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8個物流中心組成的全國鐵路網絡國際集裝箱運輸樞紐必有一番新天地和動力。另外,各方股東的投資及營運上的智慧與經驗,對促進中國鐵路集裝箱運輸會帶來一番新的景象。]
鐵路集裝箱首次引入國外資本
引進境內外資金建設鐵路集裝箱物流中心,是國內鐵路投融資改革試點的一個重要成果。
經過一年多談判,5月31日上午,由國內外7家股東合資成立的中鐵聯合國際集裝箱有限公司正式掛牌,將負責建設和經營全國18個鐵路集裝箱物流中心。據悉,這是中國鐵道部迄今為止最大一宗中外合資鐵路集裝箱運輸項目,總投資額120億元人民幣,注冊資本為總投資額的35%,相等于42億元。
據了解,該公司已初步運作,各方股東傾向于由德國鐵路集團管理,首席執行官由德方出任,并引入歐洲鐵路集裝箱運輸的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新成立的中鐵聯集主要經營范圍是,建設及經營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及有關業務,包括集裝箱的到發、裝卸、拼箱、堆存、維修、報關、轉關、清關及查驗、國際貨代、多式聯運等。按照公司的戰略規劃,其將遵循“分期投資,滾動發展”的原則,先后投資建設18個大型樞紐性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包括深圳、上海、昆明、成都、重慶、武漢、西安、青島、大連、哈爾濱、天津、沈陽、北京、鄭州、寧波、廣州、蘭州、烏魯木齊)。全部基建預計至2010年完成,到2020年前,我國將建設成1.6萬公里的雙層集裝箱運行網。
此外,合資公司新建的物流中心將與中國鐵路現有的集裝箱辦理站有顯著的不同。主要具四大功能:具有集裝箱班列整列到發、裝卸和集裝箱中轉的能力。物流中心的裝卸線與正線直接貫通,可以直接在裝卸線接發集裝箱班列。具有現代化的集裝箱裝卸、搬運、倉儲、配送設施設備,滿足集裝箱和物流作業的需要。具有現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統,實現集裝箱輸的實時追蹤、查詢、處理等。具有辦理集裝箱國際聯運的設施設備和多式聯運“門到門”服務相關設施。
多式聯運保障未來運輸需求
這一鐵路集裝箱物流中心項目推出后,受到了許多境內外投資者的關注。經過與多家戰略投資者一年多的深入洽談,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成功地引進多方境內外投資者,與其它6家境內外投資者,共同發起設立中鐵聯合國際集裝箱有限公司。
7家股東的持股情況為:中鐵聯集運大股東是鐵道部下屬的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占34%,另一家中方股東是制造集裝箱的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占10%,其余股權由外方5家股東持有,它們是香港上市公司的新創建集團下屬的新創建服務管理公司,占22%,屬第二大股東;另一家香港公司是從事基建投資企業——漢彩投資,占10%;而從事多式聯運的法國達飛海運集團、德國鐵路在鐵路集裝箱物流中心管理方面經驗豐富。此組合突顯了由貨源、運輸、制箱供應與多式聯運等特色,對未來運輸與保障有很大的幫助。
新創建集團企業傳訊總經理關則輝表示,新公司管理層由德國鐵路集團擔任首席執行官,是借鑒德國鐵路在鐵路集運方面的經驗和管理知識。新創建集團按資比例會投入9億元。合作期長達50年。
從2005年7月鐵道部全面開放鐵路建設、客貨運輸、運輸裝備制造與多元經營四大領域時,鐵路集裝箱運輸項目就是優先被作為多元化融資的項目,按照鐵道部的“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鐵路集裝箱發送量要達到1000萬TEU(標準箱),而中鐵集運在2006年的集裝箱運量僅在315萬TEU左右。鐵路集裝箱運輸發展緩慢,最大的制約因素是,與鐵路難以銜接,傳統的鐵路車站辦理業務,效率較低。中鐵聯集不僅擁有大股東的鐵路壟斷優勢,通過在18個樞紐城市建設集裝箱中心站,可以解決上述不足。今后中鐵聯集運還將進一步建設三級集裝箱運輸網絡,在18個集裝箱中心站的基礎上,再建設40多個二級專辦站,1000多個三級辦理站,形成真正的鐵路集裝箱運輸網絡。
未來十多年是鐵路快速發展的黃金機遇期。鐵道部副部長胡亞東說,以中外合資的方式建設運營鐵路集裝箱物流中心,是“政府主導,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具體實踐。今后,鐵道部將更加重視和支持集裝箱基礎建設和通道建設,并在運營上給予集裝箱物流中心更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