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電影《變形金剛》大賣相伴而生的是美國汽車精神的回歸。
通用汽車終于揚眉吐氣了,盡管這只是在電影里,而且還是一部科幻電影。
有誰會懷疑雪佛蘭汽車是票房極成功的《變形金剛》電影的主角?在這部北美6天票房超過1.5億美元、一部打破中國院線首日票房紀錄的進口大片里,那輛粗獷、硬氣、寬大、當然也具備了強勁馬力的黃色Camaro跑車,占了全片幾乎一半的戲份,它出場亮相、中段無聲掙扎、最后帶傷作戰的姿態,遠遠比那個只會和阿甘一樣從頭跑到尾的高中生和他那熱辣的女朋友更讓人動情。
在以往任何一部電影中,宣傳產品的植入從未有這般繽紛華麗。利用這部全球放映的影片,通用汽車得到了這一輩子不會再出現一次的宣傳良機。除了雪佛蘭Camaro之外,龐帝亞克Solstice、悍馬H2等車型也——在片中擺開了造型。和大黃峰的扮演者一樣,他們都很強悍、壯碩。他們之間的另外一個共同點是,都是正面英雄。當然,他們也都是通用汽車旗下的產品,是美國汽車業的擎天柱。
日本車?算了吧。即使拋開通用汽車公司和該片導演交情不錯不提,那些嬌小、柔弱、省油的豐田和本田哪里出產得了這種充滿肌肉感的速度機器?這是美國的傳統。在一個幻想的世界里它們變身為上半身體形呈倒三角形(標準的美式英雄身材)、肱二頭肌發達的機器人戰士,與惡勢力殊死搏斗。
當然,通用汽車在電影中獲得的統治地位,更像是對現實世界的不滿與反抗。在美國市場,通用汽車面對豐田節節敗退,今年6月份其市場份額更是跌落至歷史最低的21.7%。而豐田繼今年第一季度從通用手里奪走全球最大汽車制造商的王冠之后,在美國的市場份額也攀升至16.1%。
過去幾年來,美式汽車的寬大和強勁馬力逐漸被視為笨重、耗油、制造溫室氣體的同義詞。他們仿佛另外一個“金剛”——那頭碩大無朋的大猩猩,勉強站在帝國大廈屋頂上拼死掙扎,搖搖欲墜。通用和福特正在努力學習豐田和本田,以求得生存。
而當年與高速公路網一同生長的美國人對空間和速度的追求,似乎正在美國消費者的心目中消退。隨著年代的變遷,購車消費人群的平均年齡越來越低。這就是為什么通用汽車需要通過一部針對年輕人的大票房影片來加強宣傳這種美式汽車文化,新設計出來的強悍車型需要與那些逐漸忘卻了真正美國風格車型的新一代人產生共鳴。
《變形金剛》中引擎咆哮的車型則體現了美國人的復興計劃。他們要用這些馬力強勁、外形肌肉感十足的車型來證明,那些來自亞洲和歐洲的汽車公司不可能夠制造出更具美國風格的汽車。到影院觀看這類改編自動畫的科幻影片以年輕人群為主,一方面通用汽車在其中展示了棱角分明的動感車型,另一方面影片中又設計了男孩希望用一輛雪佛蘭轎車吸引心儀女孩的幽默片段——多么美國的故事。《變形金剛》的票房大賣,也許正體現了這種美式汽車文化的回歸——至少體現了14歲25歲人群對這種文化的認可。當大黃蜂被女主角嘲笑太老太土、然后在從1970款Camaro變身為2008最新款的時候,年輕人們在影院里歡呼,這家全球第一大汽車公司意圖改變那些對通用汽車保持陳舊印象的用戶的希望,再次被點燃。當然,如果通用汽車想要依靠這部影片擺脫目前的窘境并不現實。《變形金剛》向全世界展示了通用汽車的新變化,但這家世界第一大汽車公司如果想要保住自己的位置而不被豐田超越,只能依靠自己。如果瓦格納真的相信擎天柱,抱歉,那輛扮演救世主的大卡車恰恰不是通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