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安徽省阜南縣國土資源局堅持科學發展觀,在加強耕地保護上做出了貢獻。2006年,該局榮獲阜陽市國土資源工作綜合評比先進單位,在國土執法監察、地籍管理和法制宣傳三個方面,受到省國土資源廳的表彰。
最新的亮點:創新服務新方式
阜南縣國土資源局的管理與服務規范、周到,獨具匠心。王震局長告訴記者,近年來,阜南縣國土局堅持管理與服務并重、執法與整治統一,實行陽光政務,為國土資源工作開辟了新途徑。
陽光政務彰顯活力。一是實行“窗式”服務。在行政服務中心設立“國土資源管理窗口”。2006年以來,共完成國土各類行政審批事項326個,調處土地糾紛139件,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178個。二是堅持政務公開。公開辦事依據、流程、時限和結果,土地整理、發證審批和土地違法案件查處等重大事項全部實行內部集體會審。
農田保護日見成效。建立了基本農田保護動態監測系統,建立健全了基本農田保護臺帳和保護制度。縣、鄉、村、農戶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責任卡,對劃定的3421塊基本農田進行勘測定界,縣財政投入了34.6萬元,新建基本農田保護標牌350個,切實做到定塊到戶、定位上圖、定責到人。基本農田保護面積達138.15萬畝,保護率達83.78%,超過法定標準3.78個百分點。
發展用地保障有力。2006年上報國土資源部4個批次的掛鉤項目,有效地緩解了阜南發展用地緊張的局面,保證了5萬噸甲醛、生物有機肥、玩具工藝品、蘇皖木業、金光集團等一批省“861”項目和阜陽市“6611”項目按時上馬。
土地復墾實現突破。把舊村莊改造作為土地開發復墾的突破口,實現了全縣耕地面積穩中有增。2006年以來,爭取到國家和省級土地整理項目3個。投資1356萬元的于集鄉國家級項目,建設規模10830畝,可新增耕地838畝,目前正在實施;投資709萬元的洪河橋鎮白集村和投資2417萬元黃崗、中崗兩個鄉鎮的省級項目分別在招標和籌備中,并于11月底動工。兩個項目建設規模共達27004.15畝,可新增耕地325畝。與此同時,積極發揮鄉鎮的主力軍作用,強化土地開發復墾力度。2006年以來,全縣26個鄉鎮共申報立項土地開發復墾整理項目167個,新增耕地5382畝。
目前,阜南縣正在掀起新一輪整地熱潮,灘涂地、廢窯廠以及廢棄地開發復墾共41個項目,預計可新增耕地2151.75畝。
最大的變化:規范用地新秩序
阜南縣規范土地市場內容實,形式新,易操作。
王震局長特別強調,近年來,阜南縣國土資源市場管理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規范操作程序。一是實行公示制度。對經營性用地年度供應計劃,通過媒體向社會公示,并定期公布基準地價和經營性項目供地結果。二是嚴格招、拍、掛制度。在各個環節中,做到公開發布、公開報名、公開競標、公開結果。2006年先后拍賣、掛牌出讓土地7宗,土地出讓金成交價達1.66億元;2007年已完成拍賣掛牌國有土地17宗,土地出讓金成交價2.17億元。
強化執法行為。繼續加強動態巡查制度。建立健全了縣、鄉(鎮)、村三級監督網絡,實行周巡月查制度。自2006年以來,共制止農村違法用占地97起,立案查處92起,法院強制執行12起,刑事拘留2人,拆除違法建筑2890平方米,退耕41.63畝。
“爭創一流,創新服務,強化執法,規范市場,保護資源,構建和諧”。這是阜南縣國土資源局崇高的文化理念。從這里延伸,我們看到了許多精彩的鏡頭:“服務方式”豐富多彩;送法下鄉、“拆違”攻堅、灘涂復墾、微笑服務,讓無數人從中受益;街頭設立法律咨詢臺、捐款救災、外業調繪……,到處都有阜南國土人的身影。
大幕已經拉開,號角已經吹響。記者相信,阜南縣國土資源事業的未來一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