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實上,每個人都是一滴塵埃,蕓蕓眾生在凡塵之間飄蕩。可有些人卻力圖走出這俗世生活的困頓。生活即信仰,這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信仰表達。
采訪那天, 北京煙雨朦朧,如夢如幻,耿峰穿著干凈、清雅。當問道:“修行之后,會不會還有紅塵中人那般見花落淚,望月傷情的詩意?”她望著窗子外飄灑的淅瀝細雨說道:“我雖也欣賞下雨的美麗,但卻不會大喜大悲,歡喜過望,落淚傷情”,這或許便是佛教“一塵不染”的真實用意吧。神形俱寂,自凈其心,不受外界干擾,沒有絲毫雜念,也就是古德所說:“百花叢里過,片葉不沾身”的心境,只有如此,方能“塵心一去,佛心即現”。
身為公司管理層,又身處前衛、時髦的廣告業,初次相見,沒誰會把耿峰與“佛教徒”三個字聯系在一起。豈不知,她修行已近十余年。家中自設二十余平方米佛堂,終日香火繚繞,定時早晚課頌,絕不懈怠,若某日未做功課,一天難以清寧。最初,丈夫對吃齋念佛保持中立,可沒過幾年也皈依佛門,精進念佛。有意思的是,親朋好友之中,凡是與耿峰住過的人都陸續開始信佛,公公,婆婆,妹妹……
孩童時代,閑極無聊的耿峰愛聽廣播里的不一樣的聲音,耳邊傳來的是極其溫柔的女播音員講解《圣經》。其中有句話讓耿峰至今記憶深刻,說的是:“如果人是從猴子進化來的,可過了這么多年為什么猴子沒再進化成直立行走的人呢。”姑且不說這個道理對錯與否,可啟發了她想了解更多事物的探索與好奇心。夢,是耿峰思考宿命的引發點。她不相信人會死亡,可曾夢見被人舉槍射中,但她卻在夢中清醒地對自己說:“沒有死,沒有死。”因為,她的潛意識里不相信人會死。從夢中猛然驚醒后,她開始仔細探詢起人的生死問題了。這便回到了佛教《金剛經》中最根本的那條:“生從何來,死從何去。”
讀中學時,一個高大帥氣的同班男生,第一天還見面微笑,第二天便得到了消息說:“死了”。還有一次,行走于街道,突然樓上飛下來一個物體,定睛一看,原是一位跳樓自殺的老太婆。當時,雖然街道上車水馬龍,人聲鼎沸,但她卻清晰地聽到“噼里啪啦的骨折聲”。總之,各種的因緣際會把她推向了思考宿命,求取智慧的道路之上。
殘酷商場,硝煙彌漫,每天面對的都是爾虞我詐的智力游戲。修行之人,會把凡事看得平淡輕松,只有如此,眼前的世界才會是另外一副模樣,耿峰說:“無爭的人其實是最有力量的。”其中之意,自然是指佛教那“與世無爭,與人為善”的境界。這樣一來,溫雅淡定,寧靜祥和,人際關系也會因此而變。從她的廣告的職業特點,基本上天天與人吃飯,她每次都會為自己點幾樣素食,結果往往是點的素食大家都吃了,葷菜都有殘余。她說:“只有嘴巴知道什么最有營養的。”從耿峰皈依佛門的主觀終極追求上,非常希望自己像蓮花一樣,雖身處紅塵,但卻“出淤泥而不染”。
皈依佛門是一次巨大的自我革新。未入佛門之前,耿峰可沒眼前這般性情淡雅、平和,相反是位聰明而叛逆,讓老師頭疼的丫頭,為了張揚個性,剪著短寸頭,穿衣戴帽一定得合身,不化妝絕不出門,不好好上學,老逃課回家專程尋覓老師不讓看的書,武俠,言情,總之,古今中外,通通閱讀。現在則是唯佛教經典不讀。
我問:“像《金剛經》這般的奧妙學問,每日誦讀,就一定能讀懂嗎?”她微微一笑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雖最初懵懂,先記住它,多了也就懂了,無心自然進不去。”我問:“那你現在的狀況呢?”她答道:“剛打開門,看到了里面一點點亮光。”
修行不僅是讀讀佛經,講講道理,也要貫穿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之中。當然,有時候也需要通過某種特定的形式來自我提升和修煉。比如,苦修。為了苦行修煉,耿峰曾跟一位比丘尼師父日行70 里,去朝拜普陀山,一路身體的極度疲憊,倒讓她體悟深刻。
開始,耿峰并未想過“苦修”,可知道那位女師父已經決意要去時,又擔心師父太年輕漂亮,一路上會有什么閃失,才決心一同前往。一路之上,兩人很少言語,沿著高速公路徑直往前走,路人對她們的行為感到詫異,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有人以為是她們沒錢坐車,好意招手邀請其免費搭車。這倒不能影響她的情緒,她開始一直斗爭在這件事情真正的意義何在?開始幾天覺得特別累,連戴一對耳環都沉似千斤,走到住宿的地方,努力爬到床頭,倒頭便睡。醒來時,天光大亮,旁邊是發臭的廁所與呼嘯的火車。“我們平日為何那么講究睡眠環境呢,那是因為我們自身不能那么深的進入睡眠。”
她每一年基本都要抽時間去修行。這次苦行之后,她又到高寺打禪七。據說這是全世界少數仍保持嚴格禪風的一家道場,只要誰不守規矩,不管你是什么皇帝還是高官,都會受到“警策香板”的懲罰,沒有任何解釋。她也曾受過香板之苦,為此還委屈地給師父打電話。“在道場里,我們都仿若初生嬰兒,吃飯、走路都要重新學過,佛門嚴格的規矩和威儀在這里被踏踏實實地落實。”如果在那里經過修煉,會慢慢消除你心目中的“我大”,逐漸參悟本心。
最后我問:“同為女人,你如何看待陳曉旭遁入空門這件事呢。”耿峰淡定地回答道:“雖然看到過周圍很多人遁入空門,已經不覺驚奇,但還是認為她很勇敢,可以放手世俗。我們抓一把黃金跟抓一粒黃金是沒有差別的。讓普通人松開手的那一剎那,多會緊抓不放,難以割舍。”

親情,友情,愛情,權力,財富……
“出世”和“入世”說起來容易,沒有什么壁壘,也沒有什么障礙,但那一步的心路歷程可能很長,誰都不會輕易邁出。耿峰也一樣,她必須先面對世俗的責任,所以,她只能先盡力做好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