲方法、英語小詩歌、謎語、學生日記等;可以成立英語課外活動小組,開展學習課外材料、演唱英語歌曲、表演英語會話或短劇等小組活動;結合實際地組織英語競賽,如:英語書寫競賽、朗誦比賽、單詞聽寫競賽、單詞接龍比賽、智力比賽等。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互相幫助,互相感染,進而共同提高水平,長久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
總之,英語學習,興趣為先。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在熱愛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語學習興趣的程度。很難想象失去了興趣還能怎樣培養交際能力。所以,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學習傳授語言知識并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習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山東青島經濟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