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情境創設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適時、有效地創設問題情境,已成為廣大教師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三點做法和體會。
一、情境創設生活化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因此,我們的數學應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的問題情境也要從實際出發,這樣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學應用題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通過社會調查,收集、整理數據,提出數學問題。
二、情境創設活動化
實踐是人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應用知識、發現和解決問題,重視知識與實踐之間的聯系、生活與實踐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態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投身到問題情境中去活動,使學生在口說、手做、耳聽、眼看、腦想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增長智慧,提高能力。這有利于保證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對于促進學生從動作思維向具體的形象思維過渡也是十分有利的。
三、情境創設游戲化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模擬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生都喜歡做游戲,創設一個與學生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又是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情境,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主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策略去體驗和理解知識,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探索,使學習活動生動有效、事半功倍。如:在教學《擲一擲》時,我首先告訴同學們,老師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個摸球的游戲。我手上拿的紙盒里裝著標有數字1、2、3、4的乒乓球各一個,請你來閉著眼睛隨手摸一個球,可能摸到幾號球呢?裝著標有數字1、2的乒乓球各一個,只摸一次,摸到1的可能性有多大?只是為學生主動學習創設多種學習條件,營造了一個人性化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促進者。教學過程中老師帶領學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為玩而玩,而是讓學生在玩中生疑,讓學生在玩中質疑,讓學生在玩中釋疑,獲取知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
總之,情境的創設貫穿于一堂課的始終,其方法和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創設情境雖不是目的,但沒有情境的創設,就很難激活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創設教學情景,使教學內容產生巨大的誘惑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啟發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從而對于數學教學的展開是十分有用的。
(作者單位:貴州遵義縣三合鎮錦屏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