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尊重是“悅納”學生的沃土,欣賞是“悅納”學生的甘霖,傾聽是“悅納”學生的陽光。如果我們能時時想到以尊為重,用欣賞去善待孩子的不足,用慈祥的傾聽與孩子交往,那么這觸動心靈的弦將永遠譜出不老的音符。
[關鍵詞]悅納 尊重 欣賞 傾聽
在教育工作中,“羅森塔爾效應”是大家所熟知的——只是因為心理學家的隨意點名,這些學生就得到了教師的青睞,而學生也因此在學習上超群。在欣賞這一心理效應的同時,不知我們想到沒有,專家的肯定和教師的關愛,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是學習上取得了效果,更重要的還在于使這些學生的心理產生了積極的變化。也就是說,學生的學習進步,實際上是因為學生的心理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產生了改變,造成自信心、自尊心等等的改變。正是這一點,才使得他們的學習進步很快。因此,作為一名稱職的教師,學會悅納學生,使他們感到被尊重,從而充滿自信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把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比作彈琴的話,這三根弦一定要彈好。
第一根弦:尊重——清脆的,純潔響亮
美國教育家愛默生說過:教育的秘訣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兩個方面:(1)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行為習慣、紀律觀念、道德修養、意志力、性格等——有了這樣的認識有利于我們保持良好的心態。(2)尊重學生的自尊:既不能體罰,也不能“心罰”(橫眉冷對、挖苦諷刺等),使學生面對錯誤時保持積極心態。
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要避免急躁和苛求。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要允許學生學得有快有慢、有好有差。特別是學習后進生,學習的毅力和耐心都較差,聽課時的心情也常處于一種抑制狀態,覺得學習無聊。因此,在課堂上除了多給他們參與活動和發言的機會外,特別是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和質疑,哪怕再淺顯也應耐心回答,并予以支持和表揚,這樣可以使他們盡快消除心頭的恐懼感和失落感。我班有一名叫邵帥的孩子對知識的理解很慢,而且上課還時常不注意聽講。我經常利用課余的時間對其進行輔導,結果往往是當面學會了,過后又將剛學的知識大部分遺忘。面對這樣一個孩子,我沉住氣,幫他分析出現的錯誤,哪些可能是不理解,哪些可能是粗心。當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做正確后,就給予肯定性的評價,并因勢利導,讓其明白,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自己的細心是可以學好的。
其他方面也是這樣,學生是人,是孩子,我們要尊重他們,愛護他們,保護他們,但是這決不意味著放棄嚴格教育的責任。當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教師應該給學生說清事情過程的時間和空間,尊重學生的人格,而不是指憑借事情的結果做出判斷,進行指責。他們眼里看到的世界和教師眼里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他們犯的錯誤有很多是成長中的必然,是美麗的錯誤,是教師年輕時也犯過的錯誤。我們要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寬容地看待他們,只有建立在彼此尊重基礎上的溝通,才能觸動學生的心靈,他們才能真正的被你的教育所折服,從而親其師,信其道。
第二根弦:欣賞——柔和的,有釋懷抒情之功能
渴望被欣賞是人的一種基本精神需求。當學生感受到老師很欣賞他時會很容易被打動,從而產生價值感,成功感,由此產生自尊之心,奮進之力,向上之志。學生得到教師欣賞的同時,也學會了去欣賞別人,包括為師者。教師作為欣賞者,是對學生的一種給予,一縷馨香,一種溝通和理解,一份信賴和祝福。例如,我班張家寶是個很聰明的孩子,生性好動,上課時總是喜歡東張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教師一看到這樣的情況就批評,既打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也傷害了他的自尊,未必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面對這樣一個孩子,我時常找他談心,可是課堂上效果并不顯著。我就想,哪里出現的問題還應到哪里去解決。我在課堂上十分關注他,發現抓住他注意力集中的時候及時加以表揚,他就會很開心,并會注意自己的課堂表現,認真聽課,比我的說教更管用。后來我慢慢地樹立了悅納的意識,學會放大每一個學生的優點,使他們經常體驗成功的滋味,為他們提供學習的動力。我自己從中得到了一種沙里淘金發現綠洲的快樂。
第三根弦: 傾聽——深沉的,有余音繚繞之功效
你若想接納一個人,那首先要了解他,了解他的興趣和需要,了解他的個性特點和認知風格。了解是第一環節,而傾聽則是了解的重要途徑和方式。一旦教師轉向學生開始傾聽,就意味著一種迎接和承納:不是把學生作為學生來接納,而是把學生作為一個鮮活的生命來接納。這種接納也表明了一種真誠的平等和尊重,這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平等,是一個生命對一個生命的尊重。孩子的世界,既是一個充滿幻想,有些離奇,又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世界,也是一個通向未來,有些憧憬,又有些不切實際的世界,他們的心中或鮮花盛開,或云霧層疊。只要我們去耐心傾聽,也就成功了一半。
我在課堂上就樹立傾聽學生的思想。他們的思想很可能是些零碎的、簡單的、幼稚的觀念和看法,但我始終認為卻是他們未來發展的基礎。為了鼓勵孩子勤動腦,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每次上數學課我都鼓勵學生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解題方法,并且每次都非常認真地聽學生說完自己的想法,及時阻止其他學生的干擾。每到此時,我就發現發言的孩子眼中充滿了自信和喜悅。教師的傾聽意味著對學生的尊重和接納,他是對學生最好的鼓勵和獎賞,也是對學生最好的影響。就這樣,我們班已經有不少同學在勤于思考,鉆研問題上取得了進步。學生也慢慢學會了傾聽和接納其他學生。
在課堂外,我傾聽學生成長的聲音。成長的過程充滿著困惑和疑慮。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慢慢學會了故作深沉,學會了將心事偷偷寫進日記,學會了一個人默默承受。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有包容的心態,贏得學生的信任很重要。真誠的傾聽是有效的途徑。當然傾聽不是最終目的,傾聽是為了給他們提供幫助。在傾聽中,教師應該持有的基本態度是:
1.對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具信賴感;
2.能夠由衷地接受學生所表現的情感;
3.幫助學生從感受中轉移,使全部情感化解、散發并發泄;
4.肯付一定的時間;
5.引導學生理智地對待自我感情的漩渦;
6.對學生透露的有關生活隱私或秘密予以尊重。
這時,教師不再是講臺上高高在上的說教者,而且成了學生最親密的朋友。做一個真正的傾聽者,需要愛心和耐心。擁有愛心使教師不會拒絕學生的求助、呼喊和抱怨;擁有耐心使教師不會因一時難以聽到學生真實的想法而沮喪放棄,持之以恒的忠誠必將換來學生真心的回報。傾聽的實質是放下教師的架子,用溫暖的笑臉去面對學生,加強彼此的溝通和交流。
尊重是“悅納”學生的沃土,欣賞是“悅納”學生的甘霖,傾聽是“悅納”學生的陽光。如果我們能時時想到以尊為重,用無阻的欣賞去善待孩子的不足,用慈祥的傾聽與孩子交往,那么把孩子比作琴弦,把老師比作手指,那這撥動琴弦的手指將是觸動孩子心靈最美最奇妙的東西,這觸動心靈的弦將永遠譜出不老的音符。
(作者單位:山東青島市市北區合江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