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3年,一個臺灣小伙準備在美國投身電影事業。他沒有顯赫的家庭,也沒有足夠的金錢和經驗,小伙唯一的資本就是他覺得自己還有點才華,另外就是他對電影事業的滿懷激情。當時的美國電影市場,不是很景氣,就算很多老牌的名導演,也會因接不到好劇本或找不著贊助而休息,想要在這時候的美國電影圈混出點名堂,談何容易?更何況小伙初出門道,沒有一點背景。
為了實現自己的電影夢想,小伙子就馬不停蹄地跑電影制作機構,跑經紀人公司,雖然有些公司欣賞小伙子的才華,答應做他的經紀人,但找到合適的劇本和投資機構,這些將會更加困難。小伙子這時已經結婚了,妻子在一家研究室任藥物研究員,工資不高,再加上東奔西跑支出,家庭花銷巨大,一家人的日子過得捉襟見襯。
妻子的父母從臺灣來美國看望女兒,見女兒跟著女婿過得并不好,低矮的住房中是清貧凌亂的樣子,再加上小伙子沒有工作卻對一份似乎沒有回報的電影事業的執著,兩位老人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一天飯后,老人委婉地對女兒女婿說:“與其東奔西跑,不如投資開一家中餐館,這樣也好緩解家用?!崩先说脑捵屝』镒泳狡炔患?,將手一個勁地來回摩裟著。“我很沒用,是嗎?”那天晚上,小伙子不斷地重復著這么一句話。他躺在床上時,是那么郁悶無助。
但當他看到自己堆在桌上的劇本手稿時,心底還是被的一種莫名的情懷怔住了,那是一種要往自己的夢想靠近的激情——自己的事業是拍電影,自己的人生是屬于電影的。事后,小伙子并沒有跟隨妻子的父母去投資餐館,但他在家庭中似乎更加勤快,洗臉托地,燒菜做飯,每一項都做得極為細致。他想用“家庭婦男”的形象,去沖談人們對他不工作的看法,慰勞工作忙碌養家糊口的妻子。
在經過長達七年的“家庭婦男”生活后,小伙子一直堅持著。1990年,小伙子編寫的一本《推手》的劇本獲得了臺灣政府優秀劇作獎,這部劇本并很快被臺灣中央電影公司投資開拍成電影。小伙子也因為獲得了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此后,他又經歷了11年的蟄伏,直至2001年,他所導演的《臥虎藏龍》在奧斯卡滿載而歸,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最佳電影音樂,最佳外語片。
說到這里,大家似乎也猜到是誰了。他就是國際大導演李安。
2006年3月6日,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在美國洛杉磯柯達劇院落下帷幕,李安憑借《斷臂山》獲得最佳導演獎,這是華裔影人在奧斯卡獲得的最高榮譽。
從一個迷茫的家庭婦男到國際榮譽載身的大導演,李安實現了屬于自己的成功。在一次采訪中,有位美女記者問李安,在他茫然無助的背后,是什么便他堅持下來?李安說:“每當我郁悶之極,找不著方向的時候!,我就對自己說,除了自己甘愿輸給命運,沒有人能夠阻止你靠近夢想!……”
地址:湖南省新寧縣麻林瑤族鄉三水村三組
郵編:422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