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全社會要重視的問題,更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體育教學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拓寬教育渠道、挖掘教育資源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體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實現全身心和諧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心理健康 體育教學 大學生
隨著人們對體育功能認識的不斷加深及新的教育理念的形成,人們開始正確認識和理解高校體育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加強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高校體育的重要內涵,也是實施素質教育對體育提出的新的要求。現代人才素質構成不僅要具有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敢于挑戰、善于創新,同時具有較強的身心承受能力和正確的價值取向。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是當代大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保證。在生活節奏飛速加快的今天,更應該有“更快、更高、更強”的體育內涵和體育精神與之相匹配。
一、健康的心理是當代大學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
“健康”不僅是生理上所說的沒有疾病和身體不虛弱,而應該是個體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適應上的完善結合。所以說“健康”不僅體現在身體的健康,還體現在心理的健康。健康的心理是人發展的樞紐,是不斷進取、不斷探索的催化劑。而心理的健康發展,必須以正常健康發展的身體,尤其是以正常健康發展的神經系統和大腦為物質基礎。通過體育運動可促使身體正常、健康地發展,為心理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這是心理發展的重要條件。體育課程是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課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于身體活動實踐的教育過程。通過體育教學可加強對受教育者的認識、情感、意志的全過程施加作用,引導他們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從而改變人的精神面貌,這已成為體育的重要功能之一。
二、體育是實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
1.體育運動有助于身體形態的發展、自信心的樹立、優良的品質等特征的形成
通過體育教學可以使學生由不具備某種知識技能到具備某種知識技能;由不知到知之較多;由身體柔弱化為身體強壯;由對體育不感興趣到積極參加體育活動。這個過程本身就是自信心的樹立和不斷強化的過程,并且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在這一點上它具有其他學科所不及的優勢。通過一個技術動作的學習和掌握不僅樹立了自信心,同時也嘗到了情感體驗過程,既有成功的體驗,也有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挑戰,更是在困境面前的執著、堅韌、勇敢頑強的心智的運用。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大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動手、動腦,進行充分的心理體驗,培養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實現身心的和諧交融。
2.體育運動有助于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改善
體育運動大多是集體性、競爭性的活動。體育教學過程中大學生擁有許多參與合作、協調配合、競爭對抗的機會。尤其是高校教學改革后“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科學理念在教學中的運用,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群體得到了不同的發展空間、不同的感受和體會,這是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教學中所不具備的。通過隨機地合作或組合、有針對性地強弱組合,不僅擴展了交往的范圍,使學生們學會了相互協作于相互幫助,更使學生們通過活動的開展體驗到了受助與助人的快樂。體育活動過程中所提供的人際交往的時間與空間,有助于大學生學會正常的人際交往方式、協調人際關系,學會與他人和睦友好地相處,體育活動中的幫助與保護的實踐過程也有助于社會責任感的形成。在這些合作或對抗中,既會有成功的喜悅,也會有失敗的打擊,這種失敗所引發的挫折體驗,對學生是一種心理上的磨煉過程。體育運動磨礪意志的獨到之處是將心理活動融于生理之中,積累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正確理解和認識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教訓,提高競爭與合作意識、科學創新精神,使大學生逐漸在生活中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堅強的意志品質。
3.體育運動為大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和表現自我的舞臺
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大學生,自我意識逐漸覺醒并迅速發展。學生的參與意識、表現欲望、拼搏進取意識和自尊心、自信心的確立比任何時候都來得迫切和強烈。這時的學生特別關心自己的形象,特別關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愿意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華并希望獲得成功。體育課可以使他們的表現欲望和自身的價值通過運動方式體現出來。體育運動本身的競技性,使得學生永不服輸、頑強拼搏的精神能夠淋漓盡致的展現,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而體育運動的科學性,使得不同的學生群體有不同的表現舞臺和表現機會。通過體育活動參與過程中的行為塑造、成就展示、情感表達、自我推銷不僅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也使學生通過這種方式更加了解自己、欣賞自己、相信自己。
4.體育運動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價值觀
體育本身具有激烈、緊張、強度大、對抗性強、競爭性強的特點,也正是這種來自身體和心理的刺激,激發和推動了學生們的體育熱情。學生在參加體育鍛煉時,總是伴隨著強烈的情緒體驗和明顯的意志努力。通過體育運動,一方面有助于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思想作風;有助于培養學生機智靈活、沉著果斷、謙虛謹慎等意志品質。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大學生的斗志,增強大學生的心理抗挫折能力,培養大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體育運動中表現出來的民族精神和拼搏精神在大學生中產生的輻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其作用將是久遠的。
5.體育教學環境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空間
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和公平競賽原則以及體育競賽規則為廣大學生從體育的內涵到體育的實踐提供了一個真誠、純凈的精神領域。而體育場所整潔、明亮的環境為廣大學生們從外部環境到內心世界和思維形式上提供了參與、想象和躍躍欲試的活動空間,活動參與者通過自己的拼搏、抗爭、積極進取實現了在體育場上力與美的結合、靈與巧的運用,這給學生們一種從心理到身體的酣暢淋漓的感覺和知覺上的享受,使得體育運動者的身心達到和諧的境界。通過體育精神、外部環境和內在的活動過程中得以完美的體現,學生的思想境界也通過這種內外環境的有機結合得以升華。
三、結束語
體育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功能,可以通過體育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得以體現。通過體育教學樹立學生的價值觀念,提高社會交往和適應能力,促進良好的心理狀態形成;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寓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于體育之中。從而達到陶冶情操、升華品位,實現人的全面健康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凌.試論高校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姚軍成,吳寶才.論體育教學中的身心教育[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3]王淳,魏景芳.身心健康教育新理念構想[J].中國學校衛生.
[4]苗鵬.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社會行為及其心理效應[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2.
(作者單位:遼寧遼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