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手機軟件提供商莫洛通的上位秘密:讓中國大腦(而非印度)驅動全球市場。
英國人詹姆士·巴恩斯(JamesBarnes)坐在辦公室巨大的落地窗邊,推土機與新樓盤交雜的北京中關村商業圈充盈著他的視野。眼前的一切和他的新公司莫洛通(Morodo)一樣,嶄新,略顯空曠,但未來空間如此之大,每填充一點就令他精神振奮。
2年前,身為Primus Telecommunication移動電話部門總經理的詹姆士離開了這家美國排名第五的電信運營商,和金領打工族相比,能夠哺育自己的公司對他來說更具吸引力。去年1月,他成立了北京莫洛通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一家專門從事移動軟件和移動互聯網研究、開發與設計的公司。和絕大多數試圖在這里尋找“中國夢”的西方商人一樣,他看中了北京充足的人才庫。
唐海兵很快就被挑中了。他是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軟件專業的碩士,畢業后成為法國一家游戲公司的程序員。在經歷了幾輪面試之后,唐成為公司首位工程師。他在莫洛通的第一項工作,就是獨立研發出一種叫MO-Call的軟件,它能夠讓用戶以盡可能低廉的資費用手機撥打國際長途。兩三個月后,唐海兵就拿出作品:這是一套全球領先的可以通過任意地區的移動網絡撥IP電話的軟件,而在此之前,類似功能都只停留在Wi-Fi網絡上,而不是使用移動通信運營商的服務。現在,這款軟件已經有了適用于450款手機的版本,自今年8月上線以來,已獲得了數萬用戶,并希望能在明年三月讓市場擴展到全球30個國家左右。

北京莫洛通成立不到10個月,就被詹姆士的老朋友安德魯·里德(Andrew Reid)看中,后者幫其引入戰略投資者進而在倫敦成立了莫洛通集團。在莫洛通的英國官方網站上,你能找到這一雄心和力量的來源。上面赫然寫道:“MO-Call技術由北京莫洛通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開發。”這種宣言——而非鳴謝——似的標注在任何一家借助中國本土研發力量的跨國公司并不多見。“北京莫洛通就像是一個引擎,驅動著整個莫洛通集團。”詹姆士對《環球企業家》說。
秘密武器
不要小瞧了這個只有20人規模、成立剛20個月的北京“引擎”的創造力。
在歐洲,所有現在以及未來的手機用戶都是莫洛通的潛在市場,雖然借助獨立于網絡之外的平臺(如Wi-Fi網絡),用手機撥打便宜的跨國長途已經稱不上是什么新技術。但莫洛通的“銳利”之處在于,使用這一軟件撥打電話時無需對手機做任何特別設置或者修改通信狀態。這種更符合用戶操作習慣的技術突破,是莫洛通競爭的砝碼——“到現在為止,這個技術部是獨一無二的。”詹姆士說。為了了解用戶對這一技術的接受程度,唐海兵還記得當時他們經常到大街上、學校里拉更為挑剔的外國消費者來體驗,“讓他們感受我們的設計是否符合他們的操作習慣,讓他們多提意見,回來立刻改進”。
由于高質量的技術和服務,MO-Call保持了信號清晰與資費低廉的雙重優勢。從英國撥打電話到中國,每分鐘的費用是1.5便士(約合人民幣0.23元);如果使用沃達豐網絡,這一費用為每分鐘99便士。如果你進行國際漫游,從美國打到中國,每分鐘也僅僅4.5便士(不到人民幣0.7元)。充值則通過互聯網就可以非常容易地實現。
“雖然我們的資費很便宜,但我們不是有意打價格戰,今后也不會,”詹姆士說,“如果競爭對手比我們的價格低,那我們的策略就是要比對方做得好。”比如操作的簡便性、信號的高質量、全天候的客戶服務以及收費的高透明性。
但對于移動應用軟件的推廣最困難的一點是,現在還有許多人不習慣下載軟件到手機上。即使下載了軟件,也會因為不會使用而變得手足無措。在詹姆士看來,莫洛通在歐洲的很多競爭對手提供的使用說明非常機械化并過于“專業”,恐怕只有工程師或者相關背景的人才能看懂。因此,他要求莫洛通提供的軟件下載和使用說明一定要簡單并清晰易懂。
提供更便利的服務、不斷推出新產品(音頻播放軟件MO-Play也已上線)和擴大市場覆蓋是尚處于耕作期的莫洛通現在的重要任務。“盡管還沒有在運營的所有領域實現正現金流,但我們正在逐步實現當初設定的目標。”詹姆士說。
這就是莫洛通手握的所有王牌了嗎?決非如此。在詹姆士看來,驅動莫洛通的真正引擎是在中國的這一研發團隊。“我們將服務于歐美的大公司,而中國團隊將為這些世界級的企業用戶提供適合于他們的技術。”
在歐洲,公司用戶的大部分技術需求都是外包給羅馬尼亞、愛沙尼亞、波蘭等東歐國家以及印度。但詹姆士并不認為這種需求得到了很好的滿足。也曾經有人勸說詹姆士,將總部設到印度,因為那里的設計人員說英語,更有人勸說詹姆士雇用英國的工程師,因為文化更熟悉。但也曾在印度工作過的詹姆士對中國的工程師情有獨鐘,雖然印度工程師說英語,但他認為這對軟件開發并不是必要的。而且,中國有更好的辦公室、更好的硬件、更好的公路;而英國工程師可能會對下班后的事情更感興趣。“只有中國的工程師總是堅持不懈、工作努力,并且對最前沿的技術抱有強烈的求知欲”。
事實證明,語言并不會影響交流。唐海兵切身體會到,在一起工作時間長了,默契自然就有了。“我們這里沒有專職的翻譯。但我有時候說幾個單詞,詹姆士就明白了。”很多時候,詹姆士提出一個想法,卻連自己也會感到難以實現,但他的中國團隊往往能實現突破。“我們的團隊除了能寫出很棒的代碼,更重要的是,當人們開始使用這些服務的時候,確實能夠獲得非同一般的體驗。”詹姆士說,“莫洛通不會再在世界其他地方設研發中心了,北京這個,足夠了。”為了留住人才,詹姆士在今年年初作出一項罕見的舉動,將唐海兵提升為公司合伙人的級別。
在中國生活了8年的詹姆士,現在儼然成了一名中國通。如果有人提到天津,他會隨口給出幽默的評價:“那是個人們都愛講笑話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