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地雷戰》描述了山東海陽人民當年在地無一垅的貧瘠山區抗擊日寇的故事。就在這個革命老區,改革開放后二十余年一直未甩掉落后的帽子,經濟發展在煙臺市十幾個縣市區排名末位,是全市的重點扶貧對象,每年需要市財政無償扶助度日。然而,近幾年來,底子薄、條件差、困難大的海陽市,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發生了令人矚目的巨大變化:改革開放全面推進,經濟快速增長,發展速度列煙臺市之首,城鄉統籌發展,社會經濟與自然環境協調優化。有媒體欣喜地稱為海陽現象或海陽奇跡,剖析這種現象,會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
一、海陽奇跡的核心是海陽精神
海陽經濟長期落后,在客觀上是基礎差、自然條件惡劣造成的。長期以來,部分過慣了窮日子、吃慣了救濟糧的海陽人安于現狀,把條件差當成了落后的遮羞布,因而甘愿落后,這象一把無形的枷鎖縛住了海陽人的思想和手腳。2001年8月,煙臺市領導在全市干部會議上,將海陽與自然條件相近又相鄰的乳山市對比,1990年時,兩市的各項經濟指標基本持平,10年后,乳山市的國內生產總值及地方財政收入為85.01億元和2.9億元,均是海陽的2倍多。對比,驚醒了海陽人!更讓海陽人深思:落后的根本原因到底在那里?
為尋找答案,海陽市委、市政府適時而動,組織人員兩次赴乳山市考察學習,并到江、浙發達地區考察,十幾次召開不同層面的領導干部座談會,在全市開展解放思想、創新思路求發展的大討論。討論中大家對比先進找差距,深入剖析思想根源,廣大干部群眾勇敢地扯下遮羞布:海陽落后,不在于原有基礎和自然條件差,關鍵在人,根子在思想觀念和精神狀態!海陽人清醒地認識到,落后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經濟落后引發的精神滑坡!經過對比討論,干部群眾思想解放了,觀念創新了,全市上下勇敢地打破“愁、難、怨”的思想枷鎖,迎難而上,人人奮起,勇于創大業,激發起干、搶、拼極大的發展熱情,立志“奮戰五年,再造海陽”,即五年時間使城區面積、固定資產規模、企業銷售收入、財政收入等主要指標翻一番。
二、海陽奇跡的創造來自思路創新
經過思想大解放,海陽人激情迸發想干事。但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是:作為多年發展滯后的革命老區,要突破要加快發展,靠什么?困難,錘煉不屈不撓的品格;困難,激發迎難而上的豪情。海陽人堅定地回答:靠自己!然而,海陽人并沒有為豪情而沖動。海陽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引導全市上下重新審視自我,從困難中尋找機遇,漸漸地理清了發展思路。
1.充分發揮本地優勢
思路一新天地寬,海陽人驀地發現,原來自己面對的并不是窮山惡水。南有瀕臨黃海的由原總書記胡耀邦題詞的萬米海灘浴場,前幾年雖已開發為旅游度假區,但進展不大,應加大開發力度。北部是膠東的屋脊丘陵連綿,卻蘊藏著不少古跡和江北最大的竹林,在這里規劃建成了叢麻禪院風景區、云頂自然風光旅游區、招虎山森林公園。山區農民祖祖輩輩播種希望,收獲貧瘠,“三畝小麥一肩挑”道出了他們的辛酸和無奈。結合農業結構調整,海陽人實施大綠化工程,兩年造林20余萬畝,其中經濟林果北部以蘋果為主,中部重點發展大櫻桃,南部栽植柿子樹優勢大。
2.規劃建設工業園
“無工不富”揭示了區域經濟發展的深刻內涵和一般趨勢,海陽作為縣域經濟要突破發展,同樣要做好這篇文章。結合小城鎮建設,市里擬定了規劃建設工業園區的意見,臨近城區建成了海陽工業園和碧城工業園,各鎮、街道都從實際出發抓好一個鎮級工業園。連接海陽市老城區與開發區的東京路、碧城大道氣勢宏偉,勾勒出老城區、開發區和旅游度假區三區對接的城市主框架,充分反映出海陽人高處著眼邁大步、高點定位謀發展的境界。
3.以新政策扶持發展民營經濟
上世紀末期,海陽市企業改制基本完成,幾年后一些企業存有小富即安,小進則滿的思想。為此,市里適時轉變工作策略,一是實施“企業再造”工程。組織企業負責人到外地考察學習,鼓勵企業放手、放膽、放量發展,力爭三年實現固定資產、銷售收入和上繳稅金翻番,結果全市有592戶企業完成再造目標。二是建立“經濟發展貢獻榜”,企業不論經濟成分和規模大小,對上繳稅金和發展速度綜合考評前30名的,授予企業負責人“全市勞動模范”榮譽稱號,獎勵價值2000元至6萬元的金牌。三是出臺新政策,引導本地企業進園區二次創業,做出規定,凡進工業園的民營企業在用地、水、電、稅收等方面與外資企業一樣,也享有同等而公平的“國民待遇”。新政策促使本市230多家企業進園區二次創業,并形成了以風城為主的毛衫加工區,全市注冊毛衫加工企業360余戶,毛衫加工點900多戶,年銷售收入10多億元。此外,還形成了辛安內衣加工園區和山東最大的水產品批發市場。
4.優化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為解決政出多門,提高辦事效率,市里成立企業服務辦公室,后更名為行政服務局,取消多項行政審批和收費項目。工業園按照“特區模式”,采取“全封閉式”管理,項目審辦實行全過程一站式免費服務,除稅收、養老保險金由稅務和勞保部門直接征收外,水、電、通訊等項收費均由鎮、街道代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進園實施檢查、收費或處罰等行政活動。凡進園區企業投產五年內享受所得稅“兩免三減半”的政策;產品出口企業和新技術企業可延長3年減半征收;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以一定比例返還企業專款用于技術改造。所有這些政策,對外資企業、海陽境外及境內所有內資企業均適用。這是海陽人對發展市場經濟的新認識。
按照國家規定,只有涉外企業才享有所得稅“兩免三減半”的政策優惠,這嚴重違背了市場經濟的公平原則,對技術經濟實力處于劣勢的內資企業就更不公平。由此直接導致:為逃稅,內資變成了假合資,一些涉外企業優惠期滿后就遷徙他地避稅,企業發展了,對社會卻沒有多大貢獻。既然內資比外資更可靠穩定,對社會的貢獻可能更大,海陽人就反思:能給外商以優惠,何不以同樣優惠扶助國民呢?觀念創新帶來政策調整,凡進園區企業同等對待,使內資企業充分享有“國民待遇”,自此海陽人在積極引進外資的同時,更把引資的重點放在內資上。園區的新政策吸引了諸如黑龍江沃德公司投資2.6億元的沃德大廈,總投資20億元的澳柯瑪影視城項目,及黃海公園、軍事公園、鳳凰城、溫州城等一些內資大項目。
三、海陽奇跡的動力源于運行機制
“海陽奇跡”的核心是海陽精神,海陽精神的本質是當政者執政為民的思想和決心。從根本上說,這是“海陽奇跡”最原始的動力源泉,然而,當政者意圖的貫徹落實需要嚴謹的運行機制作保證。
首先,市里研究制定了《項目投入責任制》,把投入任務分解量化到各單位、各部門,據考核情況實行獎罰。規定第一年完不成任務,轉至下年;第二年仍完不成,對主要負責人誡勉;連續三年完不成任務,主要負責人自行辭職或被免職。兩年中有3名正科級干部被免職,誰說情也不行,4名副科級干部被破格提拔使用。實行《市長聯系大中城市制度》,國內主要的大中城市都有市級領導負責聯絡招商引資,也納入責任制考核。
其次,建立求真務實的考核體系,市里成立考核辦公室,按照同類同考的原則對各單位、各部門進行考核。引進項目多少,幾間廠房,幾臺設備,綠化植樹棵數,成活率是否達到95%等各項工作,不聽匯報,不看報表,都要實地測量對照實物查驗清點,兩年中為測量用壞了15把皮尺。有一部門聲稱引進價值40萬元的設備,沒有發票,考核人員就到煙臺海關核查,查出實際價值只有6萬元的假象。務實求真的考核和獎懲體系,形成了“不用揚鞭自奮蹄”的工作機制。責任制考核并不新鮮,但海陽人以真和實充分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碧城工業園一年引進項目86個,總投資12億元;海陽工業園兩年進園項目171個;全市兩年引進項目1000多個,總投資達109億元,大大超過歷史總和。
四.海陽奇跡凝聚著海陽人的品格
勤勞樸實是我們民族的固有美德,海陽人表現得特別濃厚。干部們率先垂范,埋頭苦干,海陽人民一呼百應,上下一心,共同創造出“海陽奇跡”。市委、市政府的辦公大樓每晚燈火通明,從市領導到一般干部都要工作到很晚很晚……兩年造林20萬畝,那是干部們帶領群眾起早摸黑栽植的;駐村干部王樹謙,50多歲了,兜里裝著速效救心丸,連續幫扶兩個村摘掉后進帽子;碧城工業園新建時一片荒野,辦事處的干部們晝夜奮斗……在如今的海陽,到處都能感受到人人奮起,再造海陽的氛圍,即使在出租車上,司機師傅也會拿來《招商引資宣傳冊》向你宣傳一下。
海陽招商引資的秘訣突出一個“情”字,諸如千里迢迢赴哈爾濱探望慰問遭受火災的沃德公司懂事長,引來了2.6億元的投資;開發區的干部職工為喪偶多年的外商總經理祝賀生日;每年的除夕夜,市領導都給外商送來新春的祝福和年夜飯……“海陽就是我的家,”是海陽外商的共同心聲,那么海陽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很多項目都是以商招商引來的。
海陽奇跡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不管基礎和條件有多差,困難有多大,只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創新,拼搏進取,真抓實干,就能甩掉落后的帽子,加快發展跨入一片新天地。
地址: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委黨校
郵編:26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