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要敢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對學生能力的束縛,努力為學生創設條件,提供機會,發揮音樂學科教學在聽覺、感受、聯想、表現、創造等方面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音樂教學這一主渠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新能力 音樂教學 想象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特點愈發突出的現代社會中,創新正成為民族發展進步的靈魂和國家興旺繁榮的動力。我國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指出:“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音樂創造因起強烈而清晰的個性特征而充滿魅力?!?音樂以其聲音鑄造語言,音樂的想象是人類藝術創造和科學發展的思維寶庫。但是長久以來傳統的教育模式已嚴重地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被動地在課堂中接受“應答式”的訓練,導致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主動精神被壓抑,也就無形中削弱了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近幾年的音樂教學中,我遵循以鼓勵為主,激發興趣,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實現師生和諧互動的教學思想,努力探索,尋求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依此發掘學生的潛能,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一、營造氣氛、激發興趣、培養學生想象力
想象力在幼兒時期就已存在,豐富的想象可以激活大腦思維,使其處于高度興奮狀態、產生靈感,而靈感是創造性表現的前提。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推動世界,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币魳返南胂笫峭ㄟ^聲音來完成,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想象能力要注意設置情節、激發興趣、營造想象空間。
如以幻想為前提,以繪畫為手段,實施聯想,發現音樂美,或運用豐富的聯想編故事、創情節,發展形象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想象力不僅可以通過標題音樂進行想象,還可以找一些無標題音樂,如視唱、各種練習曲,使學生提高音樂技能的同時發展想象力,另在學習歌曲或欣賞音樂之前讓學生朗誦歌詞,體會歌詞內涵,說出歌曲的情緒,或借助畫面、道具想象音樂要表現的內容、情緒,這些都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很好辦法。
二、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鼓勵音樂創造
“藝術就是情感”,音樂美實質上就是一種情感表達的方式,音樂的美在于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沒有想象的人生是蒼白的人生,沒有想象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中小學生正處一個多夢的年齡,因此啟發想象,感悟音樂美,培養學生以審美的態度享受音樂,凈化心靈從而塑造完美人格。音樂教育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以其愉悅感受和積極參與為出發點的基本素質教育。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靈活多變的教法來激發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參與學習,學生的創新意識亦能得到很好的激發。
音樂的本質與價值就在于激發人的創造性,所以在音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中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新,應該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鑒賞力和表現力為基礎,以歌唱、演奏、律動、欣賞、創作等豐富多彩的音樂實踐活動為形式,以新的構思方式,創造性地表達音樂情感的能力為特征的創造性教學活動,并以此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實際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與創造,對創造活動的評價要重視活動過程,不能只重視結果而輕過程。實際上,學生參與創造性活動的過程,就是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的過程。另外,對于音樂教學來說,不應有一個統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音樂課堂應永遠是動態的和變化的。就音樂教學而言,盡管也有一些共性的教學規律與原則可以遵循,但從根本上來說,其教學過程是充滿了創造性的。
三、營造“創造教育”環境,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要培養一個人的創新能力必須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換句話說是環境真正創造了創造力?!皠撔陆逃杯h境是指有利于學生創造力培養的課堂教學環境,它包括有利于學生培養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生活動等要素構成的教學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的總和。在教學中,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實現耳、眼、口、腦、手“全頻道”式接收,“多功能”協調,“立體式”滲透,來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種能力,從而形成創新能力。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和中介,是實現音樂教育目標的主渠道。它不僅能有效地實施審美教育,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任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做到有選擇、有重點地使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富于藝術性和創造性,其表現形式如創編歌詞、創編旋律、創編節奏、創編音樂故事、自制樂器、編舞等等。
當然,音樂教學不僅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還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參加藝術實踐,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如課外音樂活動,研究性學習等等。
四、營造自由民主氛圍,鼓勵學生敢于發現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索問題”。如何使學生的問題真正成為課堂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課堂上探究他們自己發現的、有興趣的、有價值的問題,教師的教學策略和技術支持就顯得尤為重要。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創造性的發揮和發展需要“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兩個條件。前者是指個體沒有受到任何外界威脅和壓力,始終處于和諧、寬松的氛圍之中;后者是指個體沒有受到限制、自由自在地參與、無拘無束地創造。自由安全是創造的前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種民主平等、自由寬松、相互信任的課堂氛圍,創設師生共同參與、生生合作探究的情景,有利于學生在一種安全自由、民主平等的氣氛中學習和探究,敢于發現問題,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因為,學生只有在平等的師生關系中,體驗到信任、理解、尊重和寬容,進而產生愉悅的情緒情感,才可能以極大的熱情、無所畏懼的心態投入到創造性的活動中去,敢于說出疑惑、發表見解、提出問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當然,目前我們的創新教育還正處于起步階段,教師切不可急功近利,而使創新教學停留在表面上、形式上。創新教學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音樂教師要敢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對學生能力提高的束縛,努力為學生創設條件,提供機會,發揮音樂學科教學在聽覺、感受、聯想、表現、創造等方面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音樂教學這一主渠道,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為培養二十一世紀的創新人才而努力!
(作者單位:江蘇江都市雙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