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門道夫是個典型的德國人,高大、魁梧,說話滔滔不絕,喜做理性思辨,不遷就;一身黑色皮衣皮褲,戴著金表、金戒指、金項鏈——是他的招牌裝束。
更引人注意的是,伊門道夫的左臂上刺著“毛”字,不但如此,他還有幾間房子專門存放毛澤東紀念品,足有幾萬件,僅《毛澤東選集》就有20多個版本。
“那時我就覺得,毛澤東的思想非常革命”
伊門道夫1945年6月14日生于德國呂納堡附近易北河西岸的布萊德克,1964年他來到德國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曾試圖放棄繪畫尋找另一種有效的藝術方法抵制資本主義美學。伊門道夫說,他對毛澤東的崇拜始于1967到1968年間。
“上世紀60年代美國越戰期間,全世界都爆發反美、反戰運動。這場戰爭——一個大國對弱小國家的打擊,讓我開始思考什么是公正,什么是大國與小國之間的平等外交,我開始同情弱小國家?!?/p>
與此同時,伊門道夫搜集毛澤東的文學作品和其他一些著作。他說“當時我就覺得,毛澤東的思想非常革命?!鄙鲜兰o60、70年代,中國關于“藝術、社會和人民的關系”的討論引起了伊門道夫的注意。毛澤東提出“藝術為人民服務”,伊門道夫認為他自己作畫的意義正在于此,他感到自己的藝術創作找到了方向。
在如何評價毛澤東這個問題上,伊門道夫說,“評價毛澤東,是政治家和歷史學家的任務。我作為毛澤東的崇拜者,崇拜的是毛的業績,他拯救了中國人民,推翻了舊的社會制度。毫無疑問,毛澤東是20世紀世界上最重要的歷史人物之一?!?/p>
活躍于上海的職業藝術家徐微強對《華人世界》說,“伊門道夫是個善良、直率、偏激的好老頭,一個偉大的藝術家,這樣性格的人,一旦理念形成就很難改變,從而影響其一生。正如英國著名藝術評論家、史學家貢布里希所說的,“沒有藝術這回事,只有藝術家?!?/p>
“毛派藝術家”
花甲之年的伊門道夫毫不避諱,他年輕時就是一個左派甚至就是“毛派”,今天他的思想更接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1974年,伊門道夫提出的“藝術屬于人民”,即來源于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咖啡館德國》系列是伊門道夫的得意之作,分割的畫面表現出畫家對德國分裂的態度。而伊門道夫更多的作品則采用光明溫暖的顏色探尋著通向美好社會的出路。
徐微強認為,德國曾經是藝術革命的圣地,著名的表現主義藝術就誕生于那塊土地。作為新表現主義重要人物的伊門道夫,他代表著一個流派。伊門道夫被稱為西方“活的藝術大師”,他尊立一代偉人毛澤東為圖騰,說明很多人類歷史上無可爭議的問題,那就是毛澤東政治和藝術上不可取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