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整合教材各個學習主題作好各類專題復習,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從宏觀上建構完整的知識結構。通過對學習主題的整合設計小型專題活動課,培養了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結合學習主題,開展鄉土歷史課程教學,提高歷史學習能力。
[關鍵詞]學習主題 專題復習 專題活動課 鄉土課程教學
在新理念、新標準指導下編寫的“人教版”歷史新教材,以學習主題的形式來構建新的歷史教科書體系,大幅度減少了知識點,減輕了學生的負擔。課文內容多樣,具有選擇性,鼓勵學生從多種途徑研究歷史問題。針對新教材對知識點不作過多、過細的要求,有利于教師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創造性的特點。新學期開始后,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運用新教材設立的學習主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和創新學習上,力求全面提升學生素質。
一、利用學習主題作好歷史大小專題學習
1.學習主題的設立,使學習單元的中心內容更為明確和突出,便于教師從宏觀和微觀上把握教學過程。在結束歷史新授課后,學生對古今中外歷史概貌有了一個基本了解,但歷史知識零亂、沒有條理性、不成體統;歷史思維僵化、沒有一定的歷史知識高度,分析、歸納和概括問題的能力差。因此,在這階段教師可以利用學習主題,設計要有利于學生梳理歷史線索,總結歷史階段特征,探求歷史發展規律,提高歷史思維能力的專題學習法 。
在講述或引導學生學習九年級上冊“歐美主要國家的巨變——步入近代”學習主題時,教師應盡量把那些零散的、孤立的知識點納入到歷史的整體發展過程中去。在宏觀上,注意講清單元之間、課與課之間的聯系。如講到世界史《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時,教師須向學生講明這些革命都屬于世界近代史上的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范疇,這幾節課當中,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近代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美國獨立戰爭是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擴展,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高潮 。講清這些重大事件之間的聯系和它們分別所處的歷史地位,從細節上講,講到革命事件,一般是從革命的背景(原因)、性質、經過、結果和影響等方面進行學習;而分析革命的背景,可以從革命前的社會經濟狀況(新經濟因素帶來的影響或原有經濟狀況的 惡化)、政治狀況(被統治階級或新興階級與舊的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等方面入手。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 掌握從宏觀到微觀學習歷史規律性方法。
2.歷史課進入開卷考試之后,需要在第一輪基礎知識復習后,教師整合教材各個學習主題作好各類專題復習,專題復習是將歷史學科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并內化為學科能力的一種復習方法。在新的開卷中考試題的設置從專題情境切入,靈活設問,緊扣歷史發展主線,既不回避熱點,又不迎合熱點。答案不具有唯一性等。例如,在今年的中考課改歷史試卷中,就要求將教育與社會聯系,將改革與思想聯系。事物之間本來就具有內在的聯系,任何專題知識都涉及到其他專題知識。因此,我們在專題復習,要注意學科內知識的橫向聯系,要重視專題之間的橫向聯系,講清有關專題的歷史現象與當時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之間的聯系。在橫向聯系上,可尋找同一歷史時期不同區域或不同方面歷史事物之間的聯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響,并進一步歸納出這一時期的歷史階段特征。在縱向聯系上,可尋找同一大專題或小專題所屬的各時期中外歷史相關內容進行聯系綜合,分析其相互關系,比較其異同點,分析其異同的原因、影響,并嘗試將各部分知識遷移重組,形成專題線索。
在專題復習中體現主題意識,就要求我們結合當代歷史研究的前沿內容和發展趨勢,從現代化的視角來把握中國近現代史的主體內容,對以往的歷史專題進行調整、重組。專題題目的設置不宜過粗過大,要體現教材的主體知識,內容要點、表述方式等應貼近中考。通過針對性較強的專題復習,可以在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中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認識歷史發展趨勢和本質特征,從宏觀上建構完整的知識結構。
二、根據學習主題的設立開展活潑多樣的活動課教學
根據學習主題,搜集各種同所學歷史相關的歷史圖片、歷史資料、歷史文物等,在此基礎上舉辦歷史故事會、讀書報告會、歷史資料圖片展,編輯歷史小報等,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和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在歷史教學中,以教材學習主題為依據,既可以按照學習主題的編排選擇內容,也可以通過對學習主題的整合設計小型專題活動。
整合教材前后學習主題,開展某一跨度較大的歷史專題的探究活動課。如九年級上冊世界歷史教材前三個學習主題,可以整合世界文化之旅專題活動課。要求學生系統復習整理世界古代史部分的亞非歐美等國家的文化成就,學生根據已有教材很快能整理出來。這是老師要求學生找出美洲和中國等教材中沒有的知識點,這時就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通過積極探究和上網、看書查閱就可以整理出《古代世界亞非拉美文化成就一覽表》,學生自己整理多媒體學件,《世界文化之旅圖片展》醒目直觀,避免學生死記硬背。活動課時學生自己活動,學生自己展現出多媒體學件,自己調控活動課節奏,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
三、結合學習主題對學生進行鄉土歷史課程教學
結合學習主題,組織學生觀看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參觀各類博物館、紀念地和歷史遺跡等。增強學生對所學歷史內容的感性認識和體驗,增強真實感,根據學習主題,開發利用鄉土教材和社區課程資源,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要求。鄉土歷史課程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學習和掌握鄉土歷史知識,體驗和認識探究獲取歷史知識的一般過程,提高歷史學習能力。促進歷史教育與學生生活世界的融通,增強學生的歷史感和理解能力,讓學生感受家鄉深厚的文化底蘊,認識了解家鄉人民辛勤勞動和英勇斗爭的業績,從而自然產生對家鄉乃至祖國的情感認同和心理歸屬,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們對過分簡單或過于困難的事物興趣度不高,面對中等難度的事物興趣度則偏高。結合教材學習主題的內容,引入學生身邊的歷史素材,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學習中國古代史中“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這一學習主題時,為了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了解春秋戰國歷史。并增強對自己家鄉的熱愛,我利用本校學生優越的地理位置,開展“尋找濮陽古代歷史”活動。我校所在地戚城村,是古春秋衛國戚城遺址所在地,它是豫北保存最好的一處古城遺址之一,它飽經滄桑,是濮陽地區悠久歷史和古老文明的重要物證。1992年濮陽市委和市政府在此建成戚城古遺址游覽區,里面有春秋時期衛靈公的外孫孔悝的封邑——孔悝城,春秋時期各國諸侯使臣在戚城會盟7次的會盟臺、孔子侯館、子路墓祠、蒯聵臺遺址、中華第一龍展館等眾多名勝古跡。是對學生進行鄉土歷史教育的良好場所,我先布置學生上網查閱相關的歷史資料,然后讓學生在參觀這些古跡的時候開始爭當“一日小導游”活動。讓學生當導游給大家介紹這些古跡有關故事、傳說。學生興致很高,學生在無形中掌握了古代春秋時期的很多歷史知識。然后,全體學生評出“最佳小導游”和“最佳導游詞”。接著開展一系列活動,告訴大家現在濮陽市已是“國家衛生城市”、“國家花園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你作為濮陽市小市民該為家鄉做些什么呢?在學生的提議下,我們又開展了“爭當優秀小市民”、“我為濮陽獻計獻策”、“為了家鄉的美好明天”等活動。
參考文獻:
[1]朱漢國,王斯德.《歷史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馮長運.《歷史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3]曹守玉.《初中歷史教學注意培養學生自編知識結構的能力》.
(作者單位:河南濮陽市華龍區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