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IT領域的競爭,判定勝敗的砝碼多種多樣,唯有“市場”最重。近日,美國《ComputerWorld》列出21項史上最失敗的技術和產品。這些當選者中也不乏技術亮點,但由于種種原因,它們沒有獲得預期的成功,有的更是叫人惋惜。我們從中篩選了最具代表性的IT 八大敗作,一一點評,希望借他山之石,讓后來者有所借鑒。
微軟Bob
Bob是建立在Windows 3.1平臺之上的圖形用戶界面,初衷是為了讓Windows更適合非技術型用戶的口味。但是,到1995年發布時,Bob看起來遠比它的用戶愚蠢得多,大多數用戶把它的界面看做是對其智商的侮辱。別說是消費者,就連微軟的執行者們也承認Bob是一個令人蒙羞的敗筆,Bob很快被Windows 95掩蓋,它的終極作用只是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笑柄。
點評: Bob榮登最失敗評選的榜首,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倘若Bob的理念也是電腦要從娃娃抓起,微軟倒是該給孩子們寫一套操作系統,起名叫Baby。
電子書
電子書閱讀器已經賣了10年,相關技術仍然在研發中,不斷有新產品投入市場,但這并不意味著它的前景十分光明。電子書的設想很有吸引力,可以將大量書籍下載到手持設備上瀏覽,而且支持全文檢索。
但是,電子書的格式標準過于繁雜。在市場上通行著不下20種格式,不同閱讀器彼此之間格式兼容性差,這就意味著你只能在每種閱讀器上使用特定的格式。而且,閱讀器本身還不完善,有些用戶認為它們還很笨拙,用起來并不方便。對于大多數讀者來說,閱讀器無法替代紙張閱讀的體驗。
點評: 前日,從歐洲傳來消息,“電子紙”有望實現大規模商用。相比較電子書,它似乎更能迎合讀者的閱讀習慣。也許電子書的一條出路,該是和手機等移動終端的融合。
網絡貨幣
“網絡貨幣”在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是合法的,但可以購買網上的虛擬物品。
還記得Flooz和Beenz么?它們是網絡貨幣的先行者。上世紀90年代末,網絡貨幣被很多鼓吹者看做成功的秘方。然而,消費者還是更喜歡使用現實的鈔票和信用卡支付。更糟糕的是,Flooz還引來消費者一連串的埋怨。在倒閉之前,Beenz和Flooz試圖共同做最后一搏,但大勢已去,沒有人為它們感到惋惜。
點評: 虛擬貨幣交易的問題不在于是否符合消費習慣,而在于對現實貨幣制度產生多大影響。隨著監管力度的增加,“空手套白狼”的空子越來越難鉆。
蘋果Newton
在1993年,大概只有蘋果能推出這樣的PDA。按照今天的標準,Newton的體型確實顯得太臃腫,但是它的一些功能,比如個人信息管理和擴展存儲依然是今天移動設備必要的組成部分,從這一點來看,Newton超越了時代。
曾經享有“最偉大的50件產品之一”美譽的Newton為什么沒落了?首先要歸咎于它聲名狼藉的手寫識別功能; 其次是其笨重的機身和昂貴的價格。以Palm Pilot為代表的智能手機成了它的終結者。
點評: 蘋果失去了Newton,但是在一些設計理念上,蘋果的消費電子產品從中吸取了教訓,iPhone正悄悄豐富著智能手機的內涵,然而,倘若iPhone不能準確地把脈市場,Newton的命運很有可能被重演。
WebTV
WebTV是什么?簡言之,就是由一個機頂盒和與之相連的電視機、互聯網組成的網絡電視系統。WebTV Networks成立于1994年,比爾#8226;蓋茨對它情有獨鐘,幾年后買了下來,更名為MSN TV。之所以說它沒有前途,是因為機頂盒并非智能設備,網頁在標準低分辨率電視里也慘不忍睹,用戶通過遙控器在一個個鏈接間挑選節目簡直是一種痛苦的體驗。
點評: WebTV一方面要去迎合用戶看電視的習慣,另一方面卻背離用戶的上網習慣。WebTV機頂盒也許還有一條出路: 比爾#8226;蓋茨給每個WebTV用戶免費配備一臺高清電視。
銥星計劃
不可否認,通過66顆衛星組成網狀結構,連通地球上任何兩點之間的電話是個不錯的主意。銥星計劃從1998年開始實施起便吸引了IT界的目光。“銥星計劃的核心是它跨越了國界,這種結構是后冷戰時代才有的。”《Wired》雜志在1998年10月的封面故事中熱情洋溢地評價說,“銥星計劃可以作為21世紀全球合作的范例。”
但是,銥星技術所需的巨額投入讓計劃的部署困難重重。大部分用戶對每分鐘幾美元的電話費望而卻步,而且誰也不想每天拿著一部比磚頭還大的手機。
點評: 對于公共資源的外太空,如何共同開發?收益如何分成?這似乎才是問題的關鍵。另外,發射66顆衛星,著實夠幾個航天大國開幾輪多邊會談了。
IBM PCjr
1984年,IBM試圖用PCjr實現為家庭和學校提供相對低廉的PC的愿望,然而從推出之日起就發現事與愿違。對于個人用戶來說,PCjr既不便宜,又不好用。無線鍵盤上區區幾個呆板的按鍵令最基本的打字都不舒服。而且,PCjr沒有配備硬盤,要從機箱前端插入程序盤才能運行。1985年,PCjr退出了市場。
點評: 如果說當時IBM PCjr對低端市場試水的失敗至少值得尊敬,那么至今還在推出針對欠發達國家和孩子的廉價PC的廠商們是否有點執迷不悟呢?在趨于理性的市場面前,閹割的產品和技術將越發顯得后勁不足。
DIVX
作為當今Netflix在線租賃和電影下載的先驅,DIVX在上世紀90年代末曇花一現。電子零售商Circuit City的想法很有趣——出租的電影存在DIVX碟片上,在初次播放后的48小時內自動失效。用戶可以扔掉或是回收碟片,也可以選擇付費繼續觀看。
盡管Circuit City對DIVX碟片和播放器銷售津津樂道,但音像租賃店卻擔心增加運營成本,轉而力推DVD格式; 硬件廠商對DIVX的興趣很快被DVD取代; 消費者也不買DIVX的賬。于是,DIVX迅速夭折,Circuit City最后不得不終結了這項耗資1.14億美元的試驗。
點評: 看電影時,想到這些畫面不久就要消失,想必不會再走馬觀花。但是,有些電影終究是需要收藏的——或者在“兩天之后”再次回味。比起那些“本片僅供學習之用”、“如果喜歡本片請購買正版”、“請在下載后24小時刪除”的“牌坊”,DIVX還是有可取之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