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面向每一位學生,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是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課堂教學 教學效率 學習情境 學習興趣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目的絕大部分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的。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教學目的能否實現,近年來,筆者就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效率進行了探討。
一、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初中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強,他們的情感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因此,教師必須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創設情境,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激活學生的潛在情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現在人們普遍認為情境是:根據學生年齡和認知特點,通過建立師生間、認知客體與認知主體之間的情感氛圍,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使教學在積極的情境和優化的環境中開展,讓學習者的情感活動參與認知活動,以期激活學習者的情境思維,從而在情境思維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能力的一種教學活動。可見,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是提高初中政治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
創設課堂學習情境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第一,要有合適的教學內容。目前使用的依據新課程標準編寫的教材,整個教學內容作了重大調整,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第二,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學習情境的創設,目的絕不是單純追求表面的熱鬧,而在于以情境為中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第三,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學習過程實際上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借助書本知識認識世界的過程。教學上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關鍵在于教師具有良好的素質。第四,要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學應該是師生雙方的互相交流和溝通。如果離開學生的積極參與,在教學中只有教師的一廂情愿,學習情境的創設就流于形式,教學效果就無法達到最優化。
創設課堂學習情境主要形式有:第一,啟發探索的問題情境。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學習情境中。這個過程就是把需要解決的學習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于各種符合學生實際的知識之中,從而使學生的注意、記憶、思維凝聚在一起,達到學習活動的最佳狀態。第二,輕松快樂的愉悅情境。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須改變成人化的語言和灌輸式的方式,創設愉悅的情境,寓教于樂,能喚起學生亢奮愉悅的心情,引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使學生樂在其中,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第三,積極主動的交流情境。
課堂上,應給學生們較多的討論和發言的機會,使學生在知識方面互相補充,在學習方法上互相借鑒,取長補短。第四,豐富逼真的模擬情境,模擬情境的創設是根據教學的需要,抓住事物主要特征,模擬出特定的情境。模擬情境不僅與真實事物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且可以融入豐富的情感。所以,它比真實的事物更有啟發性。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說:“對于孩子們的學習來說,第一是興趣,第二是興趣,第三還是興趣。當孩子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時,學習就變成了一種特殊的享受,變成了一種精神的需要。” 由此說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好思想政治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初中生具有好動、善疑、形象思維能力強、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點,在這一年齡階段,他們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抽象概念,不過在掌握復雜的抽象概念時,他們仍需要具體形象的支持。如果沒有具體形象作支持,他們往往不能正確領會這些概念,初中思想政治課具有一定的理論性、思想性、許多概念都比較抽象,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時一定要生動、形象、具體、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實現思想政治課教育的目的。
三、采用分層教學法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強調“教師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政治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是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良好的發展。我校是處于城市與農村交界處的一所初中,生源基礎參差不齊,新課標的理念要求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員參與。這就要求教師在政治課教學中,首先要認真研究學生狀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選擇不同層次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及不同層次的課堂提問、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其次在進行同一教學內容時,要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其中包括:目標設計分層次,尊重并適應學生個體差異;課堂提問由淺入深,富有層次,鼓勵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課堂練習及課后作業都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并從題量、難度、題型等方面做出合理安排,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較快地發展。
四、傳授學生學習方法
著名美籍華人,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楊振寧教授認為:“中國教育方法是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地學,傳統的教育方法訓練出來的小孩,可以深入地學習很多東西,這對于他進入大學考試很有幫助……但中國最需要的恐怕不見得是會考試的人。” 要讓學生從“學會”變為“會學”。教師要善于“授人以漁”。例如教學生認識事物時,要逐步開導他們用“單一事物抓特征、同類事物找規律、多項事物看結構、相關事物抓聯系,龐雜事物看系統,綜合事物抓要素、不同事物抓對比,變化事物看趨勢” 這種方法去認識事物,把握事物規律,讓學生學會終身學習的方法,是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對提高課堂效率很有必要。
五、培養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保證。是學生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能力。讓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具備一定的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政治學科的重要目標。
要運用教學媒體與教學內容整合,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要充分利用錄音、錄像、幻燈、投影和多媒體把信息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發揮多種感官功能,提高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我們要培養學生科學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學中要逐步培養學生對所獲信息進行深入思考、分析歸納的習慣,能用所學知識解決所獲信息中的一些問題,逐步教給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等科學方法,不斷提高處理信息的能力。
當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應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本文僅從幾個方面談了一點自己的實踐和體會。我認為,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教學理論,并落實到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去,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成為高效率的教學。
參考文獻:
[1]河南省教育廳.河南教育,2006年第4.期.
[2]王淑珍.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1.
[3]鐘啟泉.新課程師資培訓精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6.
[4]胡明根.影響教師的100個經典教育案例.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作者單位:河南永城市城廂鄉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