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血本全打了水漂
人人都想致富,湖南省隆回縣金石橋鎮羅公灣村農民陳中利也不例外。其實,陳中利做夢都想成為富翁。可是,世上就沒有天上掉下的餡餅。他從16歲開始,在外勞碌奔波,做過木匠,育過苗木,也養過肉雞。屈指數來,也從事過10多個“名堂”,拋下了10多萬資金,但終因盲目蠻干等原因,投資的老本全打了水漂,幾多天亮幾多早,不管怎樣勞心努力,也未能夢想成真,挽回敗局。
1997年,他從報紙上獲得了養雞能致富的信息,看后,怦然心動。于是,他懷揣僅有的3000元資金,踏上了去廣州引種雞苗的征程,與老板幾經商量,才買了500只雞苗試養。辛苦了三個月便出籠了,把算盤一拔,凈賺了2000元。初嘗了甜頭的陳中利,心中便開始有了“野心”,迅速將養殖規模擴大,渴望著“富翁”的日子早日到來。在離公路不遠處,有一處已廢棄的食品站破房,花了萬多元的維修費,建起了金石橋鎮當時最大的養雞場,飼養了2000只黃羽肉雞。他夢想著一只只大肉雞給會他帶來一串串的“金子”。
誰都知道,養雞不是輕松的活兒。養雞最大的工作量莫過于進雞苗、購飼料、搞防疫……如果,按傳統的方法養殖,飼喂1000羽雞,至少要請2個勞力才行。給雞進行免疫時,還要到農技站、畜牧站請“師傅”。天遂人愿,經過三個月的精心飼養,第一批肉雞沒有辜負陳中利的期望,順順利利出了欄。然而,就在陳中利拎著越來越重的錢袋子,暗自想著如何讓自已的“金桶”越來越重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那是1999年的春天,他的養雞場遭受了一場突如其來的雞瘟,不到10天的時間,存欄的5000多羽肉雞灰飛煙散,無論怎么救治,也未能挽慘局,最終只有50多羽黃雞幸免于難。他養雞所賺的錢連同老本全打了水漂。在淹埋死雞時,他與家人及父母趁夜深人靜時,一擔擔挑到山上的地窖里深埋了。事后,陳中利獨自一人站在空蕩蕩的雞舍里,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淚水奪眶而出。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而他,在雞舍里,偷偷地哭,哭得很傷心,哭得很無助……苦楚,也只有打落牙齒往肚吞。虧了就虧了,只怪自已的命。
養豬:圓夢又重新開始
屢受挫折的陳中利靜下心來,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他發現,自己以前所從事過的項目,都是因經驗不足,信息不靈,技術不硬造成的。加之,沒有深入市場調查,不是產品出來后市場飽和,銷路不暢,就是價格大跌,虧多賺少。結果,血本無歸。
一天,心愛的妻子走到他的跟前心痛地說:“算了,虧了就虧了,你有一手好木工手藝,還是干老本,穩點。”陳中利在品嘗妻子話語的同時,又想著下一步如何走。他知道,妻子的話有一定的道理,她不但沒有責怪自已,跟著自已吃苦不說,還這樣的關懷和開導自已。他便試探著問妻子:“你再想想,如今各個市場行情,究竟搞什么穩?”“依我看,你要是不去做木工,就去摸摸市場行情,我看養豬還是可行的”。于是,妻子說出了養豬的理由和市場論證。陳中利點了點頭。
陳中利在市場調查中了解到,肉雞市場已疲軟,再堅接下去也很艱難。要說養豬,雖說家家戶戶都養,因品種混雜,品質不優,也難以賣上好價錢。而養殖三元雜交優質豬,倒是一條發財的出路。因其瘦肉多,售價比當地的普通豬每公斤要高出1-2元以上。他在調查中還發現,當地優良的種公豬很少,而方圓數十里又有200多頭母豬。陳中利想,如果引進幾頭優良的種公豬,一定有發展潛力。于是,陳中利抓住這一發財的契機,先后又投入1萬多元,從廣東及本省懷化等地引進了大約克、夏洛克種公豬3頭,購買了小型拖拉機1臺,添置了程控電活、手機,開始為當地母豬進行配種工作。
在農村養豬,大多是傳統養殖,一日兩餐,只是把豬填飽肚皮就了事。要致富,就必須走出傳統的陰影,一定要走科學養殖之路。他養雞的失敗,關健的一步,就是自己不懂科學。于是,陳中利開始向“科學飼養”請教。他訂閱了報刊,購買了科學養殖書籍,一邊學習,一邊實踐,并向畜牧畜醫專業技術人員請教,逐漸地懂得了配種、疾病預防等一些科學實用技術。在給母豬養殖戶配種時,只要養殖戶打個電話,無論路途多遠,無論天晴下雨,都堅持上門服務。凡是能通車的地方,他就駕駛拖拉機載著公豬去配種,如果不能通車,路近,他就趕著公豬去配種,路遠,他就上門進行人工授精配種。每配種一次,收配種費15元。配準成功后才收費,配不準不收費。同時,他還對困難養殖戶實行優惠配種和賒賬配種,待仔豬出售后再給錢。在給農戶配種時,還為配種戶免費提供飼料配方和養殖疫病防治技術。此舉,很受配種戶的歡迎。經他指導配種產下的三元雜交仔豬,生長快,出欄早,瘦肉多,價格好,在市場上十分搶手,養殖戶效益顯著提高,陳中利也獲得上萬元的收入。于是,陳中利開始了圓夢之旅。
八改:走上致富的天地
單純給母豬養殖戶配種,陳中利只是養豬邁出的第一步。要發展,擴規模,才是致富的希望。俗話說:“要想吃飽肉,就靠自己養”。2000年12月,他把原來的雞場又重新進行了科學合理的改造,一個占地300平方米的“養豬公寓”落成了。于是,他購進了14頭母豬。他要自配、自繁、自養、自銷,走規摸化養豬之路。其實,陳中利搞大規模養殖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他在養豬方面,需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要謹慎從事,千萬不能有半點的馬虎。他四處走訪有名及規模大的養豬場,向行家里手取經。有時,為一種病,他不惜時間,打破沙鍋問到底。一次,他與有名的養殖戶進行交流,他在那里呆了兩天一晚,硬是把事情弄明白才罷休。此后,通過學習和翻閱各種養殖技術資料,逐漸掌握了養豬的訣竅,那就是:“養豬要發財,必須重‘八改’”。
一改低劣土種豬為優質雜交豬。二改單一料為全價配飼料。三改熟飼稀喂為生飼干喂。四改“吊架子”養豬為直線育肥。五改食后喂水為自動飲水。六改敝圈飼養為半封閉飼養。七改“大肉豬”為適時出欄。八改“治重于防”為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由于陳中利注重“八改”,所產下的仔豬供自己的養殖場育肥成肉豬出售,形成了配種——母豬——豬仔——肥豬一條龍養殖鏈。經過兩年的精心飼養,陳中利在實踐中摸索出一個更適合規模養殖的飼養配方,大大縮短了生豬的飼養周期,提高了飼料的利用率,養殖規模也不斷擴大,養豬業辦得紅紅火火。
市場:心中裝的“晴雨表”
養豬戶最怕的是碰上市場低谷,而陳中利面對低谷是沉著冷靜應對,處變不驚。2004年,生豬價格突然降到每公斤4.9元、仔豬價格每公斤4.5元,不少養豬戶一時不知所措,紛紛低價拋售。而陳中利則冷靜應對,處變不驚,坦然面對豬市變化。原來,他的這份自信來源于一份“生豬行情分析表”。
2000年,陳中利養豬后,養成了一種記日記的良好習慣。他把當日的市場價格、生長情況、飼料配比、價格都記錄在日記本上。然后,一季度一小結,年終進行綜合總結,制定出一份“生豬行情分析表”。由此,這份“生豬行情分析表”是陳中利在養豬過程中日積月累的產物,是生豬行情和飼料價格的明細記錄。陳中利人勤心細,日記本一年2個,大大小小已有12本,行情分析表一張張排列起來已有2米多長,上面畫滿了細密的表格,標著生豬價格,仔豬價格、玉米價格、飼料價格四條曲線。看上去,行情有漲有落,價格比數一目了然。從表上可以看到,2001年生豬價格平穩,2002、2003生豬價格逐步攀升,2004年價格落入低谷,2005年又上了一個臺階,2006年上半年價格下滑,下半年又開始走高,2007年上半年價格到了歷史上的最高點,肥豬收購價每公斤達到11元,豬肉市場價每公斤達到20元,仔豬市場售價每公斤達到13.8元。
通過幾年的細心記錄,陳中利己摸到了生豬市場漲跌的規律。在安排自已的生豬飼養上,他參照行情表上的曲線,低谷補欄,高位售出,低谷也能穩賺不虧。幾年下來,掙下了一筆不菲的收入。2006年,他預測到豬市從低谷將有大幅提升后,將豬舍迅速補欄,下半年一次出欄收入就達5萬多元。陳中利說,養豬也要抓時機,漲漲落落是市場行情的必然規律,逢濺不能丟,一定要有信心,有恒心,才能抓住商機賺到錢。據陳中利介紹,他今年每條肥豬可賺250-300元。
誠信:生意營銷的“法寶”
有人說:“十個商人九個奸”。在生意場打拼了10多年的陳中利卻認為,生意不能奸不能詐,輕逐利,誠做人、講信譽,才是經商賺錢的正道。陳中利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陳中利的養豬場,大多是老板上門來交易。他與老板交易時有兩種方式:一是目測評估,一錘定音。二是以稱定數,明生見生。這兩種方式由經營老板定奪為準。2005年,邵陽一位姓朱的老板到陳中利的養豬場購買肉豬50頭,當時朱老板就說:“50頭豬我們不稱重量了,就講多少錢”。陳中利看了看欄中的50頭豬就說:“朱老板,你講個數!”后來,朱老板回邵陽把豬宰殺上市后,工資不算,還虧了500元。于是,朱老板抱著試試看的心情給陳中利打了個電話。沒料到,陳中利一口應承了下來,待朱老板再次來到陳中利豬場買豬時,如數將500元錢退給了朱老板,令朱老板感動不己,并說:“陳老板,你這樣講誠信的老板世上少有,這個商友我交定了”。
陳中利養豬出了名,又講誠信。一些生豬、飼料營銷商紛紛找上門來,要他做代理商和生豬中介人。但是,做代理商也好,做中介人也罷,人就是以“誠信”立人,光明壘落,在他眼里,容不得半點欺詐和虛假。2006年12月,一外地生豬商販前來收購生豬,那位老板見當地售豬的農民老實,就在過稱時玩手腳、耍花招,陳中利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但他又不好意思當面說穿,稱完后,將收豬老板拉到一邊,好言相勸道:“你必須要按實際斤兩算給農民,他們養豬弄點錢也不容易。人,還是要講點良心,不賺味心錢。如果你覺得吃了虧,我那每頭15元的勞務費你就不要給了。”豬販一聽,臉刷的一下紅到了耳根。于是,便老老實實給那農民結了帳。陳中利那天帶他到鄉下收了10頭肥豬,應得150元的勞務費。他信守諾言,分文未得。
養豬不是像有的人說的那樣沒有賺頭,陳中利的成功,就是一個成功的例證。目前,300多平方米的標準豬場和150平方米的簡易豬舍,擁有欄舍60多間,存欄母豬14頭,種公豬4頭,仔豬150多頭,育肥豬120多頭。并且,上個月已出欄肥豬68頭,為他賺回了一把把的鈔票。然而,又吸引著方圓鄉親來向他學習養豬技術,陳中利毫無保留地給鄉親們講解,傳經送“寶”。鄰村農民陳陶陽,在陳中利的指導和幫助大,去年養了120多頭肥豬,收入4萬多元。他興奮地說:“養豬大有搞頭”。
陳中利還不是富翁,但他養豬而致富了,走上了新的天地。2006年7月,陳中利光榮加入了黨組織,并被縣樹為“科學養豬示范戶”和“母豬養殖示范基地”。
愿陳中利的成功,把成千上萬的農民引向富裕之門。
地址:湖南省隆回縣金石橋鎮黃金井中街
郵編:42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