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勞動合同法》很可能為企業在中國的用工模式提供一個新的機遇。
就在一年前,一家跨國包裝公司在華人力資源部門的負責人還在向我們訴苦:“我們計劃在中國各分公司內部以靈活用工的模式建立SAP系統,此項目是企業在華投資10年間最重要的項目之一,我們希望和其他市場一樣成功。”
“讓人憂慮的是,法律法規的缺失和勞務派遣市場的不成熟,使得用人單位、派遣單位、被派遣者三方關系不協調,損害了用人單位的品牌形象。讓我們在靈活用工上,很猶豫……”
這位負責人長長地噓了一口氣,繼續說道:“但是,隨著企業業務規模的快速拓展,我們的資源顯得越來越有限,我們沒有充足的精力完成不同城市在項目上的人力資源配置。我們需要更加高效的用工模式,減少企業在非核心業務上的開銷,提高項目的整體運作效率。”
時下,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勞動合同法》首次對勞務派遣服務進行了規范,無疑解決了這位負責人的一系列憂慮。《勞動合同法》適應了企業在華動態市場發展的需求,為企業在華的用工模式提供了一個新的機遇。
該法將派遣作為一個獨立部分,就派遣人員的工作時間、勞動報酬、合同訂立、社會保險、合同解除等問題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規定,使多樣化的用工形式有法可依。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選擇更加高效的用工方式滿足企業在人力資源戰略彈性上的需要,諸如人才派遣、非全日制用工形式。
對于企業而言,有法可依的派遣服務,統一的規范標準,將會避免因中國不同城市實行不同勞動法規及社保政策帶來的潛在操作風險。同時,良好的人才派遣法律環境將逐漸改變和培養人們對靈活用工的觀念。尤其在更多人期望能夠更好地平衡好工作與生活的環境下,靈活用工模式的優點也會日益凸顯,也將有更多的員工接受這種用工模式,參與到短期的項目中去。

但無疑這需要一個過渡期。在培訓領域有一種“破冰游戲”很適合目前這段過渡期。通過破冰,增進用人單位和派遣單位雙方相互的溝通和交流,知道對方在合作中的價值所在,快速達到期望的目的。
在《勞動合同法》帶來的新派遣生態環境中,企業和派遣單位一起參與到“破冰游戲”不失是一種頗為明智的選擇。固為只有企業針對自身的需要,對專業派遣機構有深入的了解,才能達到使用派遣服務的真正目的,找到一個好的戰略伙伴。
由于在派遣服務合作的過程中,從派遣員工的招募到薪酬福利的發放、人員的管理,都需要派遣單位提供包括候選人搜索、篩選、雇傭和報到整個招募流程全面而細致的服務。所以企業在派遣單位的選擇上,需要對派遣單位在派遣服務方面的經驗積累有充足的了解。了解派遣單位的招募人員是否專業(例如:操作規范,面試技巧,溝通能力,行業經驗和知識等),是否有豐富的經驗為企業提供人才、戰略咨詢和人力資源管理等一攬子的服務,是否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為企業配置并管理高質量的派遣員工,不會讓企業承擔風險。
如果項目需要在不同的城市或者不同的國家開展和進行,企業需要判斷派遣單位在全國或者全球的經營網絡是否滿足項目在地理位置上的需求,是否可以滿足企業戰略在不同規模、產業、形態、地理位置上對人力資源配置的需求。
這位跨國包裝公司在華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的做法也是一樣。
針對中國人才市場還沒有建立一個完善的人才數據庫,技術人才短缺又十分嚴重,找到符合項目需要的SAP人才難度很大的現狀,負責人應該選擇一家注重員工招聘和服務質量的專業派遣機構。這個機構能夠針對項目期間的人員配置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案,包括SAP項目進行期間的員工短缺問題,保證有大量的SAP候選人才儲備庫可供項目進展期間的不時之需;保證專業派遣單位的經營網絡可以滿足企業在中國各分公司6個城市近百名員工的人員配置。
值得這位負責人注意的是,在專業派遣單位的選擇上,尤其要重視派遣單位項目顧問的專業度,確保顧問對企業的經營環境和SAP系統項目的建立有深入的理解,能夠對項目所需的派遣員工進行完善的評估和定位,保證派遣員工和職位在技能和能力上達到最佳的匹配。因為派遣員工的穩定性和工作表現直接影響到項目的產出。
這就是我們的建議,在使用派遣服務時,做好前期的“破冰游戲”,找到一個好的戰略伙伴,將會使企業受益匪淺,而不必擔心品牌的形象受損,不必擔心項目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