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爾夫球場上有一句話,叫做“少一桿”愉快,“多一桿”健康。吳以珍就是喜歡“多一桿”的那種感覺。她打球的時候從不刻意去追求成績,而是享受整個過程。
和許多臺灣太太一樣,13 年前,吳以珍隨先生一同到上海創業,并且在這里找到了自己的夢想和價值。她和臺灣太太們組織了一支名媛高爾夫球隊,每個月定期舉辦比賽,或者一起活動。這些太太們,都是著名公司的CEO 夫人,他們因高爾夫而結緣,在這個小圈子里其樂融融。
吳以珍不追逐奢華的家居,也很少去參加高爾夫以外的社交活動,喜歡Burbbery 是因為簡單舒適的風格。在她看來,健康、有格調、有品位的生活,就是華麗生活。
與高爾夫的不解緣
在臺灣的時候,吳以珍喜歡很多運動,她和先生兩個人每天6 點多起來游泳,全年不間斷,她還喜歡爬山,可惜到了上海之后,發現沒有山可爬,唯一的佘山海拔只有100 多米。
剛開始的3 年,因為全身心放在協助先生做事業上,她一直在忙忙碌碌中度過。有一天,先生對她說,公司規模大了,夫妻兩人在一家公司不合適,于是吳以珍就退居二線,閑了下來。
吳以珍開始打保齡球,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漸漸發現保齡球是個相對封閉的運動,沒有機會和別人交流,屋子里面到處都是煙,既不能滿足她想要擺脫寂寞的要求,又不健康。于是崇尚綠色、氧氣、陽光、步履的高爾夫運動吸引了她。
她接觸高爾夫的另一個原因,是為了和先生有共同的話題?!叭绻悴唤佑|這項運動,永遠都不知道直接擊球進洞的那種滿足感。當你先生和你說到這種感受時,你會覺得根本無法理解。這樣,兩個人就容易越來越疏遠?!庇袀€說法叫做“小白球寡婦”,是說丈夫迷戀高爾夫球而冷落妻子,吳以珍可不想成為這個族群中的一員。
很多跟吳以珍情況比較相似的臺灣太太們,終于因為高爾夫而走到一起。在這之前,她們的活動就是“三天一小吃,五天一大吃”。名媛球隊的建立,目的根本不是提高球技,而僅僅是組建一個固定的圈子,讓這些大公司的老板娘們有一種歸屬感。從最開始的42 人發展到現在65 人,他們仍然保持著會員是清一色臺灣太太的傳統。其中有元祖公司董事長的太太,龍鳳公司董事長夫人等。平時不打球的時候,也許就到花園飯店或頂邦麗池私人俱樂部吃飯或小聚。
吳以珍說,名媛球隊每個月都堅持舉辦一場月賽,已經非常頻繁。去年共舉辦了11 場,除了8 月份。因為8 月是暑期,很多臺灣太太回去陪孩子。另外,8 月的上海酷熱難當,實在不是打高爾夫的好季節?!拔覀兊目谔柺谴虮槿虾#?1 場都換在不同的地方打?!?/p>
吳以珍自己除了舉辦和參加名媛的月賽,還固定每個星期三和星期天打兩場,算下來她一年要打120 場的球。開始是為了不當“小白球寡婦”,現在她自己也到了癡迷的程度。一下場就看到她精神飽滿,意氣風發的樣子,好像身上有無數的勁,永遠使不完。
隨意即是美麗
談到自己最難忘的打球經歷時,吳以珍像個孩子,興致勃勃地講自己在一次最近洞比賽中,打到離球洞只有3 公分,當時大家都歡呼,以為她一定拿獎了,沒想到最后拿第一的居然離球洞只有1 公分。
“高爾夫球場上有一句話,叫做‘少一桿’愉快, ‘多一桿’健康。我就是喜歡‘多一桿’健康的那種感覺。所以我打球的時候從不刻意去追求成績,享受的是這個過程。記得元宵節放天燈的時候,我們在里面寫愿望,我的一個球友寫道:希望明年吳以珍別再拿倒數第一。”吳以珍微笑著說,“其實人生也是一樣,不需要太刻意去追求某種東西,要懂得隨遇而安?!?/p>
雖然在來上海的頭幾年,因為沒有朋友,吳以珍也曾有過不適應。不過她本人特別喜歡上海這個城市。在臺灣, “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在臺灣的太太們,要么是職業女性,要么就是全職太太,大多數時間都在奉養公婆,照顧孩子。像吳以珍這樣年齡的太太們,基本都不工作。
用吳以珍的話說,來到上海后,她找到了自己,終于可以過自己的生活。以前閑的時候,她還學國畫、學二胡。后來,她又投身到自己喜愛的事業中。因為自己特別愛高爾夫,家里又正是做服裝公司,吳以珍就開始做自己的高爾夫服裝品牌PRO SIMON。她把事業、愛好和家庭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而這一切又是那么水到渠成。也許真的是,隨意就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