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毛江華)“最不缺錢”的阿里巴巴,為何要啟動繼Google 2003年上市后全球互聯網領域最大的一次融資?為何要選擇香港作為中國互聯網公司在海外市場最高籌資紀錄的突破地?上市后的阿里巴巴將續寫怎樣的“中國式”神話?
預計高達78億港元的阿里巴巴集團B2B業務上市計劃即將落定。
10月5日,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原則性通過香港聯交所的上市聆訊。如果不出意外,阿里巴巴將于10月中旬面向全球進行公開招股,啟動首場路演,并于11月初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有分析認為,由于香港聯交所規定公眾持股量需占擬上市公司發行后總股本25%以上,因此阿里巴巴B2B業務市值不會低于300億港元。但香港方面同時有規定,市值超過100億元的公司可向聯交所申請公眾持股在15%~25%之間。
10月10日從海外傳來的消息也證實了這一點,阿里巴巴IPO的發行股數占到阿里巴巴B2B業務擴大后股本的17%。這意味著,阿里巴巴B2B業務市值至少超過450億港元。
一些基金經理和分析師認為,在內地熱錢涌入、香港股市進入飚升期的大勢之下,占據中國電子商務70%以上市場份額、且一直處于超常膨脹的阿里巴巴,有望超出目前香港普遍的20倍市盈率,應該可以接近甚至超過同樣在香港上市的騰訊60倍的市盈率。
被逼上市?
4月底,當美國《華爾街日報》首度披露阿里巴巴正式啟動上市融資10億美元的計劃時,引發業界一陣震蕩。因為之前,馬云曾多次公開表示,阿里巴巴不急于上市,上市要等到2009年以后。
有人認為,馬云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同時打造“達摩五指”——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阿里軟件、雅虎中國,資金出現了問題,“阿里巴巴將借B2B業務上市的IPO收益,投資于淘寶網等其他業務。”
“我可以很負責地說,阿里巴巴最不缺的就是錢。我們的現金儲備支撐集團業務50年運轉沒有問題。”10月8日,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總裁、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公司總裁衛哲稱,“阿里巴巴不存在用B2B的利潤去孵化別的公司這一事實。”
“上市是符合阿里巴巴企業核心價值觀的。”衛哲說,“那就是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第一,為了給客戶帶來價值,“今天的客戶比2004年、2005年時更需要國際化,進行海外上市,能進一步提升我們的國際影響力”; 第二,希望通過上市給員工帶來一定的回報,“阿里巴巴員工持股比率在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中可能是最高的”; 第三,希望能為現有的股東和未來的股東創造價值。
在衛哲看來,阿里巴巴以前的成功是帶著神秘面紗的,而現在將面紗摘掉,作為一家公眾公司,很透明地把業務模式和盈利模式展示在全世界面前,這將對全世界互聯網產生巨大的沖擊。
摩根斯坦利預計,阿里巴巴今年的營收將超過20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為人民幣6.22億元,同比增長74%,其中僅B2B業務收取的年費就達到了10多億元人民幣。
港股誘惑力
以往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絕大部分將納斯達克作為IPO的首選地,為何阿里巴巴卻選擇在香港著陸?
衛哲沒有直接回答這一問題,但他強調“阿里巴巴一切為了客戶”。事實上,香港既是金融中心,又是國際貿易中心,而阿里巴巴的客戶主要是做貿易,在香港上市會擴大價值。
而資本界人士則認為,早在4月份,就有分析預測香港股市有望進入快速上揚期。“正如年初一些投資銀行所預測的那樣,‘港股直通車’以及內地QDII,已使得恒生指數從8月份的19000多點,飚升到10月2日的28800點,上漲幅度超過50%。”該人士認為,至少在目前,香港比華爾街具有誘惑力。
而消息靈通人士則透露,阿里巴巴公司最早在納斯達克抑或香港之間搖擺不定,在此漫長的時間里,香港交易所的高級管理層熱情地游說它到香港上市。“聯交所甚至同意阿里巴巴上市公眾持股量比例低于25%。”
據海外媒體報道,香港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將其自身樹立為內地上市公司的主要證券交易場所。“由于香港投資者熟悉內地上市公司,因此香港是這些內地公司的理想上市地點”。
另外,阿里巴巴在香港的知名度要遠遠高過美國,阿里巴巴本身就擁有不少來自香港本地的買家和賣家,在該地上市,會產生相當大的吸引力; 而從阿里巴巴的國際戰略來說,其第一目標圈是亞洲,由香港帶動臺灣,再由臺灣滲透至日本。因此有人預測,其上市交易首日股價,即使不能像百度在美上市那樣大漲300%以上,但至少也會跟騰訊打個平手。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擔任阿里巴巴IPO的主承銷商,為與國內廠商鮮有合作的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在今年國慶長假期間,摩根士丹利全球CEO麥晉珩(John Mack)還和馬云見面商談上市事宜。
“造富”的王牌
馬云在7月底阿里巴巴的員工大會上曾興奮地表示,“大家很快都會變得有錢。”而在阿里巴巴究竟會誕生多少億萬富翁、千萬富翁、百萬富翁,只有真正上市之后才會得知。但目前的輿論認為,阿里巴巴B2B業務上市后,有望獲得較高的市值。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阿里巴巴所占的市場份額將決定它能帶來高增長的、可持續的回報。”
衛哲表示,一方面,阿里巴巴在電子商務領域里的市場份額超過70%,這意味著行業里有1塊錢的收入,就有七八毛錢在阿里巴巴的口袋里。
另一方面,盡管阿里巴巴收費的會員數在中國的同類企業中最多,但這些付費客戶數占整個中小企業的數量不到10%,也就是說,還有90%多的中小企業可供阿里巴巴去挖掘,這意味著增長空間很大。
一位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最早投資阿里巴巴的風險投資者,目前的收益已經超過了100倍,未來他們的收益會遠遠超過100倍。”衛哲表示,阿里巴巴正在從打造“供應鏈”延伸到打造“生態鏈”; 未來中小企業們將不只是“Meet”在阿里巴巴,還要“Work”在阿里巴巴。
而易觀國際的分析師也認為,龐大的中小企業市場推動了阿里巴巴的高市值預期。阿里巴巴的在線B2B業務已經逐步由為中小企業提供在線交易平臺的初級服務,轉變成為中小企業的生態鏈提供服務的更高級B2B業務; 不僅提供在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上的服務,還在中小企業最急缺的線下展會、貸款融資、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提供更加全面的增值服務,進一步加強了中小企業會員的黏性。
鏈接
阿里巴巴的資本動作
1999年10月,引入了包括高盛、富達投資(Fidelity Capital)和新加坡政府科技發展基金、Invest AB等在內的首期500萬美元天使基金。
2000年1月,獲得日本軟銀(SOFTBANK)注資2000萬美元。
2002年2月,進行第三輪融資,日本亞洲投資公司注資500萬美元。
2004年2月,獲得8200萬美元的戰略投資,投資者包括軟銀、富達投資、Granite+lobal+entures和TDF風險投資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
2005年8月,與雅虎結成戰略同盟。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獲雅虎10億美元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