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節源于德國,1810年的10月,是為了慶祝巴伐利亞的路德維格王子和薩克森國的希爾斯公主的婚禮而舉行的盛大慶典。自那以后,十月啤酒節就作為巴伐利亞的一個傳統的民間節日保留下來。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至10月的第一個星期日,于慕尼黑舉行的啤酒節,是德國極具歷史意義的傳統節慶,延續至今已有近200年的歷史。這場譽為全球最大的節慶活動之一,每年都會吸引超過700萬名的觀光客,足足喝掉600萬升以上的啤酒。
自從中國有了啤酒,中國人也就知道了慕尼黑。甚至有的啤酒廣告就是這樣說的:很德國,很德國!
中國的啤酒節最早是從1991年青島開始的,到今年已經舉辦了16屆;大連“中國國際啤酒節”也舉辦了8屆;哈爾濱啤酒節舉辦了4屆,剩下的還有燕京啤酒節、西安啤酒節、天津啤酒節,等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國內的啤酒節舉辦的時間都集中在七八月份,這個季節屬于夏季,啤酒銷售的旺季,所以大家都要爭先恐后地頻頻露臉,各個啤酒節的內容形式五花八門。
但是舉辦啤酒節究竟為了誰?不知道舉辦者想過沒有。
大多數舉辦者都是城市行為,打出旅游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在一個啤酒城里,啤酒企業匯集一隅,各種節目爭相斗妍,消費者在主持人的煽動下,忘情消費。大型的啤酒節往往有幾百萬人蜂擁而至,消費者慷慨解囊,大把大把的鈔票如流水一般。舉辦城市、參會企業、觀光消費者都是喜上眉梢??梢哉f,其熱鬧的程度使啤酒節變成了狂歡節,哪個企業的節目抓人眼球,哪個企業就會碩果累累。
但是筆者看到,能夠通過啤酒節打出品牌的中國啤酒可謂鳳毛麟角。并且大多數啤酒節都變成了旅游項目的附屬物,對啤酒企業的品牌知名度,沒有太多的影響力。還有的啤酒節掛羊頭賣狗肉,就是設定各種名目,完全為了招商騙取啤酒企業的支持。筆者認為,啤酒節不應該單單是狂歡,應該是啤酒企業一次很好的宣傳機會,甚至是進入這個城市銷售的號角,不能是簡單的幾天熱鬧。
啤酒節應該是啤酒行業對啤酒文化宣傳教育的最好時機,其他都是手段,是裝飾。為什么德國的啤酒節只接受慕尼黑區域的啤酒企業參加,而我們的啤酒節卻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因為目的不一樣,所以舉辦方就不一樣,舉辦的啤酒節的效果就不一樣。我們的啤酒節大多照貓畫虎,只看到了人家啤酒節的熱鬧和內容,卻忘記了人家為什么舉辦啤酒節。雖然人家也是因為一次偶然的慶典而發起的,但是人家卻沿用了這個形式,并賦予了啤酒節真正的內涵:發展啤酒經濟,促進啤酒文化傳播,讓啤酒企業更創輝煌!
國內的燕京啤酒節就辦得比較不錯,是啤酒企業搭臺唱戲的主旋律,政府只是負責附屬服務。企業文化相得益彰,企業品牌一年又一年的在消費者心里加深烙印,企業發展速度得到持續增長,消費者也玩的高興,地方財政也相應得到支持。
真是應了那句廣告語:大家好,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