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神殿”里究竟供奉了什么?
山西省糧食局在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山西省永濟市五老峰以修建糧食系統(tǒng)“培訓(xùn)中心”為名,挪用國家糧食儲備庫資金修建用于旅游接待的“云峰閣”賓館。并在賓館附近修建“糧神殿”,在殿中為個人歌功頌德、樹碑立傳,并將各省(區(qū)、市)糧食部門負責(zé)人的題詞刻在石碑或牌位上,與神像一并供奉。
《尚書?五子之歌》里告誡后人說:“甘酒嗜音,峻宇雕墻;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所謂“峻宇雕墻”就是奢華的屋宇和墻壁,千百年后,沒想到“峻宇雕墻”又裹挾神仙迷信囂張而來,且花的是納稅人的銀子、打著政府職能部門的旗號,實在值得警惕和反思:“糧神殿”里究竟供奉了些什么呢?
“糧神殿”里供奉的首先是一些地方公共權(quán)力私人化、小集團化的標本。權(quán)力如果不受有效的制約與限制,這樣的權(quán)力除了傷害民眾的權(quán)利與利益之外,也會腐蝕掌權(quán)者本身的心靈,而公共權(quán)力個人化的極端就是訴諸于“精神崇拜”,以權(quán)力謀求精神壟斷。換句話說,一旦公權(quán)以“精神崇拜”的形式出現(xiàn),定能追溯到此前公權(quán)被逐漸異化的、長期的漸變軌跡。
“糧神殿”里供奉的還有某些官員長官意志里的若干潛規(guī)則。為什么這個迷信色彩昭然的“糧神殿”能一路綠燈而行、甚至光明正大地成為地方的政績?為什么當?shù)厥姓募t頭文件可以允許賓館和“糧神殿”建設(shè)“先上車、再補票”?究竟有哪些“來自全國各省(區(qū)、市)糧食局長的親筆手書”與神像“遙相呼應(yīng)”、一同接受著供奉呢?這個如此龐大的“糧神殿”何以如此輕易“挪用國家糧食儲備庫專項資金150萬元,并組織下屬國有糧食企業(yè)出資540萬元”呢?其中少不了若干條潛規(guī)則。
“糧神殿”是“豪華樓堂館所排行榜”里的出頭鳥,它不是第一只,但希望這是最后一只,所以還是要呼喚運轉(zhuǎn)正常而剛性有序的監(jiān)督機制,以匹配合適而制衡有效的制度設(shè)計來抵達公權(quán)正義。挪用國家糧食儲備庫資金的貪瀆行為所包裹下的偽信仰和真癲狂,值得我們反思積習(xí)成弊的行政奢華之風(fēng)。但愿“糧神殿”的倒掉是多米諾的頭牌,但愿那些曾“助其一臂之力”的某些公職人員能為“糧神殿”的倒掉“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