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年11月25日上午11時許,朝鮮大榆洞志愿軍總部。敵軍4架B-26轟炸機剛剛北去又折返了回來,朝地面投擲了凝固汽油彈。頓時,作戰室附近火光滔天,兩名戰士沒能跑出作戰室,壯烈犧牲,一位是高瑞欣參謀,另一位則是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
在耗時30多年、完稿于2005年10月的《毛岸英在朝鮮戰場》一書中,作者武立金第一次詳細介紹了毛岸英趕赴朝鮮戰場以及犧牲疆場的前前后后。
2006年10月20日下午,極少接受媒體采訪的武立金接受了《華人世界》的采訪。武立金表示,上世紀70年代,他曾在中國人民志愿軍代表團工作3年,工作崗位就在朝鮮的三八線上,也就是著名的“停戰村”板門店。
武立金告訴本刊記者,每逢清明節和志愿軍赴朝參戰紀念日,朝鮮的工人、農民、士兵和學生都會來此掃墓,告慰英靈。金日成同志生前曾20多次來到這里,向志愿軍烈士墓獻花圈。朝鮮人民知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特別是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是為了朝鮮民族解放事業而犧牲的。
在撰寫《毛岸英在朝鮮戰場》這本書時,武立金曾多次拜訪了劉思齊老人,每次和她談到毛岸英,70多歲的劉思齊老人還是很傷痛,憶起往事,周圍的人都插不上話。提及毛澤東時,劉思齊使用了一個并列句:“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父親”。在《毛岸英在朝鮮戰場》的序言中,劉思齊寫道:“在懷念岸英的同時,我不能不懷念偉大的父親毛澤東。岸英殉國的消息傳來后,父親忍受了老年喪子的巨大悲痛,一邊一刻不停地處理國家大事,一邊以極大的愛心和耐心,先是隱瞞我,后是安慰我和勸導我,顯示出一份深不見底的親情和作為領袖所特有的堅強自制力與巍然屹立的卓絕風范?!?/p>
作為毛澤東深深器重的親生兒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戰死朝鮮,這個事件對朝鮮民眾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武立金認為,毛岸英的不幸犧牲,“震撼著指戰員的心靈,使我軍英勇無畏和不怕犧牲的光榮傳統更加發揚光大,對鼓舞部隊的斗志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006年10月30日中午,北京大學朝鮮語言文化專業教研室主任、朝鮮文化研究所所長金景一教授在接受《華人世界》采訪時表示,毛岸英犧牲在朝鮮戰場,“是一件震撼人心的大事”。
金景一教授說,在當時極其困難的時期,中國派遣志愿軍入朝作戰,已是對朝鮮的巨大支持,作為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積極響應,第一個報名參加志愿軍,入朝34天后不幸戰死朝鮮戰場,這是中朝友誼中極為重要的歷史事件。金景一教授分析認為,在朝鮮戰爭爆發和毛岸英犧牲后,毛澤東和金日成、中國和朝鮮的革命友誼更加深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