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不要把VC當作神,也不要把他們當作魔。VC也不要自我神圣化,不把創業者當盤菜。創業者需要更多地理解風險投資,理解他們對創業者的不理解。
人在一生當中,有幾種關系需要處理好,比如夫妻之間的關系、同事之間的關系。對于創業者而言,最重要的一個關系就是和風險投資(VC)的關系。
沒有VC似乎就沒有張朝陽和陳天橋的成功,但是當創業者成功以后,他們會說:“不要聽華爾街的,他們不懂。”創業者和VC就像一對歡喜冤家,好的時候如膠似漆,不分彼此,壞的時候相互指責,各不買賬。
我沒有聽過哪一個創業者說過VC的好話,即便是拿到錢的創業者也是頗有微詞,好耶網的CEO朱海龍說:“要錢的時候一個人也看不見,不要錢的時候老是在我眼前晃,煩!”
其實,對于互聯網的創業者而言,在商業模式初步搭建完成以后,能否獲得VC,獲得多少VC,獲得什么樣的VC是創業成敗的關鍵。創業者需要理性而不是感性地認識VC,這對他們心態的調整至關重要。
關于“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
創業者必須明白VC不是慈善機構,而是資本的化身,追逐利潤是VC的天性,請放棄用道德的標準來衡量他們。VC投資的標準不是你有多么不容易,你是如何的可憐,你是如何的剛毅和勇敢,這些道德評判的標準在VC的眼里一錢不值。
如果你在暴風雪中奄奄一息了,求一求家人、同學和朋友吧!如果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語,就有尊嚴地死去。不要在臨死的時候詛咒VC的心太狠,因為他們從來就沒有溫柔過。
如果需要添花,就先把自己變成一塊錦緞吧!把“雪中送炭”變成一塊結石,讓它爛到肚子里,或者當你自己創業成功了,給別人送一回炭。

創業者第一個誤區:盼望送炭人的出現
創業者一般富有激情,但是往往過度樂觀,對自己的項目過分自信,看到的都是木桶上最長的一塊木板。而VC往往以批判的、挑剔的、懷疑的眼光來審視創業者,他們更多是從負面的角度來看待項目,致力于尋找項目致命的弱點,更多關注木桶的短板,往往看空。
創業者是烈火,VC是寒冰
在對公司價值的評估上面,創業者一般會高估,希望以較少的股份融到更多的資金。為了不喪失市場機遇,創業者必須要做好割肉的心理準備,以“吃虧是福”自我安慰,不能患得患失,錯失良機。創業者不能指望一次就可以融到足夠的資金,經過三四輪融資是很正常的。
創業者第二個誤區:一口吃一個胖子
并不是每一個風險投資人都是行家里手,個人修養和職業素質良莠不齊。因此,沒有必要對個別VC的評價過分在意。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正所謂: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趕考場。有共同語言可以多說幾句,沒有共同語言就少說幾句,沒有必要做過多的推銷,VC也不是你隨便就可以說動的。
不要見到一個VC就像見到親人或者上帝似的,對VC過度崇拜,或者過度反感都是錯誤的。
創業者和VC的關系就像是談戀愛,到了青春期都在互相尋找。有一見鐘情的,也有好事多磨的,有如膠似漆的,也有反目成仇的。沒找到合適的,也不要泄氣,百步之內必有花香。如果找到合適的也不要輕言放棄,該出手時就出手。
創業者不要把VC當作神,也不要把他們當作魔。VC也不要自我神圣化,不把創業者當盤菜。創業者需要更多的理解風險投資,理解他們對創業者的不理解。
VC眼中的最具潛力投資領域
7月11日舉行的“清科2007中國創業投資中期論壇”上,正在尋求資金支持的創業者們試圖從與會的VC身上找到答案,但正如“一千個觀眾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VC眼中的最具潛力投資領域也是大相徑庭。
在光速創投主管合伙人曹大容看來,一個項目要吸引VC的目光,應該有四點要素:第一,市場要非常大;第二,要投的項目一定要有很快的成長速度;第三,這個產品最好有很高的毛利潤;第四,門檻要高,類似的公司不是誰說開就能開的,也就是說沒有太多的競爭。具備這些要素的項目可能存在于各個行業,因此,VC就把精力放在了尋找這些項目上。“當然,也并不是說一定要同時具備這四個要素才可以投資,我們會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一位風險投資商告訴記者。
IT行業依然被看好
雖然IT行業的投資依然被看好,但新興的TMT行業在投資市場上分走了很大一塊蛋糕。
近年來的傳媒市場中,出現了很多新的關鍵詞:數字電視、移動視頻、網絡流媒體、手機媒體等,表面看,它們彼此之間似乎并不很搭界,但在VC眼中,其實是可以把它們統統歸結到一個新的領域中去,那就是數字新媒體或叫TMT產業。
有VC認為新興的TMT(數字新媒體)行業最適合投資,清科《2007年第二季度中國私募股權投資研究報告》顯示,2007年第二季度,共有70起IT行業的投資案例,占總體投資案例數的57.9%;涉及金額為4.27億美元,占總投資額的61.5%,生物技術/健康類的投資有所下滑,從上季度的9起投資案例降至本季度的8起投資案例,投資金額也從上季度的6689萬美元降至4328萬美元。
對此,清科CEO倪正東先生認為,廣義IT行業的創業投資事件和投資總額仍然超過其他各個行業,并在上季度的基礎上略有回升。
曹大容是一直關注TMT產業的,“硅谷有一個說法就是你不要投你不懂的東西,而TMT是我們懂的。”曹大容認為在TMT行業,中國有很多地方是沒有以上所說的四個標準的,“比如通訊設備在中國不能做,運營商也不能做,中國市場是限制的,而正是在這種限制中,TMT產業才有了發展空間。”
啟明創投的創始人鄺子平依然對IT領域有非常濃厚的興趣。“我們一直在觀察幾個領域,覺得今年1—7月,有一些領域變好了,有一些領域變壞了,但互聯網行業仍然沒有變。雖然經過這么多年的投資,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但是我們相信會有新的企業不斷出來,他們會有新的、好的主意,能夠用新的手段來產生利益。所以互聯網這邊我們是繼續在看,繼續挑好的企業。”鄺子平對記者說。
傳統行業變得更有活力
鄺子平坦言,雖然自己對IT領域投資很感興趣,但他也認為,傳統行業的某些部分正在變得更有活力。“因為當前A股市場各方面都有令人鼓舞的好消息,不少傳統行業的老板也都想讓企業上市,上市以前都希望做一輪VC的融資,特別是跟消費有關的傳統行業,包括做教育的、做零售的、做餐飲的企業。”鄺子平說。
看好傳統行業會復興的還有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她認為在傳統行業里只要能立住品牌就一定能做成功。“我們最近投了幾個公司,它們都開始增長了,比如真功夫快餐連鎖,因為豬肉價格漲得厲害,快餐價格一下子漲了15%,但消費者已經接受了,一個20塊錢的東西漲到22塊錢你就不吃了嗎?你肯定還是會吃的,消費者已經認可了它的品牌。”徐新自豪地說。
除了要立住品牌,徐新也提醒傳統行業的創業者,建立完善的銷售渠道也是很重要的。她說:“我們還投資過一個叫德清源,做雞蛋的公司,人家的雞蛋賣3毛錢一個,它們的雞蛋賣到一塊錢一個,還供不應求,今年漲價了20%,銷售收入還增長5倍,因為除了有品牌知名度,這家公司還有完備的渠道銷售終端。”
有變好的領域,自然也有變壞的領域
鄺子平認為整個移動行業的日子比較難過,“無論從服務到終端以及由終端所引申的很多附加行業,包括手機的設計、手機里面用到的芯片,包括互聯網很多增值服務、基礎服務,我們覺得整個環境都不是太理想”。
VC對投資領域的選擇并不是固定的,有的VC的投資項目涉及范圍遠不止幾個領域。富達國際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合伙人譚秉忠先生就坦言:“我發現過去6個月好與不好的行業里面我都有投,比如鄺子平所說的不好的移動我投了,互聯網我們也投了,其他的比如外包、醫療等,我們都投過。”
雖然創業者急于知道哪些領域才是受風險投資商關注的,但風險投資商的回答卻表明他們也是正在尋找答案,他們也存在著諸多困惑。
(作者為中國講座網總裁、復旦大學MBA、創業文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