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其在中職教育中存在更大的空間,在中職教育中同樣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通過對中職教育現狀的分析,闡述了素質教育在中職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具有中職教育特色的素質教育。
[關鍵詞]素質教育 中職教育 重要性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它體現了基礎教育的性質、宗旨和任務。提倡素質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礎教育中存在的“應試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有利于把全面發展教育落到實處。從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來的要求看,素質教育勢在必行。中職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培養學生勞動技能并力求減少青少年誤入歧途的問題,為其走向社會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打下必要的基礎,為社會穩定和構件和諧社會提供有力可靠的保證。因此,素質教育在中職教育中存在更大的空間,在中職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在中職教育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中職教育及中職生的現狀
(一)中職教育的現狀
中職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九年義務教育的后繼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在基礎教育的基礎上,鞏固和擴大學生的知識。同時,使學生獲得一技之長;旨在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技術人才。但是,目前中職教育的課程與九年義務教育的課程銜接不暢,頗有脫節感覺。進入中職學校學習的學生多是九年義務教育中文化素質基礎較差的學生,其實際文化水平與其所學年限應具備的文化水平相差較大。九年義務教育不實行留級,經過九年學習就完成九年義務教育,而實際文化水平往往未能達到應有的高度,基礎知識卻未能得到應有的補受。這些給中職教育帶來一定的困難,成為制約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之一。其次,中職教育目前尚未能較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當今社會無處不存在激烈的競爭。社會發展迫切需要中職生既有較充實的文化知識,較高的文化水平,又有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更需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職校的口號是“重知識,更重能力,尤重品德”,這是符合社會要求的,是適應激烈競爭需要的。但是,目前出自職校的學生往往缺少這種真正符合社會基本要求的素質。
(二)中職生的現狀
中職生素質較差,在文化知識基礎、思想、心理等方面往往存在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九年義務教育期間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環境影響、自身因素等等,都對學生素質有直接影響。中職生文化素質較差,引發信心危機,導致情緒低落,厭倦學習,甚至引發不良行為品德;社會不良影響使學生無心學習;家庭環境不利于學生的教育成長等等都是中職生素質較差的直接原因。中職生的心理素質往往存在問題,而影響思想出現問題,對文化知識的學習造成不利影響。中職生心理狀況往往是由于出現心理障礙造成逆反心理。表現出目無法紀、無責任感,我行我素,不圖上進,追求虛榮等等。還有就是性格暴躁,情緒低落,往往表現多是懶散、抑郁、消沉,還有抽煙,甚至打架等。
二、素質教育在中職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指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素質與素質教育的關系
素質與素質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人的素質的提高離不開教育。有什么樣的素質,就應有與之相對應的素質教育。人的素質可大致分為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與之相對應,則有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教育。若詳細劃分,人的素質可分為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文化科學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審美素質和勞動技能素質等,與此相對應,則有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教育、身體素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審美素質教育和勞動技能素質教育等。素質具有整體性。人的諸方面素質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制約、相互依存的整體。素質教育必須遵循人的素質整體結構的規律,從人的整體素質結構出發,使素質教育與人的素質結構相適應,養成人的整體素質。現代素質教育不僅深入到素質的生理與心理層面,而且擴展到社會文化層面。素質是個體性、群體性和民族性的統一。這就要求既重視個體的各種素質的教育,又重視群體素質的完善,還要致力于全民族整體的提高。
(三)素質教育在中職教育中的重要性
通過對中職教育及中職生現狀的分析,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素質教育在中職教育中是有必要實施的,其重要性顯而易見。中職教育的現狀,中職生的現狀令人擔憂。在中職教育中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已刻不容緩。通過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確實貫徹“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通過職業教育使中職生欠缺的理論知識得以補給,并使其與勞動技能有機地結合,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以適應社會的發展。
三、具有中職教育特色的素質教育
首先,中職教育有別于基礎教育。中職教育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為己任,主要以“理論+實踐”的教學為主。即“工學結合,半工半讀”,顧名思義,“工學結合”是一邊在企業實踐,一邊在課堂學習;“半工半讀”是一部分時間做工,一部分時間讀書。而這兩種場所兩種活動之間又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學中有工,工中有學”,這是一種新的教育思想。“工學結合、半工半讀”體現了“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無論是工還是學(讀)都把學生作為行動主體,手腦并用,學中做、做中學,有利于人的協調發展;體現了黨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體現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指導思想;體現了職業教育新的價值取向,即由封閉的學校教育走向開放的社會教育,從單一的學校課堂走向實際的職業崗位,從學科學歷本位轉向職業能力本位,從理論學習為主轉向實踐過程為主,從學科中心轉向學習者中心;體現了具有職教特色的人才培養觀。這一切為素質教育賦予了更深更廣的內涵,為素質教育的實施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使其具有了職業教育的特色。其次,接受教育的主體之間有區別。通過上述對中職生現狀的分析得知,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多是九年義務教育中的失敗者,他們在文化知識基礎、思想、心理等方面往往存在一些問題。當他們進入中職校園,體會到的又是一種別樣的學習樂趣,“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教育思想使他們如沐春風,豁然開朗,強烈刺激著他們“自我發展”的意欲,使他們對學習有了更大的興趣,逐步又建立了“丟失”已久的自信心,再次喚醒了他們對知識的渴求。
今天,職業教育得以發展的大好時機,素質教育也有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在中職教育中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體現了“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體現了能力本位的職業教育特色。這樣,素質教育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具有了職業教育的特色。
(作者單位:青海重工業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