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物理課堂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本文詳細論述了大學物理學課堂提問的幾項原則,明確了大學物理課堂上提問的幾個角度,指出了大學物理課堂提問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大學物理 課堂提問 學習興趣
大學物理課堂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師教學藝術的一項重要內容。恰如其分的提問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而且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開發學生智能,調節學生思維節奏,增進師生之間情感的雙向交流,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中小學課堂提問問題有關教育專家已有很多論述和嘗試,大學課堂,尤其大學物理課堂如何提問?應注意哪些問題?本文試圖做出一些探索。
一、大學物理課堂提問的幾項原則
大學課堂不同于中小學課堂,學生在知識儲備、學習習慣、社會經驗等方面都有了較好的基礎。因此,大學物理課堂的提問在具體運作中,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目的性原則。目的性是指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提問是為教學要求服務的。為提問而提問是盲目的提問,盲目的提問無助于教學,只能分散精力,偏離軌道,浪費時間。
2.啟發性原則。啟發性是課堂提問的靈魂。啟發性是指提問能觸動學生的思維神經,給學生點撥正確的思維方法及方向。
3.靈活性原則。靈活性原則是指對課堂提問的設計和實施要靈活把握。這樣才能活躍課堂氣氛,令課堂妙趣橫生。
4.鼓勵性原則。學生應答完畢,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性評價。
5.廣泛性原則。提問對象要面向全體學生,不應該出現“被遺忘的角落”。
6.科學性原則。提問前教師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學生。熟悉教材,把握知識點的傳授的正確性與難易程度,在編制問題時,還要注意提問密度適中,節奏合理,達到與其它教學方式的最佳結合。
7.趣味性原則。教師對提問的設計要做到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問題的新、奇、趣,營造一個氣氛愉悅、妙趣橫生的課堂氛圍。
8.針對性原則。不同年級、不同基礎、不同性格、不同性別都應采用不同的提問形式和提問內容。
9.適時性原則。適時性就是指提問時機的選擇要合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從教學內容方面來看,要選擇合適的知識點和知識點的適當視角作為提問的切入點。 其次是從課堂教學的時間上把握,應選擇合適的提問時機。及時的提問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開闊學生的思維視野。
二、大學物理課堂提問的幾個角度
1.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提問。所謂興趣點,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促進學生理解的知識點。由此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抓住知識的疑難點提問。學生學習的疑難點也是教學的重難點,抓住疑難點提問,就是要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3.抓住思維的發散點提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新時期對人才的要求。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在求同思維培養的基礎上,強調并重視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的訓練,讓學生盡量提出多種設想,充分假設,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尋找解決問題的各種答案。
4.抓住知識的聚合點提問。聚合點是知識網絡上的交點或綱。圍繞聚合點提問,更能突出重點,使學生理清線索,找到知識之間的聯系,更深刻的理解有關概念和規律,系統掌握知識。
5.抓住矛盾點提問。教師要善于把教學內容本身的矛盾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間的矛盾作為設計問題的突破口,啟發學生去探究“為什么”,把學生的認識逐步引向深化。
三、大學物理課堂提問應注意的問題
大學物理課堂提問在實施過程中,必須保證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什么樣的課堂提問才具有有效性呢?有關專家提出了六條標準:(1)清楚。學生能立即抓住問題的要領并知道期望的答案。(2)有學習價值。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對問題的回答有利于所學材料的進一步處理。(3)激發興趣。學生認為問題有趣而且具有挑戰性。(4)參與性。大部分學生都能嘗試回答問題。(5)擴展性。問題能使學生做出深入的、多樣的回答。(6)教師反應。學生回答問題能有安全感,回答能得到尊重,不被嘲笑。
為保證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問題:
1.要選好提問的方式。以下幾種提問方式不可取:一是當聽課不專心時,教師立刻提問。二是讓學生齊聲回答的提問。三是定向性很明顯的提問,即經常提問一定范圍的學生,使中差生難以進步。四是先點名后提問,影響別人的思考,被提問者也會很緊張。
2.要選準提問的難度。錢夢龍先生說過:問題提得好,好像一顆石子投向平靜的水面,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教學的藝術全在于如何恰當的提出問題和巧妙地引導學生作答。同樣的問題,這樣發問,學生懵住了,而換一種方式提問,學生便會豁然開朗。這樣問可以一石激起千層浪,那樣問則可能會一潭死水、波瀾不興。選擇恰當的提問對象,有助于培養全體學生回答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3.要做好提問的點評。有的教師對學生回答的對錯與否,不作評價,馬上又提出第二個問題叫學生回答,或者評價含糊其辭,叫學生如墜云霧,摸不著頭腦;或者只說缺點,不說優點;或者過早把答案告訴學生,代替學生思維。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在學生經過思考、回答后,給予客觀的、鼓勵性的評價或必要的指引。
教師的鼓勵性評價,除了直接的肯定或否定之外,還可以不同的方式進行,主要有:重復——教師重復學生的答案,以示肯定:重述——教師以不同的詞句重述學生的答案,以示表達的差異性;追問——追問其中的要點,以示不足性;更正——給出正確的答案,以示錯誤性;評論——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以示鼓勵性;延伸——依據學生的答案,引出新問題,以示開拓性等等。這比簡單的肯定與否定更具有鼓勵作用。
4.要保持良好的提問心境。 良好的提問心境,應該是教師愉快教學,自覺確立強烈的學生主體意識和“問”為“學”服務的提問觀。設問既要考慮怎樣教,更要考慮學生怎樣學,把為學服務作為設問的出發點,使設問成為實現學為主體的保證,讓學生享受到自主探究、思考和發現的樂趣。切忌把設問作為考問學生,甚至為難學生的手段。當學生回答欠缺時,要以寬容、體諒的態度啟迪他們,引導學生更深入細致地思考,努力培養學生積極的答問心理,形成民主、融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提問心境下,教師思維敏捷,思路開闊,提問藝術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同時,對學生也格外親切、關愛。這一切,不僅能贏得學生的敬佩和愛戴,而且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感染教育作用,促進學生愉快學習,積極思維。
參考文獻:
[1]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培訓問題研究課題組.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培訓問題研究課題組.新課程與教師角色轉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河南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