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完美而幸福的女人,不是擁有驚艷的美貌、令人仰止的權(quán)勢、無窮的財富,而是同時擁有女兒、兒媳、妻子、母親四種角色。只有擁有了這四種角色,你才能真切地品嘗到生活中那或酸、或甜的真滋味;只有擁有了這四種角色,你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生活賦予你的權(quán)利和義務(wù);只有擁有了這四種角色,你才能真切地體會到生活那平淡卻又踏實的底蘊;也只有擁有了這四種角色,你才能明白,家,其實是因有了家中的人才存在的。愛家,即是愛家中的人。
娘 家
母親是很傳統(tǒng)的人,所有中國傳統(tǒng)婦女的優(yōu)點都可以在她身上找到:勤勞、儉樸、善良、熱心……對工作,她自始至終都是認認真真、兢兢業(yè)業(yè)、不計回報。對家庭,她孝順老人、關(guān)愛孩子,全身心地奉獻著自己。
對母親來說,工作著才是快樂的,子女們快樂著才是快樂的,老人快樂著才是快樂的,朋友們快樂著才是快樂的。
母親的傳統(tǒng)造就了我們傳統(tǒng)的家。我們姐妹幾個在學校是好學生,在單位是好員工。永遠都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永遠都在固守那份單純、善良與本份。
婆 家
婆家的氣氛自由而放松,這主要源于婆婆的達觀:凡事不求完美,但須盡力。
婆婆常說:“大學教授有大學教授的煩惱,農(nóng)民有農(nóng)民的快樂!”這豈不是與“條條大路通羅馬”有異曲同工之妙嗎?她的這種睿智與達觀表現(xiàn)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在隔代教育上,使我深受啟發(fā)。婆婆用比年輕人多得多的尊重和耐心給孩子講道路、做游戲;用比老年人堅決得多的態(tài)度不理睬發(fā)脾氣、耍賴的孩子,直到他自己承認錯誤。尊重與原則并施,使孩子少了許多的嬌縱,多了許多的理智,也使生活在家中的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責任與權(quán)利是什么,自行其事卻又井井有條。
和婆婆相處,有一種和朋友相處的舒服感。
小 家
我和老公就是被稱之為“新袋鼠一族”的人,所謂小家也僅是心理上的概念而已。
老公是個率真簡單的男人,他沒在看月亮時對我說:“還沒燒餅好看呢!”已經(jīng)是給足面子了。他最熱衷的事就是在我娘家掌勺,無論是熱得大汗淋漓,還是煙熏火燎,一聽我妹妹說:“夢里都在吃姐夫的醬炒雞塊”,他更加了十二分的興致燒菜。大概對老公來說,愛我的家人就是在愛我吧!
婚后很長的一段時間,我仍覺得兩個人是不相干的個體。可在他一再信任地把工資卡交給我保管,而我又一再漫不經(jīng)心的給弄丟后;在他明知我對熨衣服、縫扣子一竅不通,卻又一次次很丈夫地把他心愛的襯衣交給我“蹂躪”后,我竟心甘情愿地放棄了對浪漫生活的一切向往,過起了這種平淡的居家生活,并且滿心洋溢著幸福。
娘家始終是我成長的土壤,她給了我對愛最深切的感受與最基本的責任感;婆家是我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陽光與雨露,她令我更大限度地找尋到了自己;小家則使我愈加扎實地站立于泥土中,接受生活的磨礪。
我愛娘家、婆家與小家,我更愛這家中所有的人。也許我們不是這個社會中最精英的那分子,但有了家庭的我們卻是這社會中最具穩(wěn)定性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