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美、中歐貿易摩擦不斷襲來、很多外貿企業避之不及時,浙江的民企卻以此為商機,在境外投資興建工業園,吸引頻頻遭遇貿易摩擦之累的中國企業入園發展。2006年5月18日,華立集團正式啟動“泰中羅勇中國工業園”項目,同時向壘球企業拋出了“繡球”。
構筑中企投資群落
泰中羅勇工業園地處蓬勃發展中的泰國東部海岸、羅勇府博拉當地區的331號高速公路旁,園區總體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其中一期工程項目占地約為1平方公里(含保稅區350畝),投資約12億元人民幣。華立集團副總裁肖琪經表示,幾年后這里將形成一個年生產規模達15億美元,集制造、倉儲物流、轉口貿易和商業生活區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園區,為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一個堅實的平臺。
2000年,華立在泰國設立了第一家機械電子裝配廠,從前期虧損到第3年實現盈利,華立泰國公司已成為泰國中資企業中的佼佼者。在介紹泰國投資環境時,肖琪經說:“我去泰國商務考察了20多次,
據悉,當前已有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的國際廠商選擇羅勇工業園作為它們的生產基地,其中包括德國寶馬汽車等。截至2007年5月底,來自中國內地的簽約企業已有11家,還有包括浙江、福建、廣東、天津、江蘇等省的20多家企業與工業園保持著密切聯系,一些港澳企業也表示了濃厚興趣。該園區項目部人士表示,招商進度超過原來的計劃,現在工業園的范圍已向周邊擴大,面積達到了約2平方公里。同時工業園總工程為未來拓展保留了至少5平方公里的土地儲備。
肖琪經還表示,一期規劃350畝保稅區,該保稅區已于2006年11月獲得泰國海關的批準。由于客戶需求旺盛,已在新征區域中新規劃了一塊保稅區,并與前面的保稅區連為一體,保稅區的規劃面積將達到700畝。
赴泰投資選好行業
根據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統計,截至2006年底,中國內地企業在泰累計設立非金融類中資企業298家,累計投資總額2.55億美元。近年來。中國華源、TCL、華立等一批具有相對技術優勢的生產類企業紛紛來泰投資設廠受到泰國的歡迎。目前,一個顯著特點是民營、私營及股份制企業來泰投資數量呈遞增趨勢,中國投資日益受到泰國政府的重視,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還專門設立了中國投資顧問組。
據泰中羅勇工業園招商部的相關人員介紹,到泰國投資最好選擇我國短缺的生產要素行業,發揮優勢行業的產業優勢,并且做好投資和貿易出口相互促進。如中化地質礦山總局已經在泰國設立了明達鉀鹽(泰國)有限公司。計劃在泰進行鉀鹽資源的勘探、開采、加工、銷售等業務,如該項目運作成功,可以彌補中國國內鉀鹽缺乏、鉀肥需求缺口大、進口成本高的局面。另外,對于在目前國內競爭激烈、直接出口受到貿易壁壘限制的行業,如輕工、家電、通訊等行業,也可充分利用產業優勢境外投資。目前,TCL、華為、中興等公司憑借技術和價格優勢成功進入泰國電訊市場。
泰中羅勇工業園區將吸引汽車零部件、機械、建材、電子等行業向泰國轉移制造基地,園區所處的泰國東海岸是泰國上述幾個產業的主要制造基地,具備良好的行業配套環境和內部協調潛質。泰國本地以及東盟內部對這些產品有著龐大的市場潛質,通過泰國向歐美、澳洲等發達國家出口這些產品不存在關稅、配額等貿易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