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大學畢業后,到一個貧困山區當上了教書先生,山里不通電話,連一封信都要走上十天半個月,只有在過年的時候,兒子才能回家同母親團聚。
這年秋天,兒子來信說學校調走一個老師,他現在負責好幾個班級的教學任務,由于備課任務重,所以過年就不能回來看望母親了,為了讓母親放心,他每個月都要給母親寄一封信回來。
母親接到兒子的信覺得奇怪,信上的字體看來不像是兒子的。她回信去問端詳,兒子來信說,他最近學習書法,練習了好幾種筆體,是想讓媽媽覺得新鮮有趣。
見孩子有了出息,老人自然高興,雖然不能見到兒子,可是月月都能接到他的來信,在讀信和期盼中,母親也覺得十分幸福。
有一天母親病倒了,而且病得很重,醫生知道她活不了多久,于是建議母親讓兒子回來。
信發出去不久,兒子的學校來人了,是一個比兒子還年輕的青年老師帶著一群學生來了,可是母親卻沒有看到自己的兒子。
望著老人那期盼的眼神,年輕的老師哽咽地說:“三年前,您的兒子在護送學生回家的途中,為了搶救同學,他被洪水沖走了,當人們把他救上來的時候,他留下最后一句話說:“不要把我的事告訴母親,每個月替我往家里寄一封平安信,媽媽只要看到我的信她就會幸福的……”
母親得知了兒子的消息,熱望的眼神頓時黯淡下來,轉而她說道:“這三年來我的確是在盼望和他見面的日子中度過的,這種盼望的感覺也是幸福的,如果我要是早知道他走了,也許就活不到今天了,謝謝你們三年來替我兒子寄信……
生活不能沒有希望,只要有了希望,人生就會變得美好和幸福。