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技工職業教育在我們國家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提高技校生的職業技能是各技工學校不斷創新的目標。本文從更新觀念、實踐教學、校外實習基地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論述了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的措施。
[關鍵詞]技工學校 職業教育 職業技能提高
技校所培養的學生是企業生產一線的操作工人,傳統的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模式所暴露出來的弊端已難以讓學生和家長所接受。理論和實踐嚴重脫節,學生厭學,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普遍低下,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企業對學生不再是“唯文憑論”,而是看能力。為適應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實際需求,使學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我校在提高學生職業技能上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下面簡單介紹一下。
一、更新觀念、變換角色
1.更新觀念
陳舊的教學觀念,必然派生出陳舊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陳舊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必定折射出使用者陳舊的教學觀念。我們知道,知識的傳授,已經不適宜采用“灌裝式”,更何況一個人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的養成呢?職業教育的核心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能力是技校學生必備的生存技能,是現代企業對員工的基本要求,也是技校學生與大中專學生或其它社會從業人員競爭的法寶。職業能力可分解為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個方面,這三種能力的培養,僅靠陳舊的“灌裝式”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是很難實現的。為此,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拋棄陳舊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認真研究職業教育的特點和特定的教學目標,采取與之相適應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實行理實一體化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強的職業能力。
2.變換角色
現在,技工學校的教師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傳道、授業、解惑”者,不再是單一的教學內容的講解和灌輸者。教師的角色首先應該是職業導師。他對學生將來所從事的職業應有一個全面深入地了解,能幫助學生規劃他們的職業生涯,幫助學生認識將要從事職業的前景,指導學生提高職業能力的方法,幫助學生預見和分析將來職業生涯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常規的應對措施。
二、加強培訓,努力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
要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需要足夠多并且能夠勝任的“雙師型”教師。如果沒有一批素質較高的“雙師型”教師做后盾,職業教育就會失去其本質特色,沒有一流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實施教學,職業院校的招生、就業、對外宣傳、設施建設等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成為職業教育教學的重要課題之一。
為適應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理實一體化的教學需要,近年來,我校陸續從高校選拔30多名優秀畢業生充實教師隊伍,從施工企業、工廠調選10多名優秀的技術人員來校任教,聘請10多名技師、高級技師擔任實習指導教師,這也僅僅是從數量上滿足了師生比的需要而已。高校的應屆畢業生,不論他在校時多么優秀,以“雙師型”教師的標準來衡量,還需要在教學經驗方面加以積累,更需要在實踐能力方面加以培訓;來自施工企業、工廠的技術人員,他們雖然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技術能力,但在轉換了工作對象之后,能否有效地把自己的實踐經驗,簡潔準確地傳授給學生,也還值得考慮。即使是在校工作多年且自認為是“雙師型”的教師,是否還有進一步提高的需要和可能,也是值得研究的。因此,我們在初步解決了教師人數不足的問題之后,應該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對教師的培訓上面,提高教師的質量,使其真正符合“雙師型 ”的要求,否則,教師人數再多,也多是一些“跛足行者”,并不能為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添磚加瓦。
三、增加投入,保證實習工位滿足教學需要
前幾年,由于教學經費的不足,加上教學模式的陳舊,學校的教學設施設備不能滿足教學的要求。如壓力機、全站儀等路橋類的試驗檢測和測量路面工程設備僅有1~2臺,教學時只能由教師演示,少數學生有動手操作的機會。有的試驗檢測項目,正常應是3~5人或6~7人一組,而因條件所限,一個小組我們往往安排15人,每個學生動手操作訓練的時間較少。目前我校在校生已達5000人,有125個教學班,原有的實習場地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為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學校增加投入,加大了專業實驗室、實習基地的建設力度。
學校對現有的專業進行調整,配制了相適應的教學儀器和設備,將機械系原汽車專業劃出,成立了汽車系,單獨新建了12個專業實驗室及整車車間、轎車、壓路機、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平地機、路拌機、銑刨機;路橋系擁有12個不同項目的實驗室,路橋專業交通工程試驗室今年投資了1000萬元,購置了儀器設備(正申報交通部甲級資質試驗室);信息管理系擁有15個機房和實驗室;學校還充分利用校外實習資源,把江蘇大學、鎮江市機電高等職業學校的部分專業實驗室和鎮江合金材料廠的部分生產車間作為我校專業實習教室。
四、明確目標,改變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方法
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是技校教學的首要目標,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不同性質的課程,不同層次的教學對象,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但教學方法變了,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方法不變,也不能將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的教學落到實處。
技術學校的教學目標首先是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其次是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在教學中除了要學生掌握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外,還要提高他們的自我認識、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與人協作和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對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方法的改變,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參與學習和培訓。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原來對理論學習不感興趣,現在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環境中,不僅在實踐中努力學習技能,而且,在碰到實踐中的問題之后,還能主動地回到書本中去尋求理論解答。
五、加強合作,走產教結合的良性發展之路
一方面,我校與多家施工企業、監理公司簽訂了實習、就業協議,同時把這些單位作為我校的校外實習基地,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學校按需求為企業培養學生,為企業完成一定的生產任務;企業的優秀技術人員是學校的教師,學校的教師也為企業解決一些技術上的難題。校企合作呈現出雙贏的格局;另一方面,在學校內部,我們堅持走產教結合、以產養教、以產促教之路。我校是江蘇省唯一的一所公路類國家級重點技校,我們在“突出公路行業特色、加強校企合作、產教結合”方面作了很多嘗試,有很多成功的經驗。
我校交通工程試驗室是江蘇省交通廳工程質量監督站檢測中心,承擔著省內在建的交通工程的質量檢測任務;監理咨詢公司具有交通部乙級資質,在省內外承擔了監理業務;學校的工程機械設備足夠對外承接施工任務。學校的產業實體不僅鍛煉了師資隊伍,找到了教學和生產的結合點,縮短了學生的就業適應期;同時,對外交流合作,降低了教學成本,還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改善了辦學條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實踐證明,生產創收和校企合作必須與學校專業建設相結合,必須與教學相結合。
(作者單位:江蘇交通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